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13:52:17
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

這是早知鳥第20篇原創文章

第一次聽說過星巴克,還是我來深圳之後(請原諒我的孤陋),這個隻會出現在高檔商場或CBD的外國品牌一直給我一種“仰望”的視角。

不可否認,星巴克在國内的品牌營銷做得非常成功,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星巴克也是“逼格”的象征。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1

記得我唯一一次在星巴克消費,是因為我的高中同學從老家過來深圳找我玩,破例一次請他和我一人點了一杯星巴克。(具體名字我忘記了,這好像暴露了什麼)

當我從店員從裡接過飲品并品嘗時,說實話并沒有我心中的期望值那麼高。

透明的塑料杯充斥着濃重的商業氣息,口感甜度并沒有比一些國内品牌好多少,透心涼的沙冰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

最讓我不爽的是那杯中杯居然要45塊,要知道45塊幾乎都可以買一斤新鮮牛肉了,對于我這個理性消費者而言,在星巴克找不到性價比。(好心疼我的錢包)

以上是我在星巴克的經曆,雖然它賣得貴,但不妨礙我欣賞它的姿态。

因為星巴克的品牌人設就是都市精緻的美好生活,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

但是讓我不解的是,每次路過星巴克店的時候,都能透過透明玻璃看到不少來消費的年輕人。

如果他在裡面坐很久,他的旁邊必定有一個MAC。(請原諒我把這種現象叫做星巴克定律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2

星巴克給了我一種高消費的體驗,所以我很難明白和我同個年齡階段的人,到底是什麼因素驅動ta非得帶着蘋果電腦來星巴克學習不可。

學習不都講究安靜環境嗎?

扣心自問,在星巴克這種人流進進出出,嬉笑聲不絕于耳的環境下,真的能把知識學進肚子裡?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疑惑,也是千千萬萬個網友心中的疑惑。

當我又一次看到一整排年輕人坐在星巴克正對着馬路的位置,目光堅定地盯着MAC屏幕時,再一次勾起我心中的癢癢。

但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隻能偷偷回家問度娘。

果然一搜就看到很多同樣的問題,在有問必答的知乎上,“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去星巴克學習/工作”類似的問題排了好幾十頁。

在我燃燒的求知欲驅動下,我也搜集到了一些答案,這幾個答案獲得絕大多數網友認同點贊,暫且把它作客觀答案吧。

人們為什麼喜歡去星巴克學習/工作?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3

網友給出的答案無非這幾條:

  1. 裝逼

網友A:在哪兒學習不好,要去星巴克,無非就是享受别人投來詫異羨慕的眼光之後産生的虛榮感。

  1. 拍照

網友B:去這麼高逼格的場所不拍照就太浪費了,而且拍照一定要包含人、咖啡、星巴克logo、MAC四種元素,缺一不可。

曾經看到一位妹子在星巴克消費後用手機自拍,然後一直在玩手機(修圖),看了她足足35分鐘才發送。

拍照是為了發圈,發圈是為了讓好友點贊,最終目的還是虛榮心作怪,說到學習嘛,呵呵。。。

  1. 純粹過來喝東西的

網友C:星巴克賣的不隻是咖啡,還有很多果飲,這些都是年輕人喜歡的消費品,有些人就喜歡它家的口味,比如我來這裡就是喝咖啡的,喝完仍垃圾桶就走是不是算異類?

  1. 我真的是來學習的

網友D:說真的,在家裡很安靜但是我學不進去,還是得來星巴克,因為在外面加上吵鬧的環境反而更讓我集中精力去學習,實不相瞞,我很多篇論文就是在星巴克寫的。

對于網友D,我雙手抱拳表示佩服。(其實這也是唯一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

除去那些隻喝咖啡的,本次調查的對象是來星巴克買咖啡,然後帶着筆記本在那裡坐半天的年輕人,從他們的行為上可以判定是來學習/工作的。

既然是來學習工作的,那麼喝咖啡就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習/工作成果。

凡是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同理

凡是來星巴克不以學習為目的的學習都是在裝逼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4

因為一個真正想學習的人在哪裡都能學習,就算是在山洞裡,他也能靜下心獲取知識。

(參考王陽明先生)

但現代人都講究學習成果,在學習中,注意力越集中越能達到理想效果,但問題就在于有的人隻能在嘈雜的環境下才能集中注意力,當明白了這種現象後,他們總喜歡把各種公共場合作為自己的學習場所,諸如星巴克、肯德基等。

所以如果說去星巴克看書寫論文就認定他在裝逼,這種判斷實在太主觀和偏見。

其中還有一個因素是,星巴克比較符合外國人的口味,所以很多白領為了迎合客戶喜好,選擇星巴克作為商務洽談的場合。

去星巴克學習的人最後都獲得了什麼?一種中産階級舒适的生活體驗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5

一線城市是大鍋混雜的大雜燴,除了少數原住民,剩下的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奮鬥者。

為什麼都叫奮鬥者?因為如果沒有夢想,又何必背井離鄉。

每個人因起點的不同奮鬥的曆程也不同,雖然都是在一個地方打拼,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如同大都市和小縣城的差距,由此也生分出兩撥人。

一撥是遊離于底層邊緣的人,一撥是步入中産階級的精英,其實這兩撥人都處在“向上遊”的狀态。

你可以理解為底層人把中産階級作為自己的目标,而身處中産階級的精英多半也是從下遊遊過來的。

《福布斯》對中産階級的定義是年入1萬-6萬美元,美國對中産階級的定義是有房有車,房奴不算,子女接受良好的大學教育,退休有工作時80%的收入保障,有醫保和帶薪休假。

從上面看,《福布斯》對中産階級的定義顯然不夠嚴肅,畢竟1萬美元跟6萬美元差距太大,完全是兩種生活方式;

而美國對中産階級的評比就十分的充分和多維化,後者也是大部分網友認可的。

目前國内網友們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年收入20萬以上方可稱之為中産階級。

年收入20萬在小縣城可以活得很滋潤,碾壓90%的同鄉。

但小縣城買不到對應的中産精緻生活,買不到星巴克。

星巴克的福利薪酬(去星巴克裝13的那些人都升職加薪了嗎)6

如果在一線城市,比如深圳,年收入20萬的人大有人在,隻要是本科畢業在大公司擔任技術或管理崗的,輕輕松松過中産,雖然房價仍然是壓在頭頂的一座大山,但隻要開支有度,還是可以體驗歐美中産階級的精緻生活的。

大都市除了收入高節奏快,更讓年輕人賴着不走的原因,是這裡對标的生活體驗。

年輕人努力工作追求升職加薪,目的不隻是為了買房買車,更重要的是擁有精緻的生活體驗,畢竟不是每個人在下班後都喜歡去涮大排檔,侃大山。

喜歡去消費星巴克的人,都有着某種理想的文藝情節,這跟咖啡和星巴克在國内輸入的文化價值有關系,這兩者都能給人“高級”的既視感。

雖然很多人會反對,但在俗世的觀念裡面,你不得不承認,喝紅酒就是比喝白酒有檔次。

所以對照的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喝咖啡而不是喝茶。

總結

不管是在星巴克喝咖啡,還是帶着筆記本在那坐一下午,裡面坐的人根本不介意你嘲笑他裝逼,因為本身能經常在星巴克喝咖啡,并在那裡坐着一下午的人,就已經超越了這個都市裡絕大多數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