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2 21:51:37

長安UNI-V搭載代号為JL473ZQ7d的藍鲸新一代NE1.5T高壓直噴發動機,即NE平台的藍鲸動力,曾榮獲過“中國心”十佳發動機,其最大功率為138kW,扭矩為300N·m,與長城1.5T、吉利1.5T發動機相比,長安這款新1.5T發動機的官方動力參數略有優勢,而在數據背後所蘊含的諸多技術也值得一談。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1

我們先來舉個例子,現款大衆1.4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0kW,峰值扭矩為250N·m,全新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保持不變,最大扭矩卻僅為200N·m。說來無可厚非,動力與油耗是對立的兩個面,要動力就要舍棄油耗,要經濟就要舍棄動力,當下很多車企也都選擇了降低動力來滿足排放的行進路徑。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2

2015年,在環保政策日益趨緊的大環境下,藍鲸NE動力平台在英國和重慶開始研發,長安對NE平台的定位是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法規标準的全新動力平台。因此,藍鲸NE 1.5T研發之初就将所要面對的排放标準考慮在内,希望在不舍棄動力的同時兼顧到油耗。在技術上除高壓噴射、雙出口集成排氣歧管等外,還帶有單獨可控PCJ(活塞冷卻機油噴射器)配合可變排量機油泵,大幅降低發動機運轉摩擦,降低動力損失。

目前,搭載該款1.5T發動機的車型有長安UNI-V、長安CS55 PLUS等。

IEM集成式排氣歧管

IEM全稱Integrated Exhaust Manifold,通過與缸蓋共用水套,高負荷時可以冷卻排氣,減少中冷器負擔,同時提升渦輪壽命和響應,減少缸内噴油的加濃程度,在實現大幅減重的同時,使得油氣混合更加均勻。那麼這項技術對我們消費者帶來了什麼影響呢?最重要的是IEM将熱量傳遞給了冷卻液,在冷啟動階段可以有效縮短暖機時間,暖機時間縮短,讓發動機盡可能處于适宜工作的狀态,對于提升工作效率和降低發動機内部損耗是有好處的。

可能有朋友會說了,大衆的EA211同樣有這項配置,甚至可以說近五年來幾乎所有新發動機的标配,長安的IEM和其他家又有什麼區别呢?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3

區别就在于鑄造難度更大,藍鲸NE發動機采用的是雙流口IEM,1、4和2、3排氣歧管形成了兩個排氣口,與馬自達的等長排氣道有些類似,隻不過馬自達的歧管氣道是内置的。那麼,既然是雙氣道,為了實現全包覆,就必須設置三層水套,提升了鑄造難度。在論證和嘗試多種鑄造工藝和材質後,擁有軍工背景的長安最終走了發明新材料這條路,一種名為長安CA1的新型鋁合金由此誕生。長安在這種鋁合金材料中加入了銅和铈兩種元素,這種材料在常溫下和常規鋁合金幾乎無異,但随着發動機的運轉,這種材料在高溫下的強度衰減更小,也正是因為這個技術,藍鲸系列發動機才敢于把馬力輸出和壓縮比調高。

雙渦管電磁控制式渦輪增壓技術

這台發動機還采用了全新電磁控制式雙渦管渦輪增壓,該技術能将增壓後的空氣由兩根進氣管輸送到氣缸内,大幅度避免因氣缸之間的進氣影響造成某個氣缸進氣不足。同樣,集成式缸蓋式排氣系統也采用了雙口設計,能夠避免排氣之間互相幹擾造成的排氣不通暢,降低渦輪遲滞,同時帶來更強的動力性和平順性。具體來看,電磁控制式渦輪可在0.05s内響應油門,快速提升動力,雙渦管和雙出口集成排氣歧管的完美搭檔,各缸的氣流不相互幹擾,使增壓器的性能充分發揮,兼顧低速時的扭矩和高速的動力輸出,讓轉速在1500轉時達到最高扭矩。初段有爆發,後段有儲備,當時速達到120km/h時,還有40%的動力儲備。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4

如今經過優化之後,最大功率增加到138kW(比之前增加了6kW),峰值扭矩沒變,但持續輸出轉速區間向用戶更為常用的範圍轉移,而且輸出範圍還擴大了250rpm。

我們不妨拿它跟行業大腕們的1.5T發動機簡單對比,比如寶馬B38和奔馳254系列。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5

從上面這張表格中可以直觀看到,藍鲸NE 1.5T比寶馬B38最大功率高出三分之一,即便是在奔馳254面前,也隻比它的高功率版本低了不到10%。至于賬面扭矩,奔馳254也隻有高功率版本跟它打個平手。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6

再說效率,作為一台渦輪增壓發動機,藍鲸NE 1.5T的熱效率達到了40%,跟業界公認的豐田2.5L自然吸氣發動機處于同一水準。而且,馬丁表示,随着藍鲸NE動力平台的不斷進化,其熱效率未來有望實現更高。

要知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渦輪增壓方案在熱效率方面天生就不具備優勢,但長安做到了。說實話,雙渦管增壓并不是什麼新鮮技術,但是在自主品牌當中,尤其是價格相對親民的車型上,使用搭載此項技術的發動機,長安是走在前列的。

單獨可控PCJ 可變排量機油泵

全可變排量機油泵,這是1.5L排量裡同級别唯一采用全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機型,簡單而言,它能根據發動機工作狀況供給适量機油,負載高就多給,負載低就少給,讓發動機始終保持最佳工作狀态,更節能。

長安藍鲸1.4t發動機分析(188匹馬力的背後深度剖析長安UNI-V藍鲸NE)7

加之單獨可控PCJ(活塞冷卻噴嘴),配合0W-20低粘度機油,大幅降低發動機運轉摩擦,低粘稠度降低内阻,可以減少動力損失,降低油耗。一般日系車機油粘稠度選擇為30居多,德系、美系、法系40居多。該技術使藍鲸NE發動機降低了動力損失,确保油耗水平表現較佳,工信部綜合油耗為6.6L/100km,排放标準也能達到國六b的水平。

寫在最後

在更嚴苛的排放法規面前,各大車企的發動機研發方向,不得不讓性能向節能妥協,誰的技術實力更強誰就能在這場角逐拔得頭籌。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了幾十年,這兩年很欣慰的是如今以長安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能夠拿出真正具有核心技術和競争力的産品,讓消費者花個十多萬就可以買到綜合條件不錯的自主品牌車,這也許不止是長安汽車的轉折點,更是自主品牌走向主流價值區間的又一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