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2 08:08:45

泉州市老年記者團:全國首創項目品牌

主辦單位:泉州市老齡委辦公室 泉州廣播電視報

老記:對泉州市老年記者團成員的愛稱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1

咱厝人真“夠禮”

老年記者團 許良友

咱厝人過春節保留着很多古民俗,有些禮數,真的很講究,稱之為“夠禮”。

按照風俗,除夕之前家家戶戶就開始“除塵”、貼春聯,婦人負責灑掃庭除,之後男人負責貼紅色的春聯,貼福字,“舊符”換了“新桃”,給辛苦一年的自己和家人一個清新又吉祥環境。

除夕當天,咱厝人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祭拜先人。祭祀一般在古厝祖屋大廳進行,在大廳的八仙桌擺上13盤熟食和非熟食菜肴,老人說要奇數,約定俗成;祭祀過後各家取走自己的菜肴,祖屋分支的各家,都要在大廳裡擺一盤祭祀年糕,插上一支“春枝”(閩南語),一直到初四。

泉州的部分地方還有據祭祀“床前母”(閩南語),一般是用五盤或七盤的熟食菜肴、一盤母子芋、柑桔、黏住兩枚硬币的年糕和迎神“春枝”,寓意添丁進财、吉祥如意。

一頓團圓飯後,就是“跳火群”的時間啦:在大門前堆放地瓜藤,用稻草引燃。家中的男人先過,然後是男孩,小男孩由男性大人抱着過,女人們在一旁看。然後,各家用瓦筒瓦片或“火籠”(閩南人寒冬烤火用)盛點篝火餘灰帶回家,分别擱放在廚房爐竈下和床下,寓意把好運帶回家。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2

(我們是新年雙子星。)

“做年兜”

老年記者團 程移宗

“做年兜”(過春節)是咱厝人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在除夕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除塵”、貼春聯,備好年貨。除夕當夜,家人團聚點燈到天明守歲,到半夜12點整後,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鞭炮,以示送舊迎新。俗稱“開正”。吃完年夜飯後,小孩跳“火群”,小孩子把屁股往火上烘一烘,以示來年紅紅火火。

農曆廿三送竈王爺上天。傳說,竈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哪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為了讓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咱厝人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竈王爺的牙齒黏住,讓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塗抹竈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竈神不能亂說話。竈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

初一一起床在還沒吃早飯之前,先給長輩拜年,然後吃面線加雞蛋作為早餐,吃完面線就表示多了一歲,接下來就可以走家串戶訪親友。如有客人來家,首先讓客人吃甜點,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别忘了,這一天不能動刀和掃地,老人說怕把财氣掃沒了。

初二是“女婿日”,這一天所有出嫁的女兒必須跟有“半子”之稱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看望雙親。有句俗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鬥擔擔”。意思是:娘家有父母健在的,初二三會有人前來接回去“做客”,如無父母的隻好留在家幹“活”。女婿第一次上門必須給二老送上豬腳面線等禮物,然後在嶽父母家吃一頓團圓飯。

初一到十五,咱厝人都覺得是在“過年”,隻有過了十五,吃了元宵,才算過完年。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3

(厝邊們正在置辦年貨。 老記黃慰州/攝)

過年的彩頭

老年記者團 辜季猛

泉州人過年需要準備的東西還真不少:三根頭尾完整的烏甘蔗,放置于門後,寓“甘甜節節高”,過了正月十五日才能吃,要一段一段地從尾梢吃到頭,寓“日子越過越甘甜”。用鮮蘿蔔絲蒸“菜頭米粿”,“菜頭”閩南話諧音“彩頭”,寓一年之首“好彩頭”。蒸米發糕,閩語“發糕”諧音“發哥”,切成棱角寓“出頭露角”。蒸幾條全魚,寓“年年有餘”,吃魚時要注意留下完整的魚骨和頭尾,寓“好年頭好年尾”。焖大塊紅燒肉,閩語“豐肉”,寓“過着豐盛的日子”。清煮整棵芥菜稱“長菜”,兒孫吃的時候長輩用閩南語念“長菜長溜溜,吃甲白嘴須”。蒸一小平蘿地瓜粉粿,平平安放祭祖,寓“平平安安”。作發菜湯,閩語諧音“發财”。用于招待來訪親朋的茶點圓盤,中間放一棵柑桔,旁有金桔甜點,客人在吃甜點時會用閩南語祝福你,“吃甜吃甜給你生幹埔嬰(男孩),吃桔吃桔給你新年大吉”。将糯米磨成漿盛在布袋裡壓幹水份,再搓成狀元圓(丸),寓“合家團圓,壯元及第,兒孫學有所成”。

所準備的過年食物,除夕午前要先祭祖,祭祖食品忌用辛辣、酸兩味,寓除盡“辛酸”,同時供上九杯酒,寓“富足久久”。除有内含象征的必備食物以外,視各家經濟條件不論豐儉。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4

(保佑來年健康,平安,快樂)

“壓年飯”

老年記者團 馬天保

“壓年飯”是咱厝人的特色。除夕之前就先準備好的,在一個小瓦罐中放入米、芋頭、碗糕和橘子,并且插上“迎春花”,用來“孝敬”竈王爺。“壓(過)年飯”是必須過年的,一般都從除夕前供到初一以後。

每年初九是“天公生”,咱厝人都會準備好“三牲”、“五果”、“六齋”來祭拜天公。現在“三牲”有分“面三牲”和“活三牲”,三牲是豬腳、雞和魚,面三生顧名思義,是用面粉做的三生。“五果”是選取五種有寓意的水果,一般是“旺來”(菠蘿)、蘋果、火龍果、橘、“來”(梨),但是不能有芭樂,“六齋”比較沒有嚴格的限定,選取六種素食便可。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5

(熱鬧的泉州街市)

“碗糕”要笑

老年記者團 莊玲玉

每到除夕前兩天家家戶戶都開始蒸年糕,孩子們都不肯去睡覺,聚到廚房裡,再遲也要等着吃那第一蒸籠的“碗糕”。那發了酵的“米糊醬”倒入杯子裡,再放進蒸籠裡蒸,要等燒一支香的功夫才能蒸熟。如果蒸熟後,碗糕漲出杯外且裂開成三、四瓣,爸媽的臉上就會笑得像綻開了的花。

“碗糕”是過年必備的糕點,一定要蒸得“笑”,這“笑”意味着來年有好光景。這時,全家都會高興得合不籠嘴。我們小孩會邊鼓着掌,邊喊着“耶!”邊争先恐後地等大人分“碗糕”吃。“碗糕”有白色的,有棕色的,甜甜的,香香的、松松的,可好吃呢!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6

(紮碗糕)

“米粿”過年

老年記者團 徐藝星

如果用一種食物作為“年”的代表,我會選擇“米粿”。在德化的傳統習俗中,家家戶戶過年都要舂米粿迎新春。因為米粿象征着金條、銀條,寓意年年有餘,豐衣足食。

圓圓的米粿看似簡單,制作的工序卻很複雜。一粒粒飽滿的冬米經過了浸泡、蒸煮、碾碎之後,又再次蒸煮,用石臼舂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想要做出好吃又好看的米粿,舂米的時候需要一寸一寸地舂,制作時需要保證保證粿的外觀平而滑。所以一般舂米的工序主要由男人們負責,印粿的工序主要由女人和孩子們完成。早些年,每戶人家都要儲藏很多米粿,它是年夜飯和春節期間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正月初九“天公”生、正月十五“元宵節”等,農家都要舂米粿。二月初二“竹鞭粿”,标志新一年春耕時節到來,農民吃過“竹鞭粿”,就要下地幹活了。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7

(打米粿 老記陳能與/攝)

泉州市老年記者團是專門為老年朋友們打造的一個發揮餘熱、展示才華的平台,它可以更好地展示“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的現代老人的生活面貌。

閩南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閩南年兜怎麼過)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