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
又叫十月朝、祭祖節,
是一個正在被世人遺忘,
卻又足夠溫暖的節日。
寒衣節,由來已久,
《詩經》記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古時人們早早縫制寒衣以過冬,
念及亡親,憂其天寒身冷,
于是為逝去的先人們“燒寒衣”送暖。
中國人對死亡諱莫如深,
但對亡者的思念,
卻跨越生死,綿綿無期。
這絲絲縷縷的懷念,
讓寒衣節始終有種溫情萦繞。
人生若寄,這世間,
唯有愛與溫暖不可辜負。
01
一紙寒衣,深深懷念
寒衣節,是中國人的鬼節,
是連接生者和亡者的特殊日子,
那些積存的情感,壓抑的思念,
在這一天得以釋放。
精心将五色紙裁成長條,
夾裹上一些棉花,捆得厚厚的,
一家人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擺上供品,
畫個圓圈,把備好的“冬衣”燒去,
願“他們”在另一個世界,
不用挨冷受凍,有暖和的衣服穿。
以前,隻覺這是一種迷信,
等經曆了至親的離去後,
甚至盼着這世上真有鬼,有靈魂,
愛的人,能聽到我的思念。
我們用各種方式,表達着思念,
春暖花開時,去掃墓;
秋天的中元節,以收獲供奉;
進了冬日,就在寒衣節這天,
為去世的親人送去衣服禦寒。
從清明、中元到寒衣節,
中國人的鬼節,有陰森和忌諱,
但更多的是脈脈溫情,
因為在生的世界,還有人在惦記。
一件紙做的冬衣,
寄托着生者心底的念想,
隻要思念在,愛就不會越走越遠,
離開的人,也會永遠活着。
02
一聲問暖,濃濃牽挂
十月,霜冷山河,
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來了,
莫忘添衣問暖。
“十月裡鞭蓉十月一,
家家戶戶縫寒衣。”
舊時,每年入冬前,
女人們都要給一家老小親手縫冬衣,
然後過個暖和和的冬天。
不管身在何處,都會收到母親或妻子,
從遙遠的故鄉,送來的厚實衣服。
“十月朝,穿棉襖”,
時過境遷,沒了手縫的冬衣,
但親人的牽挂,溫暖如昔。
今年降溫早,媽媽看了天氣預報,
專門打來電話:“你那裡冷了,
快把羽絨服拿出來,秋褲也穿上。”
抱怨了幾句被子有點薄,暖氣還沒來,
沒幾天,她就寄來了厚厚的毛毯。
不善言辭的父親,
也會在挂電話的前一刻,
多一句叮咛:
“在外邊自己多注意身體,别凍感冒了。”
歲月更叠,
不變的是濃濃的牽挂,
寒衣節,天寒心不冷,
總有一聲關懷暖心房。
03
來日不方長,萬望珍惜
越長大越明白,
所謂幸福,其實很簡單,
愛你的人,你愛的人,
還在身旁。
很喜歡的一首小詩: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
太陽從西邊升起,落向東方。
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
我交回錄取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
廚房裡飄來飯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
關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
你還在我身旁。
——佚名《你還在我身旁》
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間,
曾經不懂得珍惜,
嫌母親話多唠叨,父親管的多,
有了假期不願待在家,總想往外跑,
以為時間還多,陪伴來得及。
工作幾年,才發現,
來日并不方長,歲月無情,
父母在一天天老去,見面的次數越老越少。
寒衣節,
也在提醒每一個人,
生死無常,一生真的很短,
去過想過的生活,陪想陪伴的人,
一定要珍惜,對你噓寒問暖的人。
04
寒衣暖身,惦念暖心
寒衣節,天寒地凍,
燒一紙寒衣,點一盞心燈,
願天堂的親人,不再孤冷。
十月一,寒風瑟瑟,
但一想到遠方有人關心、惦念,
心上總是一陣溫暖。
不管你在哪,
莫忘了問候所愛之人:
天冷,請添衣,
天冷,多保重。
十月一,寒衣節,
願愛的人,天冷心暖,
勿忘添衣,溫暖如昔,
也願你不辜負愛與溫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