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水資源控制紅線

水資源控制紅線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26 07:59:25

來源:人民網

水資源控制紅線(精打細算  護好地下水)1

核心閱讀

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的宣傳活動也同時開啟。今年,我國紀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複蘇河湖生态環境”。

黨中央高度重視地下水超采治理。2021年12月,《地下水管理條例》施行,保護治理地下水進入有法可依階段。我國在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面有哪些實踐和探索?接下來,治理重點又在哪裡?

廣袤田疇新綠延綿,冬小麥返青拔節。

水是莊稼人的“膽”,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講武城鎮朝冠村種糧大戶李研軍對此深有感觸:“過去大水漫灌,井越打越深,管子越拉越長。如今利用淺埋滴灌技術,管子埋在小麥根莖處,水肥精準輸送,一口井過去一天隻澆幾畝地,如今能澆25畝地。”

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糧倉,地下水開發利用強度大,水位下降威脅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随着水利部門全力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8年同期總體上升1.89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華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狀況開始好轉。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地下水開采總量為892.5億立方米,較2012年減少約242億立方米,地下水治理與保護各項措施效果正逐漸顯現。

置換水源、節約用水,壓減地下水超采量

一口磚井,承載着崔霞的“吃水”記憶。

崔霞家所在的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索鎮街道蘇王村,地處地下水漏鬥區。“過去,大家共用一口井,村裡早晚各集中放水半小時,家裡大大小小的水缸、臉盆都接得滿滿的。”崔霞說,如今,老井封停,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水量大、水壓穩,啥時候都有”。

“居民飲水從過去全靠地下水,拓展為地表、地下‘雙水源’。”桓台縣水利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鞏河賢介紹,“縣裡鋪渠道、建管網,引來了黃河水,實現城鄉飲水一體化。”

淄博—濰坊是地下水超采區,山東省水利廳統籌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等資金,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置換、壓減、涵養多措并舉,讓地下水水位得到有效恢複。

“地下水超采區要在充分做好節水的基礎上,發揮各類引調水工程作用,積極拓展外調水源,讓水‘引得來、存得住、供得上’,進而關停不必要的水井,減少地下水開采量。”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介紹。

水霧籠罩着青青麥苗,澆完返青水,河南省開封市杞縣種糧大戶許遠超算起賬:“大水漫灌,一畝地用水量40多立方米。用上噴灌技術,一畝地節水15立方米,省工省錢。”

“2015年,杞縣地下水超采面積達1180平方公裡。我們大力推廣滴噴灌技術、改種節水品種等,全力壓減地下水。”杞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李豔玲介紹,全縣已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31萬畝。

華北地區是治理重點區域。“華北地區北京、天津等地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推進,‘總量控制、定額管理’逐步落地,‘超用加價’等有效模式得到成功應用。”楊得瑞介紹。經評估,截至2020年底,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内蒙古7省份壓減地下水超采量近86億立方米。

實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是保護水資源、保障民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2020年全國與地表水不重複的地下水資源量為1198億立方米,開發利用量近893億立方米,21個省區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問題。“接下來,水利部門将以京津冀、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灣地區等11個區域為重點,明确治理目标、措施、任務,推進全國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楊得瑞介紹。

生态補水、複蘇河湖,有效回補地下水

鳥鳴啾啾、垂柳青青,磁縣南開河村村民王利增常來滏陽河邊遛彎。

拓河道、清淤泥、補清水,讓滏陽河變了樣。“通過躍峰渠引調漳河水、南水北調生态補水,清水補充到河道,水多了也清了。”磁縣水利局壓采辦有關負責人徐浩說,“河道補水,促進水體交換,有效補充了地下水。”

在甘肅石羊河流域,曾經全流域打井2.5萬眼,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0至20米。

“一方面我們大力封停機井,采取節水型社會建設、推進灌區節水改造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從上遊西營河向下遊民勤調水,确保下洩流量。”甘肅省水利廳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心主任康德奎介紹。

在華北平原,水利部門實施京津冀22條(個)常态化生态補水和重點河湖汛前集中貫通補水,2021年京津冀治理區累計實施河湖生态補水85億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長2355公裡,補水河湖周邊10公裡範圍内淺層地下水位較去年同期平均回升2.4米。

“河道複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循環關系逐步恢複,地下水得到及時補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與水資源調查首席科學家李文鵬介紹,“地下水位恢複,有效緩解地下水漏鬥區擴張趨勢,減緩地面沉降,恢複生态環境。此外,在濱海平原,地下水位回升可緩解海水入侵。”

地下水持續恢複,對涵養水源、改善生态環境具有重要作用。“生态調查顯示,補水期間河流水質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有所提高,岸坡植被快速恢複,生态環境持續向好。”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保護與地下水管理處處長黃利群介紹。

強化管理、精準監測,約束不合理取用地下水行為

核對數據、排查管網、檢查合同,一趟下來,山東省壽光市水資源辦主任侯玉春發現不對勁:“對照生産進度,按理說這家企業用水量不應該這麼少。”侯玉春和同事再次檢查,終于在角落發現了機井。

2021年,壽光市開展城區自備井排查整治行動。多部門聯手,開展拉網式排查,封停自備井169眼。“我們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及取水許可,超采區暫停地下水取水審批,減少地下水開采。”侯玉春介紹。

水利部門開展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明确“哪裡超采”;劃定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明确“哪裡不能采”;實施地下水取水總量、水位雙控管理,明确“能采多少”;建立地下水水位變化通報機制,明确“誰負責”。“我們指導21個存在超采問題的省區市劃定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強化地下水開發利用監督,把管控指标确定、地下水水位變化等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黃利群介紹。截至2020年底,南水北調受水區6省市累計關停機井71724眼。

另一方面,地下水監測計量體系也不斷健全。在壽光,“雲”監測實時緊盯地下水變化。侯玉春介紹,用水數據傳輸到智慧平台,一旦發現用水量異常,工作人員可第一時間收到警示。

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廣泛應用,讓管理更高效。“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經過多年建設,集數據管理、動态分析、水質水量綜合評價與信息發布于一體,為精細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撐。”李文鵬介紹,華北地區地下水監測站點達6392個,并對年取用地下水2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及生活取水大戶實行在線計量監控。

“水利部繼續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決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精打細算用好地下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地下水資源,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後代子孫守護好寶貴财富。”楊得瑞說。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3日 14 版)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