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冬季變得異常寒冷,夏季變得異常炎熱。不少中年人表示在他們年輕時,雖然夏天也熱,但是并沒有像現在這麼誇張過。如今夏天一到,炎炎烈日頂頭曬,人們根本不願意出門,如果說在冬天起床時最困難的事情,那麼到了夏天,走出空調房就是最困難的事情。
夏天到來之後,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躺在空調房裡面,吃着冰凍好的西瓜,不少人周末時都會以這種狀态在家宅一天。我國的西瓜産量巨大,價格較物價而言,也一年比一年低,從70、80年代時買西瓜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到現在夏天大家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西瓜,這一變化也能看出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
20年前,有一種西瓜曾經風靡整個中國,它的外形很奇怪,尤其是皮竟然不是綠的而是黑的,因此人們也叫它黑皮瓜,當時售價兩毛一斤的它可是水果市場的大熱門,也被果農們稱為水果之王。可是近些年,好像很少看到黑皮瓜了,為什麼這種西瓜沒人種了呢?一代“瓜王”究竟是如何隕落的?接下來我們就走近“黑皮瓜”的種植史。
西瓜西瓜算得上是夏季時最受歡迎的水果了,有些地方也稱西瓜為夏瓜、寒瓜。值得一提的是西瓜屬于葫蘆科,南瓜族,西瓜屬。所以,我們生活中吃的冬瓜、南瓜其實都和西瓜的血緣關系很近。西瓜在我國各地都有種植,其中以甘肅、新疆、山東等地方最出名,晝夜溫差大和日照時間長有利于西瓜的糖分積累,因此在這些地方産出的西瓜會更甜一些。
根據曆史記載,不少都表明西瓜是從西域傳到我國的,并不是中國的本土品種。比如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當中就說“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可見,西瓜可能真的是一類外來品種,後來經過絲綢之路的運輸進入内陸地區,開始廣泛推廣種植。
在不少考古發現當中也發現了西瓜籽的存在,比如1976年時人們在一個西漢墓室當中就發現了遺留的西瓜籽,這證明西瓜傳入我國的時間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還要早。
西瓜雖然别稱叫寒瓜,但是卻不耐寒,适宜在溫暖、幹燥的環境當中生長,這大概就是沙地裡面也能種西瓜的原因。不少植物喜好潮濕的環境,西瓜反而背其道而行,濕度越大越容易生病。光照時間越長,西瓜就發育得越好。對于土質,西瓜也沒有特别的挑剔,即使是不太肥沃的砂質土也能茁壯成長。
可以說,随着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西瓜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每年都有新的品種出現,看得人眼花缭亂不知道吃哪個更好。目前比較有名的西瓜品種有麒麟王西瓜、紅小玉禮品西瓜、黑美人西瓜等等,這幾類西瓜各有優點,等到了夏天大家可以分别買來嘗嘗,看看哪一個的味道更好。
西瓜除了能夠消暑解渴以外,本身還含有葡萄糖、果酸、番茄素等物質,不含脂肪和膽固醇。不過含糖量還是挺高的,減肥人群不宜多吃。根據科學家研究,西瓜汁還能用來擦臉,能夠起到防曬、增白的效果。吃剩的西瓜皮也有妙用,其中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也能切片當面膜敷。專家指出,雖然冰西瓜更加消暑解渴,但是還是要少量食用,冰凍後的西瓜食用過度可能會引起腸胃受損。
黑皮西瓜
雖然現在出現的西瓜品種愈加多樣,但是不少人還是對小時候吃的黑皮西瓜念念不忘。不過2000年後出生的人應該就對黑皮西瓜不熟悉了,甚至都沒有見過,很多人還納悶西瓜皮不是綠色的嗎,怎麼會有黑色的西瓜?
黑皮西瓜在我國的種植曆史長達30多年,在20年前可是風靡一時的水果之王,這類西瓜的體型很大,重量在7到10斤左右,大一點的能達到30斤。表皮為黑色,瓜皮厚度大約1.5厘米,上面的紋路不是很明顯,肉眼都看不太清,不像我們現在的西瓜,斑紋十分明顯。這種西瓜十分敦實,不僅重量很重,果肉也很厚,此外還沒有西瓜籽,吃起來特别方便。
我國的黑皮瓜主要種植區位于山東省濟甯市的泗水縣楊柳鎮,這一地區四周有許多高速公路,算得上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對于西瓜的運輸而言很有利。并且前文我們提到過,西瓜喜歡透水性強的砂質土壤,這一地帶的土質屬于半沙半土,雖然并不是完全的砂質土,但是也很适合西瓜生長。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将黑皮西瓜和黑美人西瓜搞混了,一直都以為都帶着“黑”字,應該是同一種西瓜。黑美人西瓜也是一個很有名的西瓜品種,這種瓜的體型較小,不像黑皮瓜那麼圓,反而呈現橢圓形,并且它的外皮是深綠色,沒有黑皮瓜那麼黑,斑紋也要更加明顯一些。最為重要的一點,黑美人西瓜的瓜皮厚度很薄,這是它們兩最明顯的差異。
據說黑皮西瓜有股特殊的甜味,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能回憶起來。值得一提的是,黑皮西瓜相對于其它食用的西瓜而言,算得上很特殊了,因為它的體型很大,所以大家會将它的果肉拿來做蜜餞,或者做成山東本地的特産“西瓜醬”。西瓜醬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甜果醬,而是經過和黃豆醬中和改良的新品種,有點像我們平時吃的老幹媽。
黑皮瓜的瓜皮很厚,非常适合拿來炒菜或者腌泡菜,不少人表示小時候吃完西瓜,長輩就要把瓜皮收集起來清洗削皮再切段,直接丢入泡菜壇子裡,浸泡3到5天,就可以撈出來吃了,和酸蘿蔔一樣爽口。
總之,黑皮瓜真的算得上是“一瓜多用”的典範,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不少念舊的人,與其說是懷念黑皮瓜,不如說是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那麼,當時2毛一斤,價格低廉深受歡迎的黑皮瓜,為什麼現在卻沒人種了呢?
黑皮瓜消失的原因近幾年到了夏天,我們在水果店已經鮮少能看見黑皮西瓜了,不少人覺得疑惑卻也不知道原因。
首先,雖然黑皮瓜承載着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但是不得不說它已經不适合現在的時代需求了。20年前時,大部分人的家庭條件并不好,吃西瓜這種事情也不能像現在這樣随心所欲,而且那時很少有固定賣水果的超市和商店,一般都是瓜農裝上一車西瓜出門兜售。所以,人們一般在看到時就會買上好幾個西瓜,在家屯着吃。黑皮瓜的個頭大,很适合一家人一起吃,甚至有時候還和街坊鄰居一起分享。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多了,售賣西瓜的超市随處可見,完全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屯西瓜。并且我們現在的生活圈比較小,更遑論被稱為消費主力軍的年輕人們大都一個人居住,黑皮瓜的個頭大反而成了累贅,買回家吃不完,放在冰箱裡就成了隔夜瓜,不新鮮,丢了又浪費。所以大家索性選擇更小的西瓜,能一次性吃完,保證是新鮮的。
其次,種植黑皮瓜不僅工序非常繁瑣,它的産量還很低。或許是因為個頭大吧,往往一根藤上長不出太多的瓜,授粉時還需要人工的幫助,這下種植的成本就提高了許多,瓜農就放棄種它,選擇利潤更高的西瓜品種種植。
再者,目前市場上的西瓜量大、種類繁多,到了夏天時,大家都想提前上市,搶占市場。因此很多時候會使用催熟的手段,而黑皮瓜的生長期本來就長,即使催熟了也比其他品種成熟慢。趕不上提早上市的順風車,還想賣出好價錢就更難了。
最後,就是人們消費觀的改變。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更加優越了,但是消費觀念也在改變,尤其是年輕人。黑皮瓜即使個頭大,但是皮卻特别厚,有時候皮的重量能占到瓜的三分之一,讓人覺得花錢買西瓜吃,反而買回了一堆西瓜皮,十分不劃算。大家也不像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大多數都會腌泡菜,所以西瓜皮大多是被丢棄了,并沒有什麼價值。因此,厚皮的黑皮瓜在人們眼裡變成了“虧本的買賣”,漸漸地就不樂意買它了。
市場需求決定産品的産量,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明白。黑皮瓜消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已經不适合現在的市場環境了,過去它的個頭大、價格便宜等優點,現在都被其他的新品種替代甚至是超越了。
人們在綜合考量之下,肯定選擇買新品種的西瓜。并且,挑選黑皮瓜需要技術,不小心就會選到皮特别厚,果肉很綿的瓜。目前,黑皮瓜的價格相較其他量産的西瓜也算不上便宜,因此失去競争優勢的它,漸漸消失在市場當中其實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結語
黑皮瓜由盛轉衰的境況讓不少人感到唏噓,尤其是對于經曆過那個年代,品嘗過那時黑皮瓜甘甜滋味的人,黑皮瓜往往能勾起我們不少美好的回憶。不過它的過去再怎樣風光,也無法改變它逐漸退出市場的現實。畢竟果農還是需要盈利的,他們自然會優先選擇利潤更高、産量更大的西瓜品種,黑皮瓜在日後大約隻能作為“特供瓜”了。
不過它在我國的銷量雖然一直走低,在日本卻成為了有名的品種。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國土面積十分狹小,這就導緻他們沒有太大的面積去種植瓜果,所以在日本,水果可謂是賣出了天價。一個普通的小西瓜都能賣到近400塊人民币,因此體積大的黑皮瓜恰巧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水果店會将黑皮瓜切成多份進行售賣。因為價格很貴,所以日本人鮮少有一次購買整個西瓜的“豪橫行為”。
不管怎麼說,黑皮瓜的興盛都象征了一個時代,但是時代總是要前進的,所以在洪流之下被淘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不能作為日常食用的西瓜售賣,黑皮瓜也還是蜜餞的原料以及西瓜醬的原料,因此它雖然退出了我們的視野,但在一些地區仍舊還在種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