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晚舟去過哪些大學

孟晚舟去過哪些大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3:39:05

(文/周遠方 蘇之杭)

“一年多的時間,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孟晚舟對同學們說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調制出來的。”

9月2日,孟晚舟來到貴州都勻,與母校都勻一中和都勻三小的師生共上開學一堂課。

這位當年的“小鎮青年”看望了在都勻上學時的班主任、任課老師和老同學,一起回憶在東山腳下讀書的舊時光,坐在課桌前和學弟學妹們當面交流,從俄羅斯數學天才到華為的“漿糊哲學”,從“元宇宙”到貴州的算力中心,天馬行空,氛圍熱烈。

孟晚舟去過哪些大學(孟晚舟回貴州母校)1

“一桶漿糊粘接世界智慧”

根據華為近期發布的半年報和《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華為上半年營收2987億元(約合432.9億美元),如果算成GDP在全球排名,大緻能排到全球前50位,在盧森堡和斯洛伐克之間。華為目前共有19.5萬員工,為全球30多億人口提供服務,半年人均貢獻營收高達1531.8萬元,其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占員工總數的54.8%。

但這組數據背後也有隐憂,報告顯示,在這19.5萬名員工中,30-50歲占比70%,30歲以下占比28%,50歲以上為2%。

“華為30歲以下員工占比28%”的話題一度被推上熱搜。

華為亟需新鮮血液,但華為需要的人才不拘一格。

孟晚舟對同學們講道,“二十多年前,華為俄羅斯數學研究所有個年輕的小夥子,從事算法研究。可以說,他是華為早期高薪聘請的為數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因為他當初不願意離開家鄉俄羅斯,為了留住他,華為在俄羅斯當地設立了數學研究所。他加入華為之後,不喜與人來往,終日就是擺弄擺弄電腦,打打遊戲,偶爾做些數學方面的研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他看上去似乎碌碌無為,沒有什麼科研成果。”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怪異’天才,在十年後攻破了從2G到3G的算法難題,華為也基于這項成果,推出了一款針對歐洲市場的Single RAN方案,逐步超越我們的競争對手。”

孟晚舟談到,科學是無盡的前沿,從基礎理論到商業應用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間需要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轉換與推動。颠覆性創新,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唯有打開思維邊界、打開組織邊界、打開人才邊界,彙聚無數的大腦相互交流、碰撞、啟發,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理論或應用的突破,才有可能像燈塔一樣照亮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可能在許多職場上過打拼多年的成年人看來,這些内容看上去多少有點“虛”,有點像“童話”。但這群人正是這麼一路走來的。

“太能吹了”是鄭寶用對任正非的評價,在華為年銷售額不到1億元人民币時,他說華為未來将做到1000億;任正非則撸起褲管和袖子,對剛剛從校園出來的年輕人說:20年後,華為将是世界級的大公司,全球通信行業四分天下,華為有其一;半年後,變成了“三分天下,華為有其一”,日本被他輕松地刷掉了。

1993年之後的持續多年,華為每年的銷售額都翻倍增長,每到确定下一年的銷售目标時,大家都普遍認為“不可能完成”,但每次都能夠突破整個組織心理天花闆的極限。長期主管市場體系的胡厚崑說:“每年都是拍腦袋定目标,年年都完成了。”

凝聚這群人,靠的是華為的“漿糊”哲學,任正非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采訪時曾說,自己既不懂技術,也不懂财務。他就是提着一桶漿糊,把優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個人才濟濟的華為。

如今,華為如何在新的艱難環境中,繼續攢足當年那股勁,凝聚當年那個魂呢?

新版“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孟晚舟和同學們談到了“千杯咖啡”的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一位2019年畢業加入華為的博士生,他的研究方向是“類腦智能”,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2020年起,他經常在茶思屋和高校老師、學生喝咖啡、聊技術,也和不同部門的專家探讨學術、聯合攻關,甚至還把市場人員、潛在客戶也拉進來,進行前沿技術的推廣和聯創。

一年多的時間,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團隊與産品線聯合完成了20多項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表了10多篇論文。面對累累碩果時,他感歎道:“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調制出來的。”

“茶思屋”是華為在很多大學校園裡或者高校附近建立的“黃大年茶思屋”,這裡傳承着華為凝聚全球人才的原始基因之一。

早年,任正非鼓勵和要求華為的高層管理者和科學家:要敢于用一杯咖啡,與世界上的大人物碰撞思想。地球村就是一個開放式大學,處處有學問。他參與全球各地的各種交流會議時,經常在茶歇時端杯咖啡到處亂晃,跟不知道碰到的什麼人交流幾句。這被華為内部提煉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黃大年是我國國寶級科學家,在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幹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填補國内空白,打破國外封鎖。

黃大年的辦公室對面,專門設了一間“茶思屋”,供喝茶/咖啡、休閑交流。在他看來,輕松愉悅的環境能更好地思想交流,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如今,在華為公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開設了“黃大年茶思屋”,構築産學研合作的“造夢空間”。

如今,這個空間向全球高度開放。

在2022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宣布,華為計劃4月30日推出線上黃大年茶思屋,希望建設成一個科學和技術交流的通道,向全社會開放。

“今天的華為,作為行業發展的出題者,我們要用世界級難題來吸引和成就世界級的人才。”孟晚舟談到,今年起,我們陸續把自身産業遇到的挑戰和難題,通過線上黃大年茶思屋平台向全社會發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師的積極反饋,參與揭榜的高校達91所。今年8月初,華為向獲獎者頒發了“火花獎”,感謝他們對于産業界及科學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算力網絡與“元宇宙”:新一代的艱苦奮鬥

孟晚舟講的第三個故事來自她自己和她的财務部門:

“我剛加入華為财務部門時,是從會計做起的。在那個手工作業的年代,會計不僅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每個月末,所有單據都要手工裝訂成冊,我們就坐在辦公室的地闆上,用沖擊鑽打孔,用麻線裝訂。今天,這些工作正在越來越多地由數字技術承載。”

雖然年輕人不需要把“萬裡長征”重走一遍,但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永不過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長征。

她部門的一位财務人員,從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工程專業畢業後,先後在華為的肯尼亞和博茨瓦納辦事處擔任項目财務。書本上習得的金融理論雖然博大精深,但卻不能直接指導我們算清楚一筆賬,或者節省一分錢。為了弄清楚,搞明白,她利用周末的時間下站點,了解挖溝、埋管、吹纜、回填的每一道工序,同時惡補當地的免稅政策,不僅把每一個合同的賬算得清清楚楚,還幫公司節約了高額的成本。用她自己的話說,“下廚房”的過程是枯燥的,但隻有親自完成每一道工序,才能掌握佳肴的秘方。

身處貴州大山中,孟晚舟向同學們提到了“算力”和“元宇宙”這些最前沿的領域。

“我們處在一個數字世界,計算能力成為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底座,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産與生活方式。但現在的算力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算力必然是世界科技競争的焦點之一。未來幾萬台、幾十萬台乃至幾億台服務器,如果都能夠基于一個操作系統進行實時調度,将帶來巨大的算力提升。”她向同學們介紹,在計算産業上,中國已經規劃了8個國家級樞紐節點和10個集群,形成了“東數西算”“東數西存”的大戰略,貴州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使命之一,就是要讓算力成百上千倍地提升,讓算力為我們帶來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世界。

她還向孩子們提到“元宇宙”:元宇宙,是與現實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虛拟世界。元宇宙的實現需要極大的算力,包括雲端計算和邊緣計算。展望未來,元宇宙将在你們這一代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然而,“東算西數”和“元宇宙”願景美好,實現起來并非易事,需要大量新一代人才的艱苦奮鬥。

“媒體上将算力網絡與交通網絡、電力網絡等量齊觀,認為算力可以做到像供水和供電一樣方便,其實不然。”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近日在研讨中指出,算力資源的供給不同于供水、供電,計算能力也不是公共品。算力網絡的實現比交通和能源網絡複雜得多,困難得多,需要基礎性的原始創新和大量的技術攻關。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就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萬,而且伴随着全行業數字化的快速推進,數字人才需求缺口還會持續加大。緊缺的數字人才不僅包括數字産業化創造的數字技術、數字研發崗位,也包括産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産生的大量數字技能人才。

報告指出,從數字經濟的招聘崗位來看,産業數字化領域面向消費端的第三産業就業崗位占比高達60.2%,人才需求遠超第一、第二産業,對包括新媒體、自媒體、直播、視頻等領域的人才展現出較強的就業吸納能力。

飛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推動着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造就了數以億計的就業崗位,更為中國年輕人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就業新空間。

“用科技推動産業與社會的發展,就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持續努力、忘我奮鬥的新長征。”孟晚舟對同學們說。

目前,華為正在承受和面對着前所未有的挑戰。任正非的一篇公司内部講話文章《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在互聯網上刷屏。

文章表示:“我們(華為)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這兩年我們能不能突圍,現在還不敢肯定,所以每個口都不要再講故事,一定要講實現,尤其在進行業務預判時,不要再抱幻想,講故事騙公司,損失要從你們的糧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來,活下來就有未來。”

“面對打壓,是退縮不前,還是繼續開放?在先進部件和先進要素不可獲得的情況下,我們如何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基礎理論和基礎研究的突破,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如何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如何讓科技的燈塔之光繼續領航?”

回到自己人生旅途的出發點,一連串問題,孟晚舟問自己,也是問同學。

她已經得到答案:解決一切問題和難題的根本在于人才。我們将堅持開放的人才觀,用火花和汗水調制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開放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

孟晚舟去過哪些大學(孟晚舟回貴州母校)2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