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化發展?【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輝煌成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澳門文化發展?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輝煌成就】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盛裝、音樂、歌舞……8日下午3時起,澳門大三巴牌坊前的廣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此拉開帷幕,國際範兒的狂歡讓這座美麗小城流光溢彩。
自400多年前開埠起,中西文化在澳門不斷碰撞交融。地标性建築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稱其實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2005年,風格獨具的“澳門曆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17年,澳門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
喜逢好時光,蓮花吐芳華。回歸祖國20年來,作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彙點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澳門中西合璧的獨特文化,日益釋放出無邊的芬芳與活力。
中西文化在此融洽相處
“每年農曆五月十六,都會有一個盛大的哪吒出遊活動,吸引上萬名觀衆。”澳門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會長葉達介紹,“在澳門,這是跟天主教的聖母巡遊一樣隆重的事情。”
隻有在澳門,你才能看到中西文化這樣融洽相處。就像是雲吞面館緊挨着正宗的葡國餐廳;就像中式大宅裡鑲嵌着西式的彩色玻璃;就像哪吒古廟裡擁滿了西方面孔。每一種文化都在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每一種文化又都在接納和影響着另一種文化。
2005年7月,第29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在南非德班舉行,獨具中西文化糅合特色的“澳門曆史城區”在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文化遺産。
葉達認為,申遺成功讓澳門人通過來自世界的肯定提升了文化自信,大大增強了文化歸屬感。讓他尤為自豪的是,他投入數十年心血傳承、弘揚的澳門哪吒信俗項目,在回歸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截至目前,除“澳門哪吒信俗項目”外,澳門還有“澳門神像雕刻”“粵劇”“涼茶制作技藝”“南音說唱”“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澳門媽祖信俗項目”和“魚行醉龍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選國家級名錄。其中,“粵劇”還于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為确保澳門的文化遺産得以發揚光大和世代傳承,澳門于2014年出台文化遺産保護法,讓整個澳門曆史城區的管理與保護有了法律依據。“文化遺産是不可複制的珍貴社會财富,既是先輩留下的珍貴文化資産,也是未來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澳門文化局副局長陳繼春說。
“從2005年成功申遺至今,澳門曆史城區在保育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育,為澳門帶來了世界級的知名度,更使來澳門的旅客數量直線上升。”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绮華介紹,澳門旅客人數已從2005年的1870萬人次,達到2018年的3580萬人次。
獨特文化是曆史更是現實
溶溶月色下,來到已有150多年曆史的澳門崗頂劇院,聽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已成為澳門市民的日常生活圖景。
與其他世界文化遺産不同,“澳門曆史城區”不隻是曆史,更是現實;不僅是景點,更是百姓的真實生活。被政府和百姓視為“寶貝”的文化遺産,并沒有被高牆大院阻隔,而是與人群、街道融為一體,而且大多免費對公衆開放。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巴洛克建築玫瑰聖母堂,是全城舉行音樂會場次最多的教堂;“打卡聖地”大三巴牌坊,則是室外搖滾音樂會、拉丁大巡遊的重要舞台。
回歸後,國家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适度多元化發展,打造世界旅遊休閑中心。陳繼春表示,澳門文化局一直緻力于文物保護、藝術活動、文化創業等,努力将澳門打造成“文化永續之城”。
随着時代的發展進步,澳門還形成了絢麗迷人的節慶文化,“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創意之都”等成為新的亮麗名片。在澳門文化局主導下,“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城市藝穗節”“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等活動已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2019年啟動的大型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荟澳”,更是在澳門全城創造出“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氛圍,吸引參觀者高達1600萬人次。
澳門設計中心董事郭凱琳是地道的澳門人。她說,生活在澳門,你經常會看到很多精彩的演出就在街市上進行,有時在大三巴,有時在主教堂,有時在某個廣場,“讓你真真切切感受到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出的絢麗與激情”。
搭起中西“文化立交橋”
8日舉行的“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中,共有來自1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及澳門本地的80個表演團隊參與表演。“愛·和平·文化共融”,是他們表演的主題。
2019年2月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确将“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為澳門的發展定位之一。
“這是中央對澳門的信任,為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澳門找準自身定位、提升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認為,澳門的文化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又帶有濃厚的國際色彩。進一步發揮澳門文化的軟實力作用,可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有效促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回歸祖國後,澳門從容自信地面向世界、融入全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積極貢獻“澳門智慧”與“澳門力量”。2003年10月,由商務部發起并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承辦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成立。當時人口僅有50多萬的澳門特區,為13億人口的中國内地和2億多人口的葡語國家,搭起了“文化立交橋”,也見證了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經貿文化交流的飛速發展。
“如今,大灣區建設給澳門提供了新的國際層面的連接點。”澳門文化産業基金行政委員會代主席朱妙麗認為,澳門正着力建設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在建設“人文灣區”的過程中,澳門可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把大灣區文化通過澳門平台帶到葡語系國家甚至歐洲。無論“走出去”,還是“引進來”,澳門作為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可以帶來互補互融的雙向作用。
“20年來,如春風化雨,祖國無私的懷抱,溫暖了疏離多年的澳門同胞。”葉達感慨地說,“澳門民衆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與日俱增。”
栉風沐雨,澳門這枝植根祖國懷抱的“盛世蓮花”,開得越發嬌豔、繁盛,更為全球文化百花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09日0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