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雞湯文真的很好嗎

雞湯文真的很好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9:30:13

在當今的自媒體上,有兩類内容最受讀者喜歡,一類是養生,另一類就是雞湯,前者的讀者主要是老年人,後者的讀者主要是年輕白領。老年人喜歡養生,原因顯而易見,而年輕人喜歡雞湯,原因則是撲朔迷離。

雞湯文真的很好嗎(人們為什麼擺脫不了)1

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雖然經常痛斥“雞湯無用”,但是仍然忍不住去刷滿是雞湯文的微信微博,并且在分享雞湯上樂此不疲,一發而不可收拾。年輕人為什麼一面喝雞湯,一面說雞湯無用?

不言而喻的事實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越來越多的不确定性中,迷茫、彷徨、懈怠幾乎伴随了年輕人的一生,因此,雞湯文的作用就是給“迷茫的人之路”“為彷徨的人選擇”“讓懈怠的人振作”。的确,能夠為人們提供這些幫助的除了雞湯文,還有一樣就是“宗教”。

宗教改革讓歐洲擺脫教會束縛

受到當時的技術條件影響,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教會壟斷《聖經》,普通的教徒是不允許讀聖經的,教徒的信仰生活完全來自于教會神職人員對《聖經》的解釋和紛繁複雜的宗教儀軌。當時天主教的禮儀複雜到各地的禮儀千差萬别,英國有沙霖禮,法國有高盧禮,意大利安博禮……複雜程度令人頭疼,神職人員壟斷“真理的定義權”。

随着約翰内斯·古滕貝格在歐洲第一次使用印刷術印刷聖經後,逐漸打破了中世紀教會對《聖經》的壟斷權,普通信徒看聖經成為了可能,人們的知識水平也随着傳媒方式的改變而有所提升,人們逐漸産生了對信仰的獨立判斷。1517年,德國神父馬丁·路德振臂一呼,号召人們自己讀聖經,自己直接和上帝溝通,提倡“人人皆祭司”,尊重每個人對聖經的理解,一方面簡化了宗教禮儀,同時也解放了人們對《聖經》的理解。人們不需要聽從天主教會的繁文缛節的解釋,我們自己對經文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能夠滿足内心需要就好了。路德的這個主張得到了迅速的相應,聽從自己内心的呼聲,才是理解《聖經》的最可靠的方式。

事實上,後來天主教也意識到了傳媒技術的發展帶個社會知識結構的變化,在1545年至1563年間召開的特利騰大公會議1963年至1965年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上,都對教會禮儀進行了簡化,更加尊重現代性給人們帶給人們的影響。現代性帶個人們知識結構的變化,所引起的宗教簡化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曆史不可逆的過程。

雞湯文真的很好嗎(人們為什麼擺脫不了)2

王陽明為“聖賢”确立内心标準

其實,相同的思想路徑在中國依然存在。儒學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逐漸成為了“官學”,聖賢的标準也采用“是否當官”這個客觀标準。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到王陽明時就直接發出“天理即人心”的呐喊,因此創造了“心學”。“心學”實際上就是一種關照内心的聖賢觀,聖賢的标準不在于“是否當官”,而在于“人心”。這與馬丁·路德強調的“人人皆祭司”聆聽自己内心的聲音異曲同工。

雞湯文真的很好嗎(人們為什麼擺脫不了)3

人類進化史就是從動物進化為上帝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的趨勢就是“人越來越像上帝”。已經成為“上帝”的人,誰還可能聽他人的說教?因此,晦澀難懂的宗教教理也就越來越沒有市場。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書店中一些仁波切、堪布、格西、法師寫的書,越來越雞湯。而且,國内十分有名某位研究尼采出身的教授,近年來也開始熱衷寫雞湯文,某位教授更是直接把《論語》講成了心靈雞湯,這并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使然。人們知識越來越豐富,對于學說結論會産生越來越差異化的理解,複雜系統的教導,已經鮮有人關心,碎片化的雞湯文在尊重個人理解、激起内心回音上,提供了傳統宗教所不能填補的空白。喜歡雞湯文而抛棄經典背後的人們知識的豐富,你很難說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這或許就是未來世界的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