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孟子勸學學習心得

孟子勸學學習心得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4 09:54:03

#心晴計劃#

再次拜見孟大夫子,拜讀《寡人之于國也》。由文及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充滿浩然之氣、風流儒雅、雄辯滔滔的大孟夫子形象。

孟子勸學學習心得(開學日記03走近我知言)1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樣的詩句不由自主湧上心頭。又恍然驚覺,非也非也,此孟夫子非彼孟夫子也!這是當年李白對孟浩然的表白哈——這次我權且借用一下吧!

《寡人之于國也》這篇課文我已教過好幾次了,但一直以為不過爾爾。選入課本可能隻是因為它能完整呈現孟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内涵吧,所以每次都教得比較敷衍。但這一次好像突然“醒了腦”,簡直忍不住要拍案叫絕了!

首先,在文體形式上,我以前是很不來電的,不就是個很low的語錄體麼?結構上也隻比《論語》稍顯緊湊而已。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倫不類,不像記叙文也不像議論文,非典型非主流吧。帶學生學習時,能翻譯能背誦就是硬道理,這就能表達出對經典的最大尊重了。

但這次卻不知為什麼,“情境化寫作”這個詞語突然像閃電一樣劃過我的腦海,狠狠地撕開了我原來認知的一片混沌與黑暗,霎時整篇文章都被照得亮如白晝。

是的,面對具體的談話對象和真實複雜的問題情境,分析出問題的本質,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辦法,這不就是我們時下最熱門也讓我們深感茫然的“情境化寫作”嗎?

全文一線串珠,以看似自然随意的對話貫穿整個思路與結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又緊湊嚴謹,開合有度。

一、(1)寫梁惠王提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問

二、(2-4)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分析了“無望民之多于鄰國”的原因。

三、(5-7)孟子以“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美好藍圖作結,循序漸進地闡述了使“民加多”養民和教民的七條措施,即“仁政”的具體内容

而這種對話體的形式被運用得可謂是爐火純青,恰到好處。既避免了單純議論文的呆闆枯燥,使談話雙方人物情态畢現;又使雙方觀念上的矛盾沖突如實呈現,讓真理在談話過程中逐漸顯現。

這篇語錄體文章實在堪稱有現實意義的真實情境孕育出來的經典之作,也體現了議論文的一種更靈活新穎的好形式。

其實這種對話結構在我們的生活中随處可見,其中包含的藝術價值也特别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比如我們和老師、和家長、和同學商量問題時,怎樣才能有效對話達到溝通的目的??以後找工作面試時如何有效地推銷自己,打動用人單位?參加工作後怎樣溝通才能赢得領導同事客戶的真誠合作?可以說,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每一次必要的正式溝通與交流,甚至和自己的每一次有價值有意義的對話,都可以參照這種從“是什麼”“為什麼”到“怎麼辦”的邏輯思路來組織解決。

孟子勸學學習心得(開學日記03走近我知言)2

其實,這裡梁惠王提出的的問題是有點隐晦曲折的。而如何準确地理解問題,也是我們平常開啟一場成功的對話的難點所在。

他為什麼會那麼急切地期盼“民更多”??是他愛民如子,希望國家富裕人丁興旺嗎?no no no,他困惑的是,“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他隻是希望人口的數量比鄰國更多而已。

這有什麼區别嗎?當然,這區别可大了去了。他并不關心國家怎樣人民怎樣,隻要能比鄰國強他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一種攀比的心理,所有的攀比心理都流露出不認可所有人在人格上平等的潛意識。要麼希望淩駕于别人之上,要麼害怕别人變得強大。梁惠王更趨向于前者,這充分暴露出他的焦灼其實是因為他急于要稱霸的野心。

我們一般人如果隻是聽出了梁惠王話語中所包含的那一片虛心急切地求教的誠心,就很難理解後面孟子回答的巧妙與技巧之高超。

孟子說自己長于“知言”,也就是特别擅長理解别人語言中的内在含義。這真不是自吹自擂啊,恰好反映了孟子對自己的充分了解和客觀認知。

所以一切表達的前提是“聽”,是對别人的理解。隻有善于傾聽,我們才能理解情境,有效溝通;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否則就隻能自說自話,惹人厭煩反感,加深隔閡。聽話聽音,聽懂話語中的微言大義,情境背景知識的掌握尤其重要。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梁惠王為什麼會如此在意本國人口的多少問題。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治者,對外争城奪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對内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産力。這就造成了兵員缺乏、勞力不足。争奪人力,增添人丁,成為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而且孟子當初應邀而來時,梁惠王就曾對他說: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将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叟不遠千裡,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國?”(引自《史記·魏世家》

從這段話也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請孟子來魏的初衷就是為了“利吾國”,而這種目的是很難改變的。

正是因為孟子精準洞察了解了對方的真實心理,才能充分意識到在這場對話中自己的“仁政”思想和梁惠王的“霸道”觀念之間的根本沖突。也正因為這樣,孟子才有機會展示出自己無與倫比的說理技巧和無可辯駁的論證藝術。

在對話中孟子完全地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對梁惠王步步啟發誘導,直至最後描繪出一幅對梁惠王有着足夠吸引力的“天下歸心”的美好藍圖。這樣絲絲入扣,又氣貫長虹,孟子成功地推銷了自己的思想主張,讓人不得不深深歎服。

整個過程中,孟子巧妙地設喻說理,才成功擊潰了梁惠王心理防守的堤壩。所以,在如何恰當地選擇喻體方面,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奧妙。

孟子開門見山,說“王好戰,請以戰喻”,可謂一箭三雕。

首先,孟子立馬指出了梁惠王的本質,好戰的霸權主義者,讓梁惠王能“自知”,不至于對牛彈琴。

其次,這也是孟子為自己後面的闡述豎立起了一個鮮明的靶子,以便能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張。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投其所好”,以梁惠王喜好熟悉的領域來設喻便于“攻心”,更容易被梁惠王理解接受,且難于反駁。

所以,當“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一出,梁惠王立馬就被“套”進去了,忙不疊地表示認可。想想好戰的梁惠王最讨厭的是什麼行為?應該莫過于戰場上臨陣而逃的士兵了。“是亦走也”,隻要是逃跑了,跑五十步和跑一百步有什麼區别嗎?

那梁惠王和“鄰國之政”的本質都是什麼呢?如果隻是一門心思想殺伐攻占,稱王稱霸,那又怎麼能希望老百姓有機會“休養生息”為你源源不斷地提供勞力兵力,去支撐你霸權的夢想呢?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哪有這樣的美事啊?!

原來孟子這樣的經典之作才是真正接地氣的實用語文!打通經典與現實,我作為教育者的永恒追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