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5日,以“自然·人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在蘇州隆重舉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30餘所院校的知名專家學者和論文入選作者,以及來自内蒙古的31位非遺扶貧帶頭人等近200人參加相關交流研讨活動。
本次論壇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業務指導下,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聯合主辦,蘇州工藝美院手工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吳中區人才辦、區文體旅局和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聯盟承辦。江蘇省文旅廳非物質文化遺産處、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省工藝美術學會、吳中區光福鎮人民政府、蘇作工藝學院、蘇工美一箭河文化衆創産業園、吳中區青年手藝人協會等單位為本屆論壇提供了支持。論壇緊扣國家大政方針和傳統文化複興前沿實踐,聚焦非遺可持續發展及傳統工藝振興事業,分一場主旨演講、一場專家研讨和四場分組研讨進行。
11月14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蘇州工藝美院舉行,工藝美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趙罡主持開幕式。現場還分别舉行了吳中傳統技藝技能大賽啟動儀式、吳中區青年手藝人協會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分會揭牌儀式。原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原文化和旅遊部巡視員馬盛德,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發展處副處長、阿爾山市副市長嶽青,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副書記兼監事長、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王建良,吳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衛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辦主任沈志楓,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丁曉娟,區文體旅局局長唐峥嵘,區團委副書記向兢,論壇學術顧問代表、南京大學教授徐藝乙,蘇州工藝美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範衛東,蘇州工藝美院副校長周東華等出席活動。
開幕式上,原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巡視員馬盛德,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發展處副處長、阿爾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嶽青,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研究館員郭藝,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龍佑銘,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文化遺産系主任陳紅雨,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鋼等分别作了主旨演講。圍繞“自然·人文·可持續發展”這一論壇主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孫建君,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黨委副書記兼監事長、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王建良,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趙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陽,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國家非遺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館員孫冬甯,懷化學院副校長張玲等展開了精彩的圓桌讨論。當天下午,全體與會嘉賓還共同來到了蘇州舟山核雕村和“中國雕刻之鄉”光福鎮參觀考察,學習蘇州傳統工藝振興經驗。
15日上午,與會嘉賓們根據“人文與曆史”、“材料與工藝”、“地域與生态”和“發展與創新”等四大主題,分為四組進行了讨論與交流。南京藝術學院文化遺産系主任陳紅雨,廣西藝術學院建築設計學院院長林海,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所研究員祁春英,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毅分别擔任主持。
下午,本屆論壇總結與閉幕式在蘇州工藝美院舉行。論壇聯合發起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擔任學術主持,陳紅雨、林海、祁春英、張毅代表各研讨小組進行總結,趙農做論壇學術總結。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的研讨成果,并對論壇未來發展提出了期望。
蘇州工藝美院副校長毛錫榮表示,作為我國成立的第一所藝術設計高等職業院校,蘇州工藝美院多年來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探索形成了非遺傳承保護的蘇繡模式、桃花塢模式和雷山模式。此外,學院還積極培養非遺新生代傳承人才,建設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建立蘇作工藝學院、東海水晶學院,建成《百工錄:中國工藝美術非遺傳承與創新》專業教學資源庫和中國工藝美術出版中心,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探索振興中國傳統工藝的有效途徑。
據了解,為響應《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号召,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業務指導下,在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支持下,蘇州工藝美院手工藝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于2016年聯合發起創辦了傳統工藝青年論壇,迄今已連續舉辦了五屆。通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200餘位研究人員在論壇上發言,1000餘名專家學者參與了論壇活動,論壇已成為振興中國傳統工藝的理論高地和前沿實踐交流平台,促進了新一代傳統工藝研究者、保護者和從業者的成長,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青春力量。(趙罡)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