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思潮簡要分析?陳麗桂黃老思潮大約起源于戰國中期當時北方齊國稷下學宮的影響很大,儒、法、墨、道等各家都在稷下學宮交流思想,因此,黃老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黃老并不是一家之學,講述黃老思想,可以從“黃”“老”二字分析開來說,以“黃”“老”來命名,一方面高遠了來曆,一方面深遠了旨趣黃帝是中國上古第一帝,代表着權威,也是外王經世的标志黃帝的時代取代了炎帝的時代,田齊是黃帝的後人,姜齊是炎帝的後人,田齊取得了姜齊的政權,似乎隐喻着曆史光榮的再現另外一方面,黃老主要的思想素材是老子,其原因有二:一是通過近年來各種老子的版本一再出土,可見老子學說在當時非常流行,同時老子的思想比較方便做外王的轉化;二是老子也是陳國人,地緣上較為親近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因此,黃老中的“黃”是權威的表示,“老”則表明借用了道家的素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改良思潮簡要分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陳麗桂
黃老思潮大約起源于戰國中期。當時北方齊國稷下學宮的影響很大,儒、法、墨、道等各家都在稷下學宮交流思想,因此,黃老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黃老并不是一家之學,講述黃老思想,可以從“黃”“老”二字分析開來說,以“黃”“老”來命名,一方面高遠了來曆,一方面深遠了旨趣。黃帝是中國上古第一帝,代表着權威,也是外王經世的标志。黃帝的時代取代了炎帝的時代,田齊是黃帝的後人,姜齊是炎帝的後人,田齊取得了姜齊的政權,似乎隐喻着曆史光榮的再現。另外一方面,黃老主要的思想素材是老子,其原因有二:一是通過近年來各種老子的版本一再出土,可見老子學說在當時非常流行,同時老子的思想比較方便做外王的轉化;二是老子也是陳國人,地緣上較為親近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因此,黃老中的“黃”是權威的表示,“老”則表明借用了道家的素材。
就黃老思想的内容來說,黃老思想結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也吸收了名家、陰陽家、墨家、儒家等思想。道法思想的結合,從天道到治道,從治身到治國等各個層面均有體現,具體的例證從《黃帝四經》《管子》等文本中都可以找到。雖然黃老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但是并不是全部接受,存在着拉鋸。例如:第一,《淮南子》推崇老莊,但是也有涉及法、術、勢的部分。慎到是道家跨到法家的橋梁,他的思想帶有一些道家的色彩,但是本質上是更接近法家的。第二,《史記》裡面記載了老子和韓非、申不害的淵源,《淮南子》《管子》講靜因,但是不會去講“知八奸”等等權謀的内容。第三,商鞅講法要嚴刑重罰,而《淮南子》中講到:“法生于義,義生于衆适,衆适合于人心。”法是根據人民的實際需要來訂立的,立法者也要以法來約束自己。就老莊來講,較為玄虛,就黃老來講,比較務實。就黃老和法家來講,同樣講靜因、刑名,但是法家要查奸,在深入理解人心的同時又有防備,而黃老中隻講人君要虛靜地去觀察,才能有良好的準确成效。
黃老的“因陰陽之大順”的“陰陽”和漢代儒家所參采的“陰陽”也有很大的不同。黃老的天人政綱很大一部分是天人的結合,天象如何,物象如何,然後人事,農事要怎麼做。黃老大篇幅地講民事、農事,重在講自然;其講災異休眚,主要重在警惕違逆自然時序,導緻政治上的災難。不若漢儒論陰陽之歸宗于一統集權政綱。此外黃老還重自身養生保健醫療之術,所謂的古方技之學。如馬王堆三号漢墓出土了的諸多養生攝生之經《天下至道談》等等。雖然陰陽家也有天人政綱,但黃老的天人政綱是融合了天道、治道、治身,甚至于養生,并用很多陰陽五行元素來解釋,如《黃帝内經》用陰陽五行以解醫理,不若陰陽家鄒衍,用以講五德終始的政權轉移。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廪……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這段話看起來像出自儒家典籍,其實它是《管子》的第一篇《牧民篇》的第一句。《管子》以此開宗明義,可知其重要性。但是《淮南子》是站在道家的立場來談道德的,不是純粹儒家的那一套。儒家講民本,講道德,講心性,而黃老是齊文化的産物,和儒家代表的魯文化很不同,它要富國強兵,走霸道之路。這就是為什麼孟子見齊宣王,兩進兩出,最後還是離開了,因為王、霸文化差距太大,一時拉不攏。所以黃老雖然兼有儒墨,但儒家講王道,黃老講霸道,然而在重民、民本這一點上還是相容的。
所以黃老第一個特質,基本上是道家的,這是我一定要明确述說的一個基本觀念,否則大家會産生疑惑,為什麼黃老思想中看上去有很多陰陽家,也有很多法家的思想?其實黃老兼容各家,就好比麻婆豆腐,不管做法如何,菜的主體一定是豆腐,無論是加一點肉末,還是也加一點蔥蒜花椒,它本質上仍然應是一盤豆腐菜。黃老站在道家的立場,吸收各家養分,在把各家養分呈現出來的同時,卻始終保存相當成份的道家本色。
其次,就黃老思想的議題來說,可以最簡單地概括為:“道”的“氣”化,“道”的“術”化。先說“道”的“氣”化:《老子》提到道的地方都是講道的本體特點和性質,“恍兮惚兮”“不可知見”“廣大”……等等,都是在形容這個本體。生成方面,好像隻有一個命題勉強可以牽扯到,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此外老子不大講創生。可是黃老講創生,事物是由道生成的,說“道”是天地根、玄牝等等,萬物都從那裡來。可是道是無,萬物是有,無中怎麼生有?這中間有很多環節需要解釋。黃老學就用“氣”的概念來解釋,說道生一,由道而有氣,氣是介于有、無之間,帶一點物質性的東西,在有和無兩邊周轉。所以可以生萬物。黃老學第一個大的議題就是由道到氣。用“氣”來講創生,這也就是戰國秦漢以下的“氣化宇宙論”,這也是黃老學對中國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老莊道家本重精神修養,黃老道家講治國也論治身,講精神修養,也重養生,要精神、形骸一起修養,精神修養當然很重要,但萬物既然是氣所化生,人的生命也是氣所化生,所以人的修養要從“氣”上去修,于是由氣化宇宙論向下延伸就有了精氣養生說與精氣感通說。因為人跟人之間、人跟物之間、物跟物之間的界限都可以通過“氣”去打通,去互相來往。
再說“道”的“術”化:《老子》所說的道是很抽象的,但是黃老之學要有外王經世之用,太玄虛、太高妙,就很難落實,所以黃老道家把“道”落實為“術”。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第一,黃老和老子都是講治國也講治身的,在治國的層面上,道就變成統禦術;在治身的層面,道就變成養生術。莊子和老子都重神,可是黃老是形神兼養。而在治國這一部分,黃老和法家的思想是有交集的,法家思想是黃老治國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黃老治國重“靜因”,重“因循”。就靜因來說,我認為,理解成靜操作,暗操作不好,會有權謀的意味,應該是靜的觀測,動的考核,明的考核。《管子》裡面就體現了靜因的思想,它絕對不是講怎麼去窺伺人,不是韓非子“知八奸”那一套,而是站在道家的立場,虛靜地去觀察,才能看清事物,政治上也是虛靜地去暗中觀察,慢一步,沉得住氣,這樣你才會看得出事情的真相。
總之,黃老重自然,也要入世、經世;重精神,也養形骸。結合自然與人文,治身與治國為一體,要求天人和諧圓滿的地處理一切天人事物,而不隻是凸顯人的價值而已。
(以上文章根據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舉辦的“黃老道家研究的新拓展”學術研讨會上的發言整理,整理者:王雪霏、孫純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