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友們大家好,這裡是馳楊翡翠,我是小楊,本期和大家聊聊翡翠的“底”。
和先前提過的“色”“種”“水”這些描述翡翠單一方面的評判标準不同,“底”是一個綜合性指标,是一塊翡翠給人的第一眼感受,接下來的内容就來細說翡翠的底是什麼,以及如何看待它,并且在實踐中的運用。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底子。翡翠的底子講的是一種直觀感受,是一種綜合評定,包括種水,有無瑕疵,有無熒光、冷光,有無膠感等等,簡而言之,拿起一塊翡翠,看起來通透晶瑩,鮮豔奪目,便可以說這塊翡翠“底子好”;又比如說一塊翡翠種水好,沒有瑕疵,就可以說“底子幹淨”。
收藏級精品底子非常優秀
說到底子,那就順便提一下“晴底”“冰晴底”“晴水底”這幾個名詞了。晴底,簡單的講,是一種翡翠的底色。以綠色為例,純粹的色料的顔色濃郁深邃,尤其是還未成品的原石,綠得透徹深邃;而晴底咋一看也是綠色,但是這種綠色并不濃郁,好像混入了白色,更像傳統玉石裡的碧色,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之所以被稱為“晴底”,是因為有“底色”的意思。晴底翡翠,其上可能還會有更鮮豔的綠色,這時候晴底與綠色的界限就清晰了。
色料,綠得深邃通透
晴底,綠色中好像混雜了白色
晴水底,冰晴底意思相近,說的都是同一種翡翠——即達到冰種、玻璃種的晴底翡翠。因為種水好,看起來晶瑩剔透,像晴天下清澈的湖水,故名晴水底。
其實像底子這樣描述一塊翡翠的詞語有很多,大多是各地翠友實踐而來,可能這邊的翠友喜歡說“底子”,那邊的喜歡說“幹性”“膠感”“質地”,但都大同小異,都是用來描述翡翠整體的指标。如果識翡翠是一門學科的話,那必定不是單單在課堂上就能掌握的,而是要多看多做,實踐出真知,很多翡翠的“專業概念”都是翠友們實踐、交流後得出來的。這種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名詞更便于翠友們圈内的交流,隻是加大了新人的學習成本,特别是對于新人來說,商家口中鋪天蓋地的各種“專業名詞”,往往能“忽悠”住一知半解的新人,拿到價不對貨的翡翠。
晴水底,想湖水般清澈
一張紙有好有壞,有些細膩順滑,有些駁雜粗糙,就如翡翠的種老種嫩;有些雜質有些純淨,就如翡翠的瑕疵;有些紙純白有些紙底色,就如翡翠的晴底,而這些綜合起來,在翡翠裡就是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