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練字為什麼要石頭

古人練字為什麼要石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0:05:20

  古代的精英,特别是古代的經典,都是惜字如金,難道真的是受當時的條件所限?竹片墨水不夠多?還是字寫多了書太重不好運輸不好保存?

古人練字為什麼要石頭(古人經典惜字如金)1

  我相信,古人少寫字跟當時的物質條件有一定關系,但絕對不是惜字如金的決定性原因。

  那麼,惜字如金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巨大的秘密,也是古代精英的偉大智慧。他們是真正懂得說話和傳道的人,真正明白教育的真谛。

古人練字為什麼要石頭(古人經典惜字如金)2

  說話是為了溝通,傳道是告知,這是最直接和淺顯的目的,而高明的說話、傳道是為了發人深省,啟迪人去思考。而思考?思考本身的那種進取探索的人生态度才是本質所在。

  惜字如金,言簡意赅就往往晦澀難懂,一部分遇到難懂可能就直接畏難而放棄了,另一部分人會直接問,問到答案,似乎就懂了,還有一部分人會首先自己琢磨,參悟。

古人練字為什麼要石頭(古人經典惜字如金)3

  不同的人,在惜字如金面前,高下立判。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的層級有高低,但我們追求平等。精英把這些經典搞得晦澀難懂是歧視嗎?不是,而是通過這個把那些低層次的過濾掉。你畏難了,就不是那塊料;你直接問到答案,思考不夠,進取不夠;你苦苦琢磨參悟,不但獲得了屬于自己的答案,還養成了進取心。進取心是沖破艱難險阻,突破人生蒙昧的必須;自己的答案才是靈活的答案,未來在實踐中,沒有現成的問題,也沒有現成的答案,憑的就是進取和思考的習慣。

  所以說,把經典寫成大白話,直接給個死答案,并不會拯救許多人,但會錯過啟蒙另一些人。

  現代,經典翻譯成大白話,很多人都懂,但懂的隻是字面上的意思,懂得夠深嗎?做得到嗎?能夠靈活運用嗎?就算所有人都上了大學,能一樣嗎?即便都上了清華大學,恐怕有些人就上了宇宙大學了!因為我們必須相信有快有慢,在有限的生命裡,快的人不可能停下來等慢的人。

  我們拿“格物緻知”舉例:

  可能有的人看到這四個字就一頭霧水,不知所雲。其實,現在用白話講似乎很簡單,《現代漢語詞典》說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緻知僅僅是這個意思?那古人先賢們直接說出來不就好了?讓每個人都知道。可是,我想說的是,知道“格物緻知”的這個意思恐怕沒什麼意義。

  首先,我覺得《現代漢語詞典》,以及很多對“格物緻知”的解釋并不準确。(不過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系統地讀過儒家這些經典,以後也許會有更深的理解。)

  格在這裡是一個動詞,或者叫一個動态的詞,格物并不是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是萬事萬物,而格,單從字面上看,右邊一個折文一個口,代表了文字和嘴巴,左邊的木字旁對于人類來說代表工具,工具就是要勞動,要行動。格物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書上寫的、嘴巴說的和實際做的去經曆萬事萬物。緻就是達到。知并不是知識,而是知道、明白、理解(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所以,“格物緻知”的整體解釋就是通過讀書、溝通和行動去經曆萬事萬物,以參悟宇宙人生的運行規律。

  此外,“格物緻知”最最寶貴的并不是所表達的意思,而是看到這四個字給我們帶來的宏大精神。一個小孩子,或者我們第一次,甚至無數次看到“格物緻知”,我們可能會懵懵懂懂,而正是這種蒙昧的狀态,會否啟發我們進取、思考,進而突破蒙昧。

  “格物緻知”,正是這種惜字如金,蒙而不白,蘊含着宇宙真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來源:大話戲壇 作者 耕菑草堂·勸書齋 故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