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科普生态旅遊景區

科普生态旅遊景區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09 01:40:45

科普生态旅遊景區(近十萬村民獲益)1

百裡峽藝術小鎮“赤橙黃綠青藍紫,猶如彩練山間舞”。本版圖片/受訪者供圖

科普生态旅遊景區(近十萬村民獲益)2

涞水縣南峪村,舊民房改建的精品民宿。

“十一”黃金周期間,野三坡景區迎來了來自北京等周邊地區的大量遊客。

該景區位于河北省涞水縣境内的太行山,北京西南100公裡處。由于具有獨特的地質構造、山水景觀等自然資源禀賦,近些年來,野三坡越來越火,遊客川流不息。每逢節假日,更是吸引大量市民前來遊玩。

野三坡火了,其周邊地區的村民也享受到了“景區帶村”旅遊扶貧帶來的實惠。通過景區促進村莊發展、帶動村民脫貧,也成為野三坡景區頗見成效的旅遊扶貧模式。

家門口就業,旅遊業态帶動村民脫貧緻富

龍門天關,是野三坡一個新近開發的核心景區,有明、清摩崖石刻30餘處,被譽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曆史文化長廊”。

“十一”黃金周前夕,新京報記者在該景區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忙着為假期即将到來的客流做準備。

今年35歲的隗麗娟,是該景區的導遊,負責開電瓶車接送遊客并兼做向導。她是涞水縣太平村的村民,前幾年,丈夫因意外去世後,她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小孩和兩個老人,一家人沒有什麼收入,陷入困境。

龍門天關景區開業後,隗麗娟順利應聘來工作,現在每月工資有兩千多元。

隗麗娟告訴記者,在景區工作,收入和城裡比雖然不算高,但重要的是,自己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可以照顧到家人,“我這個工作的性價比很高”。

記者獲悉,野三坡景區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來自景區周邊、涞水縣境内的村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人都表達出了和隗麗娟同樣的想法。

大龍門村、是龍門天關景區的一部分。古代,有軍人在此駐守戍邊,後來,這裡形成了一個村落。

如今,這個古村,成為不少遊客的旅遊目的地。而當地村民開辦的民宿,也随之興起。

“福新農家院”就是該村一個典型的民宿,有9間客房,由村民改建經營。

51歲的盧繼如是老闆娘,她和老伴經營着這個農家院。

她告訴記者,以前,老伴開貨車拉礦石謀生,自己種地,家庭收入沒有保障。景區發展起來後,他們把自家的瓦房做了改建,修成民宿,開始創業。

讓她沒想到的是,民宿生意十分不錯,去年一年收入十萬元以上。

她告訴記者,村裡有八成以上的家庭都開了民宿。

南峪村樣本,以高端民宿帶動鄉村振興

“十一”黃金周前夕,新京報記者來到涞水縣三坡鎮南峪村,該村地處野三坡景區東部,由北峪、南峪、南坡、大坑四個自然莊組成。

在該村路邊一僻靜處,一棟挂着“麻麻花的山坡”招牌的民宿顯得頗為幽靜雅緻。

這個民宿建築為三居室,由舊民房改建而成。回廊空地上種着幾株青翠的竹子,室内裝修也很精緻。

村支書段春亭自豪地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麻麻花的山坡”是該村成功打造的高端民宿品牌,已成為該村的“網紅”産品,“旅遊旺季時,很搶手,要提前許多天預訂,不然會訂不上。”

2016年,南峪村決定把村民閑置多年的老舊民宅改建成民宿,将高端民宿項目作為實現脫貧的支柱産業。2017年完成6套民宿改造,并于當年6月1日投入運營,2018年又改造了7套民宿和一套多功能會議室。

2019年,該村合作社共有15套高端民宿投入運營,初步形成了以民宿旅遊為主打産品的扶貧産業新模式。

據悉,每套民宿都配有一名管家,管家均聘自本村的農村婦女。她們在經過餐飲、衛生及禮儀培訓後上崗,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依托野三坡景區資源優勢和緊鄰張涿高速出口的交通區位優勢,南峪村按照“景區帶村、能人帶戶”思路,以股份合作社方式把扶貧産業培育起來,初步形成了以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為平台的旅遊扶貧産業新模式。

在民宿旅遊産業的帶動下,村民的土特産也賣上了好價錢,進而激發更多村民種植特色農産品。

據介紹,5年來,該村通過打造高端品牌民宿,帶動企業投入、村民投入,打造精品民宿13家,普通民宿10家,帶動村民就業90人,顯著增加了村民收入。

同時,圍繞旅遊新業态,該村新建、改造旅遊路35.8公裡、橋梁13座;鋪設、改造輸水管網1.51萬米;對15個村的電網實施了改造。村裡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村民普遍享受到了實惠。

南峪村曾經是一個貧窮的山村。段春亭介紹,2014年南峪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85人,到2018年底,全部實現脫貧,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800元。

段春亭說,“以前大夥都很窮,日子很沉悶,現在過上了好日子,村裡充滿了活力。”

“景區帶村”,野三坡為旅遊扶貧提供範例

旅遊扶貧,是在具有一定旅遊資源條件、區位優勢的貧困地區,通過開發旅遊帶動所在地區經濟發展、貧困群衆脫貧緻富的一種産業扶貧方式。

南峪村隻是野三坡景區“景區帶村”的案例之一。

野三坡景區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多年來,景區圍繞讓更多貧困農村依靠旅遊業脫貧緻富,讓貧困群衆參與旅遊發展帶來的好處,探索了“景區帶村”的旅遊扶貧思路。

近年來,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标準,野三坡景區構建了旅遊扶貧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按照“一村一風、一戶一品”改造了15個省級重點美麗鄉村。通過“景區帶村”,新建或改建了800家旅遊農家院,拓寬了貧困群衆增收渠道,有力發揮了扶貧帶動作用。

如今,野三坡美麗鄉村省級示範片區,成為了鄉村旅遊新熱點,一些原來的偏僻鄉村成為了網友争相前往打卡的“網紅”地。

例如,百裡峽藝術小鎮把原有100多戶的農家旅館進行整體包裝改造,采用歐式風格,突出色彩情調,一家一個顔色,一個顔色一個氛圍。“赤橙黃綠青藍紫,猶如彩練山間舞”,百餘棟房屋被塗成了黃、綠、藍等七種顔色,小鎮面貌煥然一新,頗受遊客歡迎。

“十一”黃金周前夕,新京報記者在百裡峽藝術小鎮看到,不少文藝青年在小鎮的街巷裡支起畫夾,繪畫寫生,遊人徜徉其間,相映成趣。

野三坡景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按照“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思路,該景區針對貧困群體開展技能培訓,帶動貧困群衆融入新業态。

例如,在百裡峽藝術小鎮建立了3個培訓基地,已開展培訓近百期、10000餘人次。通過技能培訓和崗位設置,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配置在産業鍊的适宜環節,讓他們都找到合适崗位,有機會靠自己的能力,實現有尊嚴的脫貧。

如今,在景區帶動下,當地發展起了以松樹口、大龍門村為代表的民宿旅遊模式,以南峪、計鹿村為代表的工商資本模式,以呂家鋪村為代表的旅遊合作社模式等。

目前,野三坡景區帶動的貧困村、貧困群衆享受的分紅收益、景區内美麗鄉村覆蓋面等指标,均在全國名列前茅。

記者獲悉,近些年來,野三坡旅遊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周邊的鄉村休閑、旅遊服務,目前已輻射7個鄉鎮、90多個村,輻射帶動的貧困村達71個。

此外,景區現有鄉村酒店、農家樂2300餘家,受益人口近10萬人。旅遊區民衆人均收入獲得顯著提高,旅遊接待核心村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了3萬元。野三坡的“景區帶村”旅遊扶貧模式已成為全省樣闆。

2017年10月,國際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五國部級外賓考察團到涞水考察旅遊扶貧工作;2018年9月,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2018》,同月又入選全國旅遊扶貧大會典型案例。

野三坡景區探索出的“景區帶村”的旅遊扶貧思路和實踐,為旅遊産業扶貧,為景區與百姓共建共享、緻富奔小康,提供了生動的範例。

新京報記者 柯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