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師自通即悟,高人點悟即慧。
主講:胡友生 研究生、高級工程師。
著作權說明:
本著作權歸原作者胡友生(網名:胡同友鄰)所有,未經作者授權允許,不得作商業用途,如需轉載、摘編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第四講:悟學、悟真、悟理
一、以德為先,以智為本:
德是品行與志向;智是知識與能力。做人如果沒有品行、品德,再聰明、再多的知識能力也是沒有用的,這種無品行、無品德的人,是絕對不會被生活認可、被社會認可的。知識與能力要用來為社會服務,為生活服務,為人類發展服務,為祖國服務。沒有這種理想、目标,再多的知識、技能也是無用的。
二、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時,首次提出“知行合一”之說。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首先提出來的。即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于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隻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悟學也才能是善學。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
附四:悟講堂道具:
1、書畫毛筆大小一批;
2、宣紙不同規格一部分;
3、墨汁及硯台各一件;
4、書畫一張及雕刻印章一枚。
三、悟學:
有悟之學才是真學,才是實學,才是善學。本人認為,首先要有讀書的興趣,即愛讀書;選擇讀應該讀的書,選擇讀對自己有用的書,即讀好書;尋找到讀書的方法,要善于讀書,即善讀書。應該說這就是悟學過程中其知與行最賦實踐的道理。
愛讀書:愛讀書是興趣培養問題;愛讀書是悟的一種基礎,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讀好書:讀好書是一種選擇問題,是悟的工具、過程、方式。青少年要讀什麼書,年輕人讀什麼書,工作以後讀什麼書,當然是讀好書;讀好書就是一種“悟”的選擇。
善讀書:善讀書是學習方法問題。讀書不可能都背誦下來,需要記錄下來的一定要記錄下來,記錄是最好的記憶。有時間的時候,要聚精會神讀,可以大聲讀,沒有時間的時候,可以題目、提綱式地閱讀。過目不忘那是萬裡挑一,善讀書就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關鍵,是悟的途徑、方法和結果。
由于人體承受力的問題,每個人相對集中注意力都可能在40-50分鐘,所以不能強求小孩幾個小時的強壓學習,要學會注意力的分配,即學習40-50分鐘後,将注意力轉移緻其它方面的活動;運動鍛煉、舞蹈鍛煉等時間每段也應保持在1小時以内。能保持一段一段的優質學習,才能是“善”學,多磚多瓦的堆砌才能有堅固的高樓大廈。
善讀書、善學習,強調理解、學懂弄通;要求學會反思,融會貫通。
四、悟真:
真就是真實、實在的東西,與“假”相反;真表示清楚确實,不虛僞;真表示肯定,不是可能、好像是或又不是。學習的過程就是一次次的求真過程、求實過程。真是“本源”的意思,就是指原來就是這個樣子的。真才實學、真材實料,是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要求得到結果,即道或理,即是我們可以悟到的道理或結果。
讀書學習不能假,不懂就不懂,不能裝懂,不能濫竽充數、裝神弄鬼、廢話連篇。
“真”應該是發自内心的本意,想讀書和想學習是發自内心的,天底下沒有強迫的“天才”,沒有棍棒下的聰明人,強迫或是棍棒下,那不是真,那是屈服,最後是反感。
五、悟理:
理就是道理、事理,也指管理、辦理、整理;理也是說教、哲理的東西。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讀書的悟“理”是一種“明”理,是要求講究方法,講究力道;是要求講究自然理、講究人心理。
理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規律。讀書時尋找到方法、規律,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事半功倍。讀書也好像是石匠要手工按要求切開巨石,隻要找到“理”了,一切就将順風順水,事事順心。說之以“理”,繞之以情,“理”是要去尋找、要去“悟”才能得到的。
啟悟方法4:尋找規律。
悟學、悟真、悟理,都是在尋求規律。規律就是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種内在的聯系,任何事物都有規律。太陽早起晚落,一年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都是規律。
學習中,怎樣尋找規律,學一次不如做一次,學習物理、化學其公式背幾天還不如做一次。做的時候注意過程、注意結果,注意記錄,注意過程變化的東西,隻有全部掌握了,我們就學到了。生活中掌握規律很重要,夏天飯菜容易變質,尋找到為什麼的答案;知識掌握多了,我們會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會天冷;開車尋找規律,就可以少燒油,少發生事故。
規律的東西,應該就是真,就是理,就是真理的東西。在學習中,掌握了規律的東西,就掌握了真理性、實質性的東西。
點擊長按識别二維碼,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