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新時代山水城市建設總體布局?來源:【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麗水新時代山水城市建設總體布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
一條條“共富路”在處州大地延伸開來,連通“你我他”。
一座座“民生橋”在人民群衆心間架起,通達“昨天今天明天”。
近年來,麗水搶抓機遇,統籌謀劃,高位推動,持續發力,不斷加快綜合交通、民生水利、綠色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麗水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交通網 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1年11月22日,注定被所有麗水百姓銘記的日子,這一天,随着大型機械的進場,麗水機場項目正式摁下了“土石方300天完工”的倒計時。
根據施工計劃,到2024年9月底,麗水人民期盼多年的藍天夢就将實現,屆時,麗水也将完成“鐵、陸、空、水、管”五位一體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最後一塊拼圖”……
位于山區的麗水,對“走出去的路”是如此執着。多年來,憑借着“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麗水一直在奮力改變着交通落後的面貌。
“十三五”期間,麗水已先後建成了總投資270億元的衢甯鐵路麗水段、金台鐵路缙雲段、龍泉至浦城高速公路等28個重大項目,新開工建設總投資427億元的麗水機場、衢麗鐵路麗水段等44個重大項目,全市綜合交通總投資比“十二五”增長40.1%。
2021年,雲和——龍泉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通氣試運行,這也标志着麗水市境内天然氣長輸管道全部通氣,天然氣實現了“縣縣通”。
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十四五”期間,麗水更将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盯綜合交通投資超千億目标,開展綜合交通五年攻堅大會戰。
除了正在緊張施工的麗水機場項目外,未來五年,在公路水路建設方面,麗水已确立了“确保翻一番,力争超600億”的目标,全面推進實施快速交通網、骨幹運輸網、基礎服務網三大百億工程,加快形成五大環線、通道和走廊。
而在鐵路建設方面,根據《新時代麗水市鐵路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在未來,麗水将形成“兩縱兩橫、四聯八向”的鐵路運輸格局,使麗水成為連通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樞紐,“國内3小時、省内1小時,接滬融杭、連閩通粵”将成為現實。
屆時,日趨完善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必将為麗水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民生水利網 全力打造“幸福瓯江”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
麗水市境内有瓯江、錢塘江、閩江、飛雲江、椒江等水系,具有較豐富的水電資源,是水利部2006年命名的“中國水電第一市”,并在2020年麗水市成功創建國際小水電中心綠色水電麗水示範區, 全市可開發水電資源327.8萬千瓦,約占浙江省可開發量的40%。截至目前,麗水全市已開發水電站803座,其中小水電799座,總裝機173萬千瓦,為浙江省第一。
如何打造造福一方百姓的水利工程,不僅考驗施工能力,也需要勇于接受挑戰的奮戰精神。
位于松陽縣大東壩鎮黃南村的黃南水庫,是一項以供水、灌溉、防洪為主,兼顧發電、改善水生态環境等綜合作用的水利工程。2020年2月5日,工程複工方案編制完成後僅10天,工程溢洪道土方開挖。到了5月19日,該工程已提前完成大壩面闆混凝土澆築;8月6日,水庫順利下閘蓄水;12月22日,随着發電機組的轉動,黃南電站正式并網發電!
省水利廳點贊其為“全省水利項目前期推進的第一速度”,國家發改委評之為全國複工複産典型案例。這些榮譽的背後是“黃南人”付出的汗水和辛勞,也是“黃南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高峽出平湖”,盛景初呈現。如今,麗水實施全域水資源聯庫聯網聯調工程,除黃南水庫外,還建成了潛明水庫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蘭溪橋水庫、金村水庫、灘坑引水工程、蓮湖水庫等重點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屆時麗水中心城區防洪标準将從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綠色能源網 下好能源布局“新棋局”
發展,離不開能源支撐。
在全國上下加速布局新能源産業的當下,風光無限好的麗水如何實現風“生”水“起”?關鍵就在于“儲能”和“送能”。
今年6月15日,缙雲80兆瓦水光儲多能互補複合利用發電項目暨水光儲能源彙集站順利開工建設。作為麗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綜合示範工程十大子工程之一,全省首個“共建共享”清潔能源彙集站,該項目建成後将有效促進麗水綠色能源産業發展。
風有風的自由,水有水的深度。由于新能源發電具有随機性、間歇性、波動性,這就帶來了能源消納的難題。為此,麗水積極探索解題思路,推進了“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開發建設,探索增量“風光水儲”一體化。
“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将水、光、風等多種能源彙集在一起,通過系統來調節多種能源,一方面可以減少棄水、棄光、棄風,實現削峰填谷、多能互補,另一方面則能充分釋放電網彈性空間,優化補強山區網架。
缙雲縣南鄉闆塊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資源異常豐富,根據資源初步摸排,該地區尚有380兆瓦的風光水電資源可待開發。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為2.15億千瓦時,發電量折合減少标準煤耗9.87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23.57萬噸/年,相當于同等二氧化碳減排的造林面積24.84萬畝。
通過實施新型電力系統電網調度優化工程、清潔能源彙集站工程等十大工程,麗水将建設以電為中心的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從而開啟浙西南能源利用的“新棋局”。
本文來自【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