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和展覽連同節慶和賽事等活動都是服務業,在體驗經濟到來的今天被稱為是朝陽産業。但是,盡管都被歸納為會展産業,會議和展覽卻有其鮮明的不同特征,甚至在行業内會議和展覽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細分服務業行業。例如,會議人不參加展覽人的會,會展協會主要是展示工程以及主辦方的組織。再如,展中會和會中展,看起來名字一樣,目的和重點也不一樣。
究竟有什麼不同,不妨抛轉引玉,謂之十大,本文所指的展覽泛指商業會議和展覽。
一是,功能途徑不同。
展覽會主要是通過展示商品、展品、産品、樣品、藝術品、成果和後果等,搭建貿易、交流及信息的平台,專業展的主辦方必須撮合展商和買家/專業觀衆相聚一堂;
而會議主要是交流信息、知識、方案、應用、精神激勵等,并不一定要展示展品,即便有也是配角。
二是,舉辦場所不同。
展覽會主要在展覽館舉辦(有少數在體育館甚至是露天封閉區域舉辦);
而會議隻能在會議中心、會議廳或會議室等具有會議功能的空間舉辦。
盡管展館也可以改成會場,但是水泥地以及層高都影響了會議的視聽體驗效果。在會議中,空間一般叫meeting room或Function space, 展覽中則是floor plan。
三是,營銷對象不同。
展覽會是圍繞核心展品、商品進行營銷推廣,服務展商,也有逆向展覽,即采購人擺攤的,推銷的是買家及其采購産品。
會議主要是圍繞熱點議題或熱門演講人來營銷為主。
四是,市場化程度不同。
展覽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大大高于會議業。
由于展覽會主辦者多為商業公司,争奪展覽資源和展覽市場的競争十分激烈;
而會議業的主辦方以往以官方或半官方的協會和NGO、媒體機構為主。
近年來盡管也有由商業公司獨自依靠市場運作的專業會議公司,但是總量還是很少。會議市場化發展的曆程也短于展覽,即便是達沃斯論壇、西南偏南大會也才起步于70年代。
五是,流動性的不同。
會議較“輕巧”,因此會議的流動性較強;
展覽較笨重,因此,展覽流動性較弱,輪流舉辦的商業展覽不多見。
因而,會議和賽事的競争在國際上更多地表現為目的地城市的競争主辦地、主辦權。很少有展覽需要競标目的地。
六是,盈利模式不同。
展覽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收入來源主要是展位面積銷售。
而會議需要精耕細作,更長時間的培育,其收入主要是贊助費和注冊費。
展覽的專業觀衆通常是免費的,甚至是花錢請買家;
會議的觀衆一般是收費的(免費的會議一般是說明會或推介會)。
總體而言,展會的營收遠遠大于會議,投資回報率也大于會議。做一個單體一千萬的會議何其難,但是單體一千萬的展會比比皆是。
七是,儀式性強弱不同。
會議是一種強鍊接、強社交、高情感、富内容。
因此,在一個會議上見過某人與在一個展會上見過某人是不一樣的感覺,前者交情更深。
展會上也有溝通,但是注重銷售和市場推廣。
會議上也有銷售,但更側重于知識、見解的深度溝通。
正因為會議的高情感鍊接,會議的儀式性更強,民主表達、激勵、投票、選舉、決策、檢讨、表彰、上傳下達還隻能通過會議來實現。展覽太商業化,儀式性欠缺。所以,一般在展會現場雖然也有新品發布,但是更多的還是在周邊酒店會場舉辦正式的發布儀式較多。
八是,政府的态度不同。
政府注重展覽的發展,主要看的是展覽的外部經濟帶動性和商業交易屬性。
而政府嚴格管控會議,側重的是會議的政治屬性。
展覽的報備審批部門和會議的審批部門,以及審批流程也不一樣,政府部門的展覽和會議的營銷推廣機構也不一樣。比如,但凡政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舉辦的會議,需要報上級主管單位批準,屬于國際會議的還要報外事部門審批。會議審批中對于意識形态、知識産權、政治問題的審批遠遠較展覽嚴格。
九是,與旅遊接待的關系不同。
會議的流動性更強,因為會議中參會人的流動比展會中展品和參展企業的流動容易。
會議天生與與觀光行業聯系在了一起,因此旅遊局、會議局和觀光局比較重視會議,看重的是“人”的屬性——高質量參會人對當地的消費和提升當地社會影響力的作用。
所以,會議與接待行業更密切,最早的CVB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國内的旅遊局擁抱會議比擁抱展覽容易得多。
十是,采購和供應商不一樣。
主要是二者的場地、供應商不一樣,所以支出類别不一樣。
二者服務的重點不一樣,比如會議對單個人的人均服務顆粒度細于展覽,因此會議對于人的消費的支出較多。比如,展覽的場館、搭建、制作成分更多。會議中人的吃住行,與肉身、大腦的消費較多。在招标文件中,展會服務的内容與會議服務内容關注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采購體系不一樣是必然的。
十一是,人們的看法不一樣。
人們對展覽的認知度高于會議。
僅舉幾個例子,在大街上随便拉一個人,問TA會議是什麼,他可能說會議就是一群人在一起搗糨糊、搞腐敗胡吃海喝、是決策的橡皮圖章、讨論的假大空。你問他什麼是會議服務,TA回答不就是服務員擺放家具,端茶倒水,禮儀引導嗎?你問他什麼是會議銷售,TA一臉懵逼,不知所雲。相比較而言,解釋展覽就很容易,進博會、廣交會,人人都知道,也知道是做什麼的。
十二是,展覽人和會議人不一樣。
會議人對細節要求更高,因為會議現場幾百雙眼睛,幾百張嘴對着你,能不小心嗎?
展覽人更注重展會現場不出亂子,展館的空曠豪放和會議室的精細化沒法比。
會議人比展覽人更容易搭笑臉,因為會議的接待屬性更強。
十三是,信息發布的謹慎程度不同。
企業參展,回來後會大肆宣傳,因為是一種商業市場營銷行為。
企業參會(甚至是内部年會)就比較收斂,比較低調,怕八項規定的違規,怕說錯話,發個新聞也要審查很細。
展覽由于有固定的場館,主辦方也樂于推廣,所以展會信息容易統計。
會議分散,主辦方低調、保守怕被山寨,會議信息碎片化難以統計。
十四是,開放性程度不同。
相對于展覽,會議封閉性更強,即便人人都可以報名,但是要麼需要付費,要麼需要審核身份,審核議題和内容要求更高。
而展覽的開放性更高,更具外部性,展會就怕人少,人氣越多,展會越旺。
其他,對職業經理人的依賴不同,創業的風險不同,開設新項目的時機不同,限于時間關系,不再一一列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