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靜立于黃河之岸極目遙望,無休無止地遐想,心頭不斷湧動出種種的情感。
黃河,自然之驕子,你在中華大地上奔流不息,從出于西部高山峽谷的涓涓細流、跨越了高原,走完了荒漠、穿越過森林,橫貫過草原,以萬馬奔騰之勢歸于東方平原的海邊。你讓我如此獨特、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
更讓我驚奇的是黃河自然之妙手,造化出了奇美的黃河石。這些天工佳作,各樣各色,大小不等,清奇怪異的形貌,絢麗多彩的色質,撲面而來的詩情畫意,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樣綻放出美麗。就連一枚極小的卵石,都有自己奇異的色彩,獨立的世界。這些沉默無語的黃河石,曆遭火的熔鑄,飽受水的沉積,經曆了億萬千年泥沙的磨砺,承受過億萬千年風雨的侵蝕,也忍受了億萬千年的寂寞等待,像隐蔽在夜空雲層裡的星星一樣,淹埋在黃河流域厚厚的泥沙之中。
我不懈地尋覓,于偶然間得之,默默地面對,細細地品味,一枚枚奇美的黃河石,讓我的生命像江河激起的浪花一樣奔湧出無限的的情感,越來越感到它有無以倫比的高深境界。
我輕輕地撫摸黃河之石,看着黃河翻卷起浪花滾滾東去,思緒沿着黃河文明的曆史軌迹不停地向前穿梭。
在黃河流域遙遠的曆史歲月中,我們的黃河先民:西候度人,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依次在黃河的臂灣裡繁衍生息,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采集,譜寫了華夏文明的金色童年。西候度人學會用黃河流域的石頭作為他們的勞動工具;藍田人找到黃河流域裡的球形卵石追逐獵物;大荔人打制出帶縫的石片分割堅韌的食物;丁村人将石片改造為先進的石刀、石斧,開始了刀耕斧種的生活。這一切都讓我們領悟到:古老黃河文明的發端,起自于我們的黃河先民逐漸學會使用黃河流域裡的石頭。
傳說到了距今七千年左右,在黃河流域,有一個的偉大部落集團,以一條巨大的莽蛇為圖騰,這部落先後吞并了其他的九大部落集團。部落的首領太昊伏羲氏,分别撷取九大部落集團的圖騰:鹿之角,馬之臉、牛之耳、兔之眼,虎之掌、鷹之爪、蜥之腿、鯉之鱗、蜃之腹集于莽蛇之上,創立了 “龍”這個圖騰,以此象征九大部落的一統,象征龍師的興旺發達。這是中華民族實現的第一次大結盟,從這一天起,龍的旗幟在神州大地高高樹起。
伏羲時代的神秘傳說,被奇妙的考古發現科學地予以印證。在天水秦安發掘出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地灣遺址,傳說中的太昊伏羲氏生活的時代和區域,與大地灣人生活的時代和區域是相同的,大地灣人應該就是我們的龍祖伏羲時代的先民。
在大地灣遺址出土了大量代表仰韶文化的石器和彩陶。其中的一些石斧和研磨器等石器十分細緻,石質圓潤光滑,上面有美麗的天然彩紋,簡單明了地向我們表明:大地灣人已能揮灑自如地使用黃河流域的石頭,作為他們生産和生活的便利工具;尋找石頭制作石器時,他們已十分在意石頭外表的美麗色紋,具有觀賞性。他們找到了紅色、棕色、黃色、黑色等彩石,細緻研磨後繪制出了十分靈動鮮活的彩陶圖飾。
大地灣人制作的精緻石器,繪制出的美麗彩陶圖紋,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我們的龍祖先民就是用黃河流域裡的石頭,表達了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寄托了他們獨特的文化創造和美感追求。
從伏羲氏開始,經神農氏、軒轅氏、堯、舜、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這些龍民族的首領統領着中華民族,一路走來,龍脈相承,把中華民族,把黃河文明,把龍的文化,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龍文化是在黃河的母腹裡孕育,從黃河流域的石頭中發端,有民族智慧的蘊蓄,經曆史文化的積澱,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成為泱泱中華的民族感情、民族傳統、民族精神。
登上那高山之巅,我久久地俯瞰黃河,眼前豁然一亮,心頭猛然頓悟。
黃河,你在中國的北方蜿蜒流動,伸展成一個巨大的龍形。黃河、黃土地、黃皮膚、黃河文化,這一切黃色的表征,把你升華為一條聖河,被尊為百川之首。《漢書.溝洫志》曰:“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渎,而河為宗”。
你是龍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龍的文化,就是一條東方偉大的巨龍,是我們民族古老的象征。世界上已習慣于把中華民族稱作為龍的民族,把炎黃子孫稱作為龍的傳人。黃河文明造就的龍的文化,龍的精神,代代傳承,深入在了龍的傳人的心靈深處。
黃河,孕育了龍文化的偉大的巨龍,龍的傳人從來都是用對龍一樣深厚的情感熱愛着你,傳頌着你。黃河樵夫在滾滾波濤裡行舟擺渡,對着你放聲吟唱:“一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有許多文學才子書寫出一首首壯美的詩篇,讴歌你,贊美你:“西嶽峥嵘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 (唐·李白)。“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明·謝榛)。
有許多的丹青妙手用壯美的一幅幅畫卷,一遍遍地描繪你,一次次地書寫你,以此寄托無限的情思,抒發出萬千的感慨。還有許多愛石的人,匍匐在你厚重的泥沙中,尋覓一方方奇美之石,也是為了從中感悟你像龍一樣的神奇和偉美。
黃河,你跟随曆史的腳步進入到這個物質和文化高度發達的輝煌時代,我們這個民族仍然需要用龍文化彌補信仰的缺失,也永遠需要以龍作為象征,承載和傳遞團結、融合、善變、向上、勤勞、愛國、博大這一龍的精神。
中華民族之所以曆經八千年磨難而更加輝煌,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的旗幟裡有龍的精神,龍的傳人世世代代都傳承着龍的文化。沒有任何一個文化象龍文化這樣,不分民族,不分階層,不分時代地深受熱愛與追捧,因為他是整個人類共同美好的願望。
黃河,有一個老人對龍文化感悟日深,受到啟迪,靈感攢積,潑墨揮毫,以神來之筆書寫出一個氣貫長虹、通靈藏秀、騰飛奮進的龍字。老人慷慨疾呼,有賴政府成全,得到賢俊襄助,在黃河北岸的龍之淵源,将這一“龍”字書法化平面為立體造型,修建了一個雄偉厚重的龍源紀念雕塑。有人驚歎賦贊:龍源雕塑之樹立,乃“得造化之功,成天理之道,積文明之粹,系華人之心”,讓觀賞者“神越千秋,思接百代”,更讓“古城生輝,江山煥彩,萬民仰首”。
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龍文化傳播者應邀而來,彙聚蘭州,舉辦論壇,交流龍的文化,弘揚龍的精神,并在黃河之岸,龍源佳處,鑄就起一個巨大的龍鼎,作為龍文化世代傳承之見證。凡此種種活動,人心之所向,盛況之空前,着實令人感動和鼓舞。
黃河,中華民族的偉大巨龍,你用寬廣的胸懷接納,用激蕩的波濤沖刷,用翻滾的泥沙打磨,造就出一枚枚奇形異彩的黃河石。它紮根在龍文化這一中華民族的根源文化,歸同于伏羲創立的龍文化體系,跟随中華民族創造的黃河文明進步的腳步,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投入到我們的懷抱。
它是黃河巨龍之子,是龍的精神和龍的文化最久遠的載體,與我們龍民族的曆史不可分離,滲透了龍民族的深厚感情,有着龍的傳人的品性,它理所當然就是龍之石。
夜晚的天空如此甯靜,黃河的濤聲陣陣不息,我尋望夜幕裡閃耀的星光,思緒翻騰不息。
黃河石,龍之石。你布滿古老寬廣的黃河流域,從整個黃河水系中走來,是黃河巨龍賜予的無價瑰寶,展示着東方巨龍的美好形象。我們是龍的傳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以龍之石禮遇你,要用你诠釋龍的含義,充實龍的内涵,感受龍的堅韌,理解龍的博大,傳播龍的文化,弘揚龍的精神。
黃河石,龍之石。我們這樣稱謂你,這樣定位你,這樣品賞你,這樣擁有你,是因為你禀賦黃河偉龍的靈秀之氣,到之而昌,來之而安,從之而久,伴之而祥,得之而福,有之而貴,持之而名,擁之而雅,用之而強,藏之而富。
黃河石,龍之石。我們永遠需要你,永遠喜歡你,永遠推崇你,永遠追随你,因為我們永遠需要龍的吉祥,龍的靈氣,龍的尊嚴,龍的霸氣,龍的高遠,龍的厚重。我們龍的傳人,要以你寄托千古之悠思,流長之文化,深厚之情感,要以你激發勤勞勇敢、堅忍不拔、奮鬥不息的民族之精神。
黃河石,龍之石。我們要通過你表達團結、奮進、發展、強國的堅強信念,要讓你見證龍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宏偉理想。世界的人也需要龍的文化、龍的精神。我們需要通過龍之石,向世界的每個角落,傳遞龍民族的福音,表達“真誠互信,和平相處,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