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和以往一樣,在雙十一來臨前,由于慣性作用,物流開始顯現緊張。但購物節後,卻發現今年的雙十一同往年相比正在失去熱度。雙十一的數字看上去像4根棍子,如今,雙十一購物節就像棍子一樣冷清。
雙十一最早起源于中國阿裡巴巴旗下購物網站在2009年11月11日舉辦的“淘寶商城促銷日”,由于促銷力度大而引發了舉國上下的購買,創造了中國的消費奇迹。如今,雙十一已經演變為各個網絡購物平台在每年11月11日的大型促銷活動節,且可以影響全球零售業的消費現象。2012年的雙十一,全國的網絡購物全日銷售額超過了美國的網絡星期一,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的購物節日。看到消費者如此給力,商家們又把目光放到了12月12日,名為雙十一購物節戰場的延伸,即“雙十二”。
有波峰,必然也會迎來波谷。今年在全國各地的清零政策下,商業信心遭到打擊,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被削弱,購物情緒也深受其累。有數據表明,阿裡巴巴和京東等科技巨頭運營平台的營銷收入達到約2620億元人民币。今年阿裡巴巴表示與2021年的表現“持平”,這意味着多年的快速增長結束了。
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顯得更加低迷,這在身邊的朋友處也可以感受到。一些消費者表示,一方面他們的收入并未增長甚至縮水,另一方面在家封控後發現很多沖動消費是不必要的,不買不會對生活有什麼影響。缺少了社交的場景,名牌包包和各種衣服鞋帽化妝品的銷售額也随之降低。不過農産品的銷售在增長:京東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近10000種農産品成交額超過10萬元。近三成糧油、茶葉等初加工農産品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在成交額最高的100件商品中,超過50%是新品種。
今年全球格局的不穩定,也遏制了人們的消費欲望。由于看不清未來,一部分消費者選擇了理性消費,回到捂住錢包攢錢過苦日子的心态中。
除了大環境的低迷,雙十一經曆了這麼多年的熱鬧與瘋狂,不再那麼吸引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現在看起來人們對直播帶貨的興趣更大。消費者們從全網購物,過渡到了去自己喜歡的博主那裡采購物品。
商家和平台也進一步走向成熟,眼前他們更多地是想從由經濟低迷和疫情管控的迷霧中盡快走出。銷售額不再是他們最關心的數據,利潤和轉換率反而是老闆們更加看重的指标。
媒體們也在降溫:曾經對雙十一的熱烈報道,也逐步轉化為了“見慣不慣”。不僅持續了七年的雙十一晚會不再舉辦,今年的“雙十一”甚至沒有出現在微博的熱搜榜。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都沒有與電視台合作舉辦雙十一晚會。2020年,雙十一晚會曾一度達到巅峰,當年11月10日晚間,四場雙十一晚會同時進行。
随着國内對逃稅明星們的打擊,消費者對于明星的代言也越來越不感冒。
最大的黑馬來自衛健委,今年的11月11日,衛健委官方宣布放寬一些疫情管控措施,例如減少對海外入境人員的檢疫,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等等。此消息代替了各種促銷活動,成為了當天朋友圈中被大量轉發的談資。網友們戲稱,原來今年購物節的最大優惠力度來自衛健委。
行業競争加劇,消費者需求不及預期,政策監管趨嚴。這樣看來,曾經被阿裡巴巴打造了多年的盛宴是否就此會一蹶不振?還是這隻是巨頭的臨時休息調整呢?面臨各個自媒體博主的直播絞殺,傳統的電商還能否發力,愈走愈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