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網訊 水塔山上有一個“一炮成功”,相信很多烏魯木齊市民都比較清楚,景區介紹、展示牌和指路牌上都寫着“一炮成功”的字樣。然而,在炮台和石碑上寫的卻是“一砲成功”,這讓烏魯木齊的市民有些胡塗了,究竟哪個字是對的?是不是應該統一用字?
到底是“一炮成功”還是“一砲成功”?烏魯木齊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有關人員解釋說,“炮”和“砲”兩個字在含義上是通用的,正确用法應該是“一炮成功”,石碑上寫的老字是曆史遺留下來的,也是一種時代的見證。
景區内炮台樓梯右側石頭上刻着“一砲成功”
“炮”還是“砲”市民看法不一
11月25日11時,記者來到水磨溝區“一炮成功”景區内,不少晨練的居民在繞着中間的圓形廣場散步。記者發現,除炮台上和石碑上寫着“一砲成功”外,一路走來指示牌上都寫着“一炮成功”,而附近的車站名也是“一炮成功”。
記者随機詢問了正在散步的市民。
“應該是開炮的炮。”
“不對,石頭壘起來的炮,應該是石字旁的砲。”
幾位市民說法不一。
家住附近的孔香花告訴記者,她在附近住了十幾年,在記憶裡炮台上的字一直沒變過,但到底是“砲”還是“炮”她以前還真沒有在意過。記者又采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基本上都表示不清楚到底應該是哪個字。
公交站牌上寫着“一炮成功”
相關人員:應當是“一炮成功”
記者來到水磨溝風景區水塔山公園治安管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之前常有市民問起這個事,他也回去查了相關資料。“當年左宗棠的軍隊架起火炮隻向敵人開了一炮,敵軍就投降了,所以都說那場戰役‘一炮成功’。至于為什麼寫成了‘砲’字,我也不清楚,但‘砲’與‘炮’同音同意,也許是從發明了火藥開始,‘砲’就成了‘炮’。”
随後,記者又電話聯系了烏魯木齊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規範書寫應該是火字旁的“炮”,但該炮台自建成起就用的石字旁的“砲”,兩個字在含義上是通用的。“砲”是老字,象棋上沿用的就是“砲”,“該地正确的名稱是‘一炮成功’,但石碑上寫的老字是曆史遺留下來的,也是一種時代的見證”。
石碑上寫着“一砲成功”
一炮成功與左宗棠
史料記載,19世紀中期中亞浩罕國将領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血腥統治新疆達12年之久。1876年8月,左宗棠率領清軍6萬餘人,開始收複西域疆土的反侵略戰。
1876年8月,清軍打到了米泉古牧地,12日-17日清軍在此與阿古柏匪軍激烈交戰,經過6天的戰鬥,共殲滅匪軍6000餘人,并将侵略者追逼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城内。18日,清軍在六道灣的山梁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城開了一炮,吓得匪軍魂飛魄散、潰不成兵。然後清軍迅速登城,再殲5000餘匪軍,勝利光複了烏魯木齊。之後,清軍乘勝追擊,收複了被占領的全部領土。為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烏魯木齊人民在其架炮的地方建起了炮台,命名為“一炮成功”,而這座山梁也随之成為“一炮成功”。
原炮台曆經百年滄桑,炮壘坍塌,已不複存在。2001年,水磨溝區委、區政府出資480多萬元,在原址以東水塔山上重建了“一炮成功”古炮台。
□新聞鍊接:一炮成功“前世”
“一炮成功”景點在烏市六道灣山坡上的水塔山公園裡,但這并不是“一炮成功”的原址。以前的“一炮成功” 在現在的紅山東路北山坡附近“一炮成功”小區内,那是一座圓形碉堡式的古建築,土木結構,底部直徑12米,高8.5米,門楣鑲嵌有一塊石雕,上書楷體“一炮成功”4 個字。經百年風雨侵襲,這座建築在上世紀50年代末就已經坍塌了。
2001年在水塔山公園又重建了左宗棠雕像和“一炮成功”景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