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剛出生的時候
寶媽寶爸們還沒看夠
就發現寶寶一下子變成了“小黃人”……
不了解情況的新手媽媽可能以為這隻是正常的黃疸
聽家裡老人的多曬曬太陽
或者喝點葡萄糖水
漸漸就會消退
事實上,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之分的。
黃疸與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由于血液中有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含量增多,使皮膚、黏膜、鞏膜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
一般來說,膽紅素會透過肝髒排出體外,但若膽紅素産生過多,或肝膽系統發生疾病,導緻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時,過多的膽紅素就會累積在身體裡,造成黃疸現象。
對于兒童或成人來說,黃疸是“疾病”。
但對于新生寶寶,這可不一定。
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内)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大多數新生寶寶在出生後2~3天,由于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而肝髒來不及處理,便會在眼鞏膜(眼白)和皮膚上出現黃染現象,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新爸媽無需太過擔心。但如果新生兒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引起寶媽們的重視了。
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區别
生理性黃疸
1.黃疸程度不深,皮膚顔色呈淡黃色,黃疸時一般寶寶的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顔色正常。所以,單純是因出生後膽紅素生理代謝特點所導緻的正常生理反應,不伴有其他臨床異常表現。
2.正常足月新生兒多于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第7~10天開始逐漸消退,最遲消退時間不超過2周。
3.早産兒一般在出生後3周左右消退。不會影響健康,一般無需做特别處理。
病理性黃疸
1. 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直至足底,且皮膚黏膜明顯發黃。
2.出現時間過早,可于生後24小時内或幾個小時内出現。
3.黃疸發展過快,且持續時間較長(足月寶寶超過2周,早産寶寶超過4周黃疸沒有消退),甚至伴有體溫升高、吃奶少、嘔吐、大小便顔色異常,或者退而複現。
4.若寶寶在出生24小時内出現黃疸,小心寶寶可能有溶血疾病、内出血、先天性感染、敗血症等;若寶寶膽紅素上升過快或數值過高,要小心溶血疾病或肝細胞損害;
5.若寶寶14天後還有黃疸現象,就要懷疑他是否有病菌感染、代謝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遺傳疾病等。
母乳寶寶也可出現黃疸
有些新生寶寶吃母乳後也會出現黃疸,被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病理性黃疸。
它通常表現為在生理性黃疸高峰結束後,黃疸繼續加重,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态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
這個時候,新手寶媽要做以下判斷:
确定一下寶寶是不是母乳性黃疸:
觀察寶寶黃疸的顔色是不是比較深;
數一數寶寶的黃疸天數是不是已經持續兩周以上,有沒有加重;
寶寶的精神狀态是不是很好;
寶寶吃奶是不是很好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