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末畫報
時至今日,以色列的支柱産業之一 ——鑽石産業依然無法全面複工複産。疫情加速了向數字平台過渡的速度,這個古老的産業終于迎來了首個線上交易平台。但長遠來看,這隻是第一步,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成長、變化、革新是每個業内人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德國裔猶太人恩斯特·奧本海默創造了“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曆史,後入主戴比爾斯。
以色列的經濟活動正在有序恢複。
以色列(Israel)的經濟活動正在有序恢複。根據以色列政府宣布的“四步計劃”,本國拟在5月至6月中旬逐步放寬限制,恢複國内旅遊業、工作、教育、休閑和體育,以促進經濟複蘇。然而,全球最重要的鑽石加工和交易中心之一 ——位于特拉維夫(Tel Aviv)的鑽石交易所依然鮮有人問津。要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這裡的交易樓層往往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數以百計來自全球各地的行家齊聚此地,圍坐在一張張擺放着鑒定燈和磅秤的桌子前,每一顆寶石在成交前都會經曆無數雙金睛火眼的精密洗禮……不過數月,恍如隔世。
鑽石交易所今非昔比,但這隻是冰山一角,疫情對鑽石産業的影響超乎想象——以色列政府目前仍要求民衆保持社交距離,禁止人流過度密集,這就意味着本國鑽石産業無法全面複工複産。有業内人士表示,大多數抛光工廠内部狹窄擁擠,專家們都是肩挨着肩工作的,這種情況下工廠根本不可能複工。加上全球市場需求跳崖式下跌,鑽石産業的日子可一點也不好過。錯過3月和4月兩月價值15億美元的交易,以色列鑽石交易額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0%。
“我們沒有任何進賬。”以色列鑽石交易所總裁兼世界鑽石交易所聯盟代理總裁約拉姆·德瓦什(Yoram Dvash)如是說。整個鑽石産業哀鴻一片,以色列以外的礦商和零售商也難逃厄運,業内巨頭戴比爾斯(De Beers)和阿羅沙(Alrosa)也不得不減産。“印度、以色列和比利時的工廠都停工了,所以市面上沒有多少商品。”他表示,一個去年占出口商品總額9%的部門因為這次疫情損失了約3億美元的利潤。該部門在多家銀行的信貸限額總額達8.5%億美元,其負責人正向政府請求援助,将限額提高至10億美元,但批示還沒下來。
據了解,今年1克拉鑽石的RapNet鑽石指數(RapNet Diamond Index,依據RapNet鑽石交易網絡出售的鑽石價格得出,為同等級鑽石的10個最高報價均值)下降了8%。德瓦什希望需求升溫後,價格也能随之反彈。另據《羅博調查報告》,2020年全球原石産量預計下降16%至1.19億克拉,價值減少29%至85億美元,創下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感到意外:以色列資源貧乏,竟然能在鑽石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她靠的不是生産鑽石,而是先進的鑽石切割技術,你是不是更驚訝了?
以色列是全球著名的鑽石加工和交易中心所在地,其西岸城市拉馬特甘的鑽石中心就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之一。放眼全球,2018年全球鑽石出口總額達1279億美元,出口總額最高的15個國家和地區共占世界出口總額的95.7%,其中位列前五的國家和地區分别是:印度(25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20%)、美國(200億美元,15.6%)、中國香港(162億美元,12.7%)、比利時(150億美元,11.7%)和以色列(144億美元,11.2%)。同年以色列的鑽石淨出口總額為78億美元,擁有全球最高的原石貿易順差,而排名更靠前的印度、美國和中國香港則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
雖貴為《聖經》中的“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但是以色列國内長期存在政局動蕩、民族漂泊、土地貧瘠等不利因素。她為何孕育了鑽石産業?一路走來,她究竟是如何打破種種桎梏,縱情起舞的?後疫情時代,她又将如何破局前行?
Get Diamond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鑽石交易平台。
以色列世界鑽石中心位于特拉維夫。
鑽石員在以色列鑽石交易中心工作。
締造傳奇
有一種說法,英文單詞“jewelry”(珠寶)來源于“Jew”(猶太人)一詞,盡管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确,但可以肯定的是猶太人跟珠寶的淵源很深—因為全球最早開發出寶石的首飾用途的,就是猶太人。根據死海附近地區的考古發現,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猶太人用寶石制作項鍊等首飾。與此同時,猶太人有長達約3000年的鑽石貿易史。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對從未發現過鑽石礦的西奈半島乃至整個中東地區而言,《塔木德》中提到的“兒童在西奈沙漠中尋找到鑽石并獻給教主”的描述仍然是個謎,但鑽石産業在此間的起源已經被确定為遠古時代。猶太民族由此與鑽石結下了不解之緣,世界各地的鑽石商主要是猶太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早期的鑽石市場并不完善,缺乏監管,交易雙方對對方的信任往往建立在宗教和民族認同上,由此發展出來的經營模式是以家族為單位進行交易的。如今以色列的鑽石商也多為私營,采用小規模的作坊式生産。
猶太曆史的最大特點就是猶太民族長期處于流散狀态,他們因為宗教、經濟、生活習俗等原因被歧視、驅散,因此積累的财産不能用來購置房産,這樣一來利于變現與攜帶的鑽石珠寶就成為了他們的摯愛。
與此同時,猶太人還是鑽石切割術的最早發明人,并在長期加工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創新技術。猶太鑽石商人和技工早期也随着大流散漂泊至世界各地,正是他們推動建立了當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鑽石加工和交易中心—比利時安特衛普鑽石交易中心、紐約曼哈頓鑽石交易中心和荷蘭阿姆斯特丹鑽石交易中心等。
到了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的猶太鑽石商帶着抛光用的打磨輪,重新回到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與中央銷售機構談判成功,毛鑽來源得到保障,特拉維夫迅速跻身為世界主要精細抛光鑽石中心行列。
以色列還成立了專門的鑽石技術中心,加強與大學研究機構的關系。以色列至今仍引領着國際鑽石加工業,以花式切割聞名全球,全球鑽石首飾市場上有70%的花式鑽石是在特拉維夫切磨成型,40%的圓鑽是在特拉維夫加工的。
從産業來看,以色列鑽石産業遵循的發展軌迹與高新技術産業相似,資源禀賦不足,則以勞動力和技術禀賦來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符合李嘉圖模型的結論。該國在鑽石加工業方面因為技術水平高、勞動力技能優秀而占有優勢,得以出口大量鑽石,符合赫克歇爾-俄林模型的結論。以色列出口的是本國相對豐裕的生産要素即技術要素的産品,如高品質鑽石、藥品和集成電路,進口的是本國相對稀缺的生産要素産品,如從南非進口本地缺乏的毛鑽。
從政府來看,以色列政府對鑽石加工和出口給予政策支持,如以色列政府在工貿部設立鑽石辦公室。該辦公室由鑽石界人士、政府官員和海關人員組成,主要負責鑽石海關監管、批準鑽石加工、交易和經營許可、代表以色列國家銀行對鑽石用外彙監管、代表政府對鑽石業有關事宜進行協調、鑽石進出口和加工的統計工作、溝通鑽石界與政府的聯系等方面。
從政策來看,以色列政府規定進料加工、來料加工、交易的鑽石都隻能通過特拉維夫的鑽石辦公室辦理進出口手續。以色列政府對鑽石進出口數量沒有控制,稅費方面也免征鑽石進出口關稅、加工環節增值稅、交易環節增值稅,隻有當鑽石賣給首飾商時才征收增值稅,後續如果首飾商将鑽石加工後出口便可以退稅,加工商的所得稅按加工鑽石營業額的1%為稅基,不征收消費稅,優惠的稅收政策可以刺激出口業發展,保障了鑽石加工原料的供應和制成品出口的便利。
從就業來看,以色列是鑽石從業人員最多的國家。以以色列鑽石交易所為例,其擁有2600名成員,設有超過1000間私人辦公室,每天大約有15000人進出這片占地100000平方米的建築群。而除了鑽石辦公處,鑽石交易中心内還有銀行、船務公司、寶石實驗室、海關、郵局、餐廳、醫療服務等其他設施。
從勞動力來看,以色列是世界上鑽石加工自動化水平最高的國家。從一顆原礦石開始就使用電腦輔助鑽石設計系統将其定位掃描,确定最佳切割方案,并評估如何利用切割下來的邊角料,确定切割圖形後,電腦将此信息傳遞給切割打磨機器。此外,以色列還研制出一種機器,可以通過電腦對鑽石的每個切割面的光線反射數據進行分析,以察看鑽石是否已切割好,從而方便品質的鑒定。
不過,雖然鑽石加工領域不斷湧現嶄新的先進科技,最基本的打磨技術仍在沿用“老手段”——人工,專家的技術和經驗仍是鑽石加工中至關重要的因素。鑽石加工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程,至今以色列也隻能自動打磨圓形的鑽石。鑽石的打磨非常講究,如果角度不對,比如從左至右或從上向下,打磨數小時也會毫無效果,這時就隻能由人工進行調整。因此,當今世界鑽石業的發展是累世人工經驗與高科技的結合。
3000多年以來,鑽石産業的命脈一直把控在以色列人的手裡。以色列珠寶大亨列弗·裡維夫(Lev Leviev)壟斷了全球1/3最稀有的鑽石。德國裔猶太人恩斯特·奧本海默(Ernest Oppenheimer)創造了“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曆史。最輝煌時,奧本海默公司壟斷了全球80%的鑽石市場份額。如今奧本海默公司被羅斯柴爾德公司控股,公司老闆依然是猶太富豪,而且是更富有的猶太富豪。
在以色列鑽石交易中心,可以買到各種類型、尺寸、外形和級别的鑽石。
專家在工廠内抛光鑽石。
傳承傳奇
既然讀懂了以色列與鑽石的淵源,那就不難理解:疫情下,鑽石産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僅僅是印度,就有價值15億~20億美元的鑽石原石庫存和價值50億美元的成品鑽石庫存積壓。在全球範圍内,鑽石市場看似龐雜,實則産業鍊上遊的鑽石供應商都被幾個頭部企業控制着。加拿大礦業公司Dominion Diamond Mines得算一個,但在 月下旬,該公司正式申請破産保護。英國礦業公司Firestone則直接選擇退市。
咱們不妨來嘗試量化,截至目前為止疫情對鑽石産業的沖擊:阿羅莎、戴比爾斯的鑽石價格分别下跌了17%和20%。成品鑽進出口暴跌的同時,原石價格也不容樂觀。鑽石産業分析師保羅·齊尼斯基(Paul Zimnisky)分析認為,原鑽均價跌幅在10%左右。終端減少15%的需求量,會帶動零售公司減少33%左右的年采購量,由此引發的是中遊(切磨工廠)減少60%的原石采購,從而讓礦業公司的産量減少70%左右。
《2020年一季度全球鑽石産業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鑽石國際貿易額下降了一半,其中2月份同比下降率高達75%,大量鑽石公司讓員工“回家”或“被迫度假”。其中,以色列是鑽石産業遭受打擊最大的國家。
公共健康問題加速了各行各業向數字平台過渡的速度,鑽石産業也一樣。為迎接挑戰,世界鑽石交易所聯盟在德瓦什的帶領下推出了全新交易平台Get Diamonds。短短5周内,Get Diamonds 采集了全球超過120萬顆鑽石(總價值接近60億美元)、超過3500個經銷商和超過26000位買家的信息,是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鑽石交易平台。
據了解,搭建Get Diamonds 的目的,在于為全球商家和顧客提供一個可以直接連接彼此、公開透明的理想平台。其支持多國語言,包括英語、希伯來語、漢語、俄語、北印度語、阿拉伯語等。此舉有望推動鑽石産業變革,建立一種長期的交易模式,将過去規模龐大、花費高昂、節奏緩慢的飛行和交易會轉變為價格低廉、快速高效的互聯網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以色列市場休市期間交易員依然可以在該平台上進行操作。
借助該平台,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可以上傳、公開旗下正在銷售的鑽石庫存。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頁面,可以在世界各地對其進行獨立管理,而無需支付任何費用。第一次,分散在美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印度和中國成千上萬的零售商、貿易商、生産商得以在數字平台上聚首一堂。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幾乎暫停了所有國際貿易和航班。就在線采購而言,它能加快整個産業的發展。”德瓦什說。“人們沒法坐飛機、開會、辦展覽會,所以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決定開發一個具有創新性的數字平台,緻力為全球鑽石貿易商提供一個遵守反托拉斯法的便捷平台。Get Diamonds 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成長為全球領先的交易平台是我們聯盟重要性的重要證明,與此同時,鑽石鑒定在以色列是完全透明的。”
與許多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更好地控制了國内的疫情,經濟也比其他國家更快地回到了正軌,那麼全球鑽石産業的恢複是否也能寄予中國市場厚望呢?去年第二屆進博會舉行之際,以色列最大鑽石零售商——以色列國家鑽石中心Caprice就在上海設立了鑽石直銷中心,由該公司與綠地集團共同打造。雙方早在去年年初就啟動了戰略合作,共同設立上海綠地珠寶有限公司(綠地占比66.67%,Caprice占比33.33%),開展鑽石、鑽石飾品的進口及國内銷售。可見中國市場的受重視程度。
然而,中國鑽石産業眼下也不甚樂觀。據《2020~2026年中國鑽石産業發展态勢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鑽石産量較2018年提升了200萬克拉至9100萬克拉。而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鑽石産量或為6800萬克拉,這就意味着一下子跌回了2013年的水平。
“現在行業急于将庫存消化掉,中國市場目前是救命稻草。未來整個鑽石行業的發展,中國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還是要看排在第一位的美國市場怎麼運作。”鑽石行業資深觀察人士朱光宇說。而且,疫情加速了行業洗牌,千禧一代已成為奢侈品消費的中堅力量,品牌和産業必須加快創新甚至是變革的步伐。“他們更喜歡有個性、參與感強的産品。這倒逼着鑽石零售企業革新。”他補充說道,古老的鑽石行業中,那些不願意改變的,勢必被曆史的車輪碾過。
撰文—Mariarosa 編輯—KOZU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