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科:張如意 雲南省中醫醫院
當遇到脾胃疾病時,人們往往想到的穴位是足三裡,畢竟古書《醫說》中記載:“若要安,三裡常不幹”。然而有一個穴位在脾胃方面也有着同樣重要的作用,中脘;中脘穴為胃募穴,為腑會,位于臍上4寸處。
從現代醫學解剖結構來看,深部為胃幽門部;中脘作為中焦輸布的樞紐,通調上下,因此中脘穴具有健脾和胃、祛痰利濕、理氣活血止痛之功。
中脘對胃腸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脾胃于五行中屬土,具有生化、承載、收納的特性,脾胃就像泥土滋潤莊稼的成長一樣,滋潤着人體的成長;中脘穴可通過調節中焦氣機升降健脾和胃而達到治療胃部疾病的作用;經過相應調查發現,多數胃痛、胃部脹滿的病人在中脘穴附近有壓痛,經過點按此處後患者的症狀有所改善;經現代研究表明,中脘穴對胃腸功能有調整作用;因此在治療腹痛腹脹、胃脘痛、嘔吐、吞酸、完谷不化、腸鳴、洩瀉等均有較好療效。
中脘對痰濕也有治療作用
脾為生痰之源,脾主運化水谷,脾失健運則水液輸布不利,郁而化為痰濕;中脘穴可健脾和胃, 絕其生痰之源,使得痰無以得生;正如《醫學入門》所言:“化痰必先順氣, 順氣必先調中 。”因此可用中脘配合其他穴位治療癫痫、中風、頭痛、癫狂等。
中脘穴還有理氣活血止痛之功
肝氣旺則橫逆犯胃,脾胃受傷亦可及肝;肝胃不和當以中焦氣機郁結而論,古雲:“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若氣機失調,不通則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血瘀不行,當理氣止痛活血共言之。中脘又為胃募穴, “胃為水谷之海”,凡氣機失常或氣虛引起的病證,均可取中脘以調理氣機、活血止痛,從而使五髒六腑調和。
點按中脘穴具有方便廉效的特點,在空閑之餘便可點按中脘穴,不受體位限制,因此在腹部不适時,而又暫時無法進行其他治療時,可點按中脘穴以緩解症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