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全市宣傳文化系統拉練暨“四力”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二天,與會人員滿懷期待,先後來到武勝縣、嶽池縣、廣安區等地的6個現場參觀點,一路觀摩探讨、交流學習,領略各地生機盎然的宣傳思想文化建設,進一步營造了比學趕超、追趕跨越、競相發展的良好态勢。
這不僅是一次現場拉練,更是一次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機會,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接下來将貫徹落實市委“項目攻堅年”和“挂圖作戰”部署要求,在思想上緊起來、工作上動起來、行動上快起來,用新的工作成效展示宣傳文化戰線新氣象,全力推動全市宣傳文化事業開新局、譜新篇。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
大力推進文化惠民
初夏的陽光灑滿大地,武勝縣文化中心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該中心大樓主體已經完成,工人們正在進行内部砌體施工,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武勝縣文化中心項目規劃用地面積30.2畝,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最大的特色是實施圖書館、文化館、規劃館、展覽館、博物館‘五館合一’。”武勝縣文化中心主任彭晶向參觀人員介紹,該項目于2020年9月動工,2021年12月主體完工,預計今年底竣工投用。
項目整體景觀以“文化中心 童趣樂園”模式設計打造,共六層,設置珍品展廳、規劃展覽廳、各類閱覽室、各類活動中心以及嘉陵江文學藝術院等文化陣地,同時配套多功能演出廳、數字多媒體展廳、多功能培訓室、綜合排練室等功能用房。
“項目建成後,将成為武勝縣規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設施、獨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彭晶表示,他們将貫徹落實市委“項目攻堅年”和“挂圖作戰”部署要求,倒排工期,加快項目建成,為進一步繁榮縣域文化事業、加快推進文化強縣建設貢獻力量。
“文化中心的建設高度契合了新時代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建好後可以補齊公共文化設施短闆,讓老百姓又多了一個享受文化生活的好去處。”前鋒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海燕說。
加快文旅項目建設
打造嘉陵江畔特色古鎮
站在武勝縣沿口鎮嘉陵江碼頭,前面是碧波浩渺、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江面上,遊船畫舫緩緩前行,皮劃艇劈波斬浪。背面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未來“武勝版洪崖洞”将在這裡落成。悠悠江水,見證着武勝文旅融合的奮進步伐。

“沿口古鎮始建于漢,興盛于宋,曾為縣治所在地,是嘉陵江流域著名的‘水碼頭’。”走進沿口古鎮記憶館,随着講解員娓娓道來,一個充滿市井文化、商貿文化、移民文化的古鎮形象愈加豐滿,古鎮獨特的千年古韻顯露無遺。
如何讓沿口古鎮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在新時代發揮更大效用、煥發新生?武勝縣給出的答案是:建設沿口古鎮文旅項目,打造文旅産業和城市休閑并重的嘉陵江畔特色古鎮。該項目規劃面積約0.5平方公裡,項目總投資約13.7億元,着力打造集原真市井生活穿越體驗、文化創意、度假休閑于一體的江灣湖畔文商旅特色古鎮,建成武勝縣域文化新名片和城市文化會客廳。目前,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預計于2024年6月完成建設,征收補償安置工作進展迅速,安置房主體工程建設完畢。
“不光要建好,還要運營好。”武勝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斌韬補充道,項目在建設初期就引入專業運營團隊,全程參與規劃設計、建設指導、招商引資、品牌培育等,以提高後續運營能力。
走非遺保護特色之路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嶽池米粉風味美,嶽池米粉絲絲縷縷……”帶有濃厚“川味”特色的曲調從嶽池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基地“曲藝茶苑”傳出,表演者羅捷用清脆的嗓音、活潑的聲調,唱出了我市特色小吃嶽池米粉的生産、制作到成品的全過程,與會人員頻頻拍手叫好。

在嶽池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基地,與會人員不僅觀看了四川清音、金錢闆、竹琴等多種曲藝表演,市級非遺項目《渠江船工号子》表演者們整齊劃一的動作、簡短氣勢的口号也吸引着大家駐足觀看。
“我們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嶽池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劉晴介紹,該基地于2012年2月成立,是四川省首批非遺項目體驗基地,基地面積900餘平方米,主要突出傳承、服務、交流、惠民、培訓五大功能,除了設立“曲藝茶苑”外,該基地還搭建起“非遺展演廳”和“文化藝術免費培訓基地”,主要用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授與中型傳統文化的展示、展演,以及開辦音樂、舞蹈、書法、美術等培訓班。
嶽池縣是西部首個中國曲藝之鄉,曲藝文化濃厚。2009年至今,嶽池縣已成功舉辦六屆“嶽池杯”中國曲藝之鄉系列活動,同時散點布局小型曲藝演出場所,開展曲藝鄉村大舞台活動,讓曲藝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
“嶽池縣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做得非常好,為華蓥争創中國曲藝之鄉提供了寶貴經驗,也帶動了全市的曲藝之鄉創建工作。特别是在陣地建設、機制建立、隊伍管理等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華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海英參觀完後深有感觸地說。
強化展陳設計
傳承紅色基因
走進位于嶽池縣的柴雲振生平事迹展陳中心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映入眼簾,機械臂飛舞,工人們正忙着進行廣場建設和布展作業。

作為“七一勳章”獲得者、新聞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型之一的柴雲振,在革命和建設征途中展露的偉大英雄精神始終激勵着全國人民。為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今年4月1日,柴雲振生平事迹展陳中心啟動建設,項目主要利用嶽池農家生态文化旅遊區原靈龍山居進行改建,包含展廳、展示雕塑、室外景觀、藝術造景等。其中,展廳分為“戰士,創建奇功”“回鄉,默默奉獻”“英雄,初心本色”“模範,平凡偉大”“豐碑,嶽池群像”5大闆塊,全面收集整理柴雲振生平事迹。展陳中心将于本月下旬完成主體建設,計劃今年7月1日前開館。
“要加強展陳規劃設計,深入挖掘老英雄的生平事迹,進一步優化完善規劃設計方案,使布展功能更全、亮點更多、形式更新,更好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瑜叮囑道。
打造專業融媒隊伍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鍵盤敲擊聲、鼠标點擊聲噼啪作響……走進廣安區融媒體調度指揮中心,記者組、播音組、編輯組的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核對稿件、制作視頻、聯系前線記者、錄制音頻,新聞宣傳工作有序進行。

在調度指揮中心大屏幕上,線索收集、輿情導控、編發動态等各個闆塊清晰可見。“宣傳工作要有針對性,通過調度指揮中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聞采、編、發整個過程,也為宣傳策劃提供依據、指明方向,讓新聞宣傳有篇章、成系列。”廣安區融媒體中心總編輯蹇泓波說。
廣安區融媒體中心于2019年10月31日挂牌成立,擁有标準化融媒體演播室、廣播直播間、指揮調度中心和新聞發布廳,占地2103平方米。中心整合原有傳統媒體宣傳資源,依托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資源整合、融合發展,現有APP、抖音号、微信公衆号等各類媒體平台15個,正持續為我市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構築精神文明陣地付出汗水。
“參觀完這裡,我深感震撼。無論是媒體布局、人員管理,還是工作模式,以及年輕化的隊伍,都讓人感到生機盎然,值得深入學習。”參觀結束後,嶽池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彪峰感歎。
創新服務供給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創新之舉、戰略之舉。如何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服務群衆、凝聚群衆、引導群衆的重要載體?與會人員在廣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找到了答案。

走進位于白塔社區的廣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會人員無不被中心強大的功能震撼。在這裡,兒童之家、青年之家、統戰之家、僑胞之家等各類服務陣地一應俱全;書畫院、舞蹈室、瑜伽室、家政技能實訓室、老年服務中心等各類服務載體滿足群衆全方位需求。
特别是該中心采用“公益 市場”“低償 服務”的方式引入一大批專業社會組織入駐,既能為群衆提供專業實惠的公益服務,又能保障中心正常運轉,還促進了社會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達到了長久、良性、共赢目的。
這一作法得到與會人員高度認可,大家紛紛詢問中心陣地建設、志願服務隊伍建設、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等情況。
“這種模式很好,形成了中心牽頭、各方配合、社會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我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也要學習這一作法,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鄰水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袁皓表示。
兩天時間裡,與會人員參觀了各縣(市、區)12個現場點,收獲豐、感受深,紛紛表示将尋找差距、取長補短,高質量快節奏推動各項工作開展。時值五月,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緊盯市委中心、瞄準全年目标,挂圖作戰、項目推進,守住意識形态領域安全底線,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新征程上當标兵、作貢獻。(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思童 杜暢/文 範聰/圖)
編輯:盧泠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