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彬煥
記者從蘋果公司獲悉,蘋果将在今年内未來的某次iOS、watchOS、macOS三大系統升級中,為中國地區用戶進行定制化翻譯,許多名稱為英文的蘋果系統原生App、功能、系統等等都有了新的純中文或中英結合的名字,例如蘋果用戶非常熟悉的“Safari”,變成了“Safari浏覽器”,增加了“浏覽器”三字,“Wallet”變成錢包,“Live photos”變成“實況照片”,Airdrop變成了“隔空投送”等等。
記者了解到,蘋果将對100個左右的App、功能、系統名稱翻譯為中文。對于部分中國用戶來講,使用蘋果的各設備時将更加簡單易懂。
蘋果此舉,一方面顯示了蘋果公司對中國消費者更加友好,變得更接地氣兒,而另一方面,也洞察出蘋果對其消費群體的預估和迎合,希望越來越多的安卓用戶在轉投iOS陣營,windows用戶轉投macOS陣營時所需适應成本的降低。
據蘋果介紹,這些新名稱經過了反複琢磨,既充分考慮到英文原名的意思,也體現了中文在表義方面的細微差别。
記者通過梳理目前公布的所有翻譯發現,按翻譯方法可分為三類:原義呈現、混合搭配和創意性翻譯。
原義呈現就是将英文直接翻譯為中文,如macOS上的“調度中心”(Mission Control)、“啟動台” (Launchpad) ,iOS系統的“錢包”(Wallet),硬件類的“原彩”(Ture Tone),“視網膜”(Retina).
混合搭配的翻譯也比較多,因為一些app已經被蘋果用戶非常熟悉,如果改名為全中文,反而會造成不便,所以蘋果采用了英文 中文的翻譯方法,如“Safari”變成了“Safari浏覽器”,“iMessage”變為“iMessage信息”,“FaceTime”變為“FaceTime 通話 ”,“iCloud”變為“iCloud雲盤”,“Touch ID”變為“觸控ID”,“Face ID”變為“面容ID”,“Movie”變為“Movie剪輯”等等。
最後一種翻譯方式便是創意性翻譯,這個最考“手藝”,鑒于近年來蘋果在中文文案的“逆天”,這批創意性翻譯也比較有趣,比如蘋果的創意性視頻剪輯軟件“Clips”翻譯為“可立拍”,既保留了英文讀音的相近性,也表達了“可以立即拍攝出創意視頻”的軟件重點,同樣效果的還有“Finder”譯為“訪達”。
例如,GarageBand是蘋果一款非常著名的音樂軟件,在美國的文化環境中,家中車庫做一個樂隊是十分易于理解的,但是在中國卻水土不服,這次翻譯為“庫樂隊”将“庫”字保留,又傳達了“酷”的意思。
蘋果用戶十分喜歡的AirDrop功能,則是被譯為“隔空投送”,Dock變為“程序塢”,Spotligt變為“聚焦”等等。
蘋果此舉,我們可以洞察其貼近中國消費者的誠意。
記者了解到,新的中文名稱将在 iOS 、macOS High Sierra 和 watchOS今年内某次更新中向用戶呈現,用戶将系統語言選擇為簡體中文即可。
曾經,蘋果官網對産品的翻譯文案讓人直呼看不懂,成為網絡段子手的靈感源泉,也曾被網友吐槽“不懂中文”。
不過,從iPhone 6s發布,也就是2015年開始,蘋果官網對各産品的宣傳文案便開始“逆天”。
簡單、直接、雙關、準确,蘋果的中文翻譯越來越有“中國範兒”。
近年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市場動作和高管活動都顯示其對中國市場的格外重視。
記者梳理到,2年内,蘋果便多次為中國消費者獻出“第一次”,顔色定制版産品——“紅色”Apple Watch表帶,在GarageBand中加入中國樂器,今年初的紅色iPhone 7更是被解讀為貼近中國消費者的特殊産品;蘋果公司CEO Tim Cook也在過去兩年多次來華,任命出生于中國沈陽的葛越為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而此次系統的更新,雖然僅僅是App、功能、系統的名稱翻譯,但卻标志着其對中國市場更加友好的态度和新的營銷策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