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22:02:3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最近,悟空問答有一個熱門問題,人到四十歲,依然沒任何成就,沒車沒房,上有老下有小怎麼辦?

常言道“四十而不惑”,當今社會,40歲處于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紀,會感到更大的心理壓力,對人生也有更多的困惑。

在這個年齡段,工作和收入狀況往往比較穩定,家庭的開銷則越來越大,一方面,孩子的教育支出占了很大比重,另一方面,父母的贍養問題也令人頭疼。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人到四十歲沒有任何成就)1

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很可能面臨家庭生活的垮塌,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從心理層面看,我有三點建議。

1、構建優勢的心理圖像

2、利用自我服務式偏差發揮自己的優勢

3、專注于當下,停止對于未來的擔憂

40歲左右的中年人是公司與家庭的中堅力量,往往擔負着更多的社會責任,心理壓力也随之而來。壓力研究證明,人在壓力狀态下,會産生很多負面情緒。

比如,容易被小事所激怒,容易暴躁,變得情緒不穩定。而如果人長期處于情緒不穩定的狀态中,則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和工作效率。這個階段,則需要調整心态,給予自己更多積極的心理暗示,構建優勢的心理圖像。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人到四十歲沒有任何成就)2

什麼是心理圖像?

心理創造學(Psychological Creativity)中有一個概念,叫心理圖像(Psychological Images)。

人格特質論者奧爾波經常利用心理圖像描繪個體的人格特質,包括各種優缺點。一個充滿優點的心理圖像等同于給一個人賦予了新的人格,而這個人格則是他所期待的。

很多成功論者都在強調心理暗示的重要性,其實,優勢的心理圖像比心理暗示具有更強大的引導力,因為心理圖像的構建是主觀的,具有彌補性的,可以直接彌補你身上的缺點和劣勢,賦予你更大的人格,應對40歲階段的壓力,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人到四十歲沒有任何成就)3

合理利用自我服務式偏差

其次是學會合理利用“自我服務式偏差(self-serving bias)”,積極的發揮自己的優勢,改善現狀。

自我服務式偏差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我們總是會收集一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忽略掉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消息,我們總是傾向于将成功的關鍵歸結于自己,将失敗的原因歸結于他人,以此建立一種不真實的自信。

雖然信息的獲取方式不準确,但是,這的确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優勢的發揮,有助于我們将更多的能量投入生活當中,擺脫各種負面情緒的影響。

對于那些40歲左右仍鮮有成就的人來說,不妨多關注好的一面,肯定自已目前的成就,發覺自己已有的社會經驗和知識技能。當你将關注點放在這些積極方面後,你會發現,心情好了起來,工作也更有幹勁,事業上也有了轉機。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人到四十歲沒有任何成就)4

最後,學會專注于當下的事情,而停止對于未來的擔憂。很多人想到自己打拼了這麼多年,依然沒任何成就,買不起房,又得照顧家裡的小孩和老人,頓時覺得焦慮、疲憊。

他們會擔心以後房價上漲怎麼辦 ?孩子未來讀書的學費怎麼辦?老人萬一生病了誰來照顧?這些還未發生的事情在占據了他們大量的心理空間,消耗着大量的心理資源,讓他們感到難以喘息。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如何逆襲(人到四十歲沒有任何成就)5

事實上,“對于未來擔憂”是人的普遍思維習慣,我們總是會對不确定的未來感到焦慮,以至于無法專心的做眼前的事情。

所以,當你再次陷入焦慮時,首先是區分哪些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然後勸告自己不要再為那些根本沒有發生的事情擔心,應該将精力與心思投入眼前的事情中。

将視角從未來轉到當下,一方面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另一方面也能使你免于情緒困擾,将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中,這也是40歲左右的人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心理創造學》

第一心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