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起
「食物相克」說法盛行
很多人一直深信不疑
某種食物跟某種食物一起吃,會産生不适,甚至中毒的說法,也就是俗稱的「食物相克」
「食物相克」在我國流傳上千年了。大約在公元205年編撰完成的《金匮要略》中,就有提到「食物相克」。
央視晚會,也辟謠了「食物相克」的說法。一般人如果食用某些食物後感到不舒服,可能是他的體質不适合吃,也可能是食品中含有病菌。那麼,有哪些食物相克的謠言是不可信的呢?
實際上胃結石和是否空腹吃,以及是否和螃蟹一起吃沒有特别大的關系。
如果螃蟹沒煮熟、或者個人腸胃敏感,吃了螃蟹後很可能會拉肚子。
但這跟柿子沒關系,還沒熟的生柿子裡含有大量鞣酸,吃了也可能拉肚子。
這條流言源于「遊客吃了榴蓮和牛奶産生咖啡因導緻血壓飙升,客死他鄉」的消息。
榴蓮與牛奶可以同吃,兩者不會産生咖啡因。榴蓮雖然好吃但也要适可而止。
因為榴蓮含有的糖分多、脂肪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反應。
之所以有人這樣說,是因為他們認為蜂蜜中含有少量的有機酸,可與豆腐中的蛋白質發生作用,形成絮狀物不容易被人體吸收。
實際上,這種絮狀物是蛋白質分解的産物,絮狀蓬松結構反而更有利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生豆漿中所含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劑,會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然而,隻要豆漿充分加熱,胰蛋白酶抑制劑大多被破壞,不足以影響蛋白消化吸收。
砒霜,化學名三氧化二砷。蝦蟹等海鮮食品的确含有微量砷元素,但主要為無害的有機砷,攝入後基本上會被原封不動排出體外。
而當蝦蟹所含砷元素與維生素C結合後,會産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
不過專家表示,要想達到中毒量,可能需要一次吃下300斤蝦。
結石的形成條件是血液或尿液中含有高濃度的草酸,而菠菜與豆腐的結合,會将菠菜所含的草酸跟豆腐中的鈣結合變成草酸鈣。
不易被人體吸收,會随代謝排出體外,不會增加血液或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因此沒有增加結石的風險。
不過,有時候同時吃了這些東西,真的會出現不良反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身體不舒服有原因,但不一定是「食物相克」,而可能是下面這些原因:
1 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大多數肉類、蛋類、果蔬等食物都會因為儲存、加工不當,被病菌、毒素污染。
吃了這些不幹淨的食物就容易引起腹瀉、嘔吐、腹痛。
2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大多受遺傳、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可能會出現腸胃問題、皮膚問題等多種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休克甚至死亡。
3 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很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具體表現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等等。
這類患病人群稍微有點刺激就容易拉肚子,與進食某種食物并沒有關系。
過于相信食物相克會影響食物攝入的多樣性。我們應該更關注營養是否均衡,食品衛生是否合格,食物是否符合個人體質,吃得聰明也要吃得健康。
轉載請聯系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pixabay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