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林黛玉寫的詩有哪些

林黛玉寫的詩有哪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02:49:01

林黛玉一生以詩為伴,“無賴詩魔昏曉侵”是她對自己的形容。黛玉用整個病态美的身心寫成的那些詩稿,是她的生命、青春和愛情的象征。連寶钗也曾歎道:“颦兒啊颦兒,你非把這顆心嘔出來才算完了!”

隻因林黛玉滿懷愁緒無人訴說,所以寄情于詩詞,被作者賦予了“詩意美”。她的詩詞并非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那種憂國憂民的詩句,也非“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田園山水之文,而更多是“人比黃花瘦”的自我憐惜,以及“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閨怨之情。

林黛玉寫的詩有哪些(林黛玉寫過的三首詩)1

一、《葬花吟》:命運之悲歌

曾記得那林黛玉提了花鋤便去了後面的小山坡上。她眼見滿天飛紅,遍地殘花。心中不由得一酸,眼淚便簌簌地滾了下來。打開那錦囊。将花瓣收入囊中,口中還吟着:“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想到這裡,她不免倚上那快開盡的桃樹,眼淚便撒上那空枝。黛玉靜立了一會兒,便将那錦囊放入土中,用鋤頭把土壟上。“爾今死去侬收葬,未蔔侬身何日喪?“他還時不時地停下來,傷感一陣,但也還是無可奈何地将那香丘築成,看着它靜靜出神。

《葬花吟》可以說是林黛玉全部哀音的代表,是整部《紅樓夢》詩詞的最高峰,是王冠上那顆最璀璨的明珠。這首詩創作于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一回。賈府這時正值鼎盛初期,風光無限。

即使是這樣,黛玉從未因為賈府的興盛而感到絲毫的欣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麼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着花枝。

在她看來,寄人籬下的日子,自己依然是被無情的摧殘着,沒有人真正能懂自己,即使是知己寶玉,也難顧全我那時時刻刻來侵襲的傷感。

賈府海市蜃樓的虛假景象,不如眼前落紅成陣來得更加情真意切。“閨中女兒惜春莫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滿懷的愁緒啊,何處去訴說?隻有這落下的落花啊,和我相互憐惜,可是它如今死去,有我來安葬,而以後我死去,又有誰來安葬我?

《葬花吟》除了用花拟人的感染力,還有一種強烈的象征性,敏感的林黛玉在此時,或者說是從一開始進入賈府時,就有預料到自己如花般薄命的宿命。

與其說是在葬花,倒不如說黛玉給自己的生命早早預備下了天盡頭的“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黛玉至純至美,所以到了生命最後一刻,也沒有向“摧殘花的封建勢力”低下頭。

林黛玉寫的詩有哪些(林黛玉寫過的三首詩)2

二、《詠菊》:品格之孤傲

那是初秋時節,賈府正處于鼎盛時期,湘雲請賈母一幹人等賞菊花,吃螃蟹。兩大桌主子并着婆子丫鬟們,好不熱鬧。眼前登時呈現出淡淡菊花香的祥和畫面。衆多的人中,林黛玉偏偏不同: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杆坐着,拿着釣竿釣魚。

就像是衆人皆醉了,沉沉地睡去,隻有黛玉一人立于庭中。不是她生來孤獨,而是她自己選擇了孤獨:黛玉放下釣竿,走至座間,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來,揀了一個小小的海棠凍石蕉葉杯。

丫環看見,知他要飲酒,忙着走上來斟。黛玉道:“你們隻管吃去,讓我自斟,這才有趣兒。”可見,黛玉已經把這種“孤獨”當作一種情趣,是自己的一種享受。

《詠菊》是創作于第三十八回賈府最鼎盛時期,是林黛玉海棠詩社奪魁的作品。詩作帶有黛玉一貫的清麗與愁緒。“無賴詩魔昏曉侵”一個“魔”字足以見得“詩”于林黛玉的重要性,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修心養性用以降魔,“詩”即是黛玉一生形影不離的伴侶的與畢生萦繞心頭的理想追求。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五行說,金配秋,色白,故曰素秋。“訴秋心”即對菊花抒發情感,”又“秋心”二字,可以合成一個“愁”字,用問句,說“誰解”,實際上以菊花作潛在的知音,所以最後就以愛菊的陶潛來标榜。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千古高風。

從小說的“伏脈”角度說,“題素怨”、“訴秋心”,當然既表現了黛玉的悲劇氣質,也暗示了她後來“眼淚還債”的歸宿,全詩”緊貼“詠”字,揮毫滿紙,都是詩人的“素怨”。這“怨”可以說是對自己命運的控訴,也可說對封建社會的對抗。

林黛玉寫的詩有哪些(林黛玉寫過的三首詩)3

三、《桃花行》:夭亡之哀音

此時詩社散了一年,也沒有人作興,正是初春時節,萬象更新。那史湘雲提議道:“一起詩社時是秋天,就不應發達。如今卻好萬物逢春,皆主生盛。況這首桃花詩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于是三月初二日,大家就重建詩社,大觀園裡的詩情畫意又進入了另一階段,改“海棠社”為“桃花社”,林黛玉作為社主,姐妹們齊集潇湘館,大家一起拟題。好一派春意闌珊的畫面!

可這春意闌珊畫面背後呢?雖萬象更新,可賈府昔日風光無限的境遇已走下神壇。眼前虛假的景象看起來是那麼的不真實,就好像是湖面中的月亮,一陣風就會吹散。

此時,離《葬花吟》的寫作已有時日,又經曆了大觀園的種種變故。在時令上來說雖然是“萬物逢春”,對黛玉所處的賈府來說卻是夕陽晚景。機敏如黛玉,或許對賈府的這一切變化早有所洞察,又孤苦無依,也隻能以筆宣洩自己的情感,以花寄托自己的身世飄零,除此之外,黛玉别無他法。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身着紅色衣裙,悄悄地倚着桃樹而立。形神兼備,既寫出了觀花人可憐且可歎的形體之态,更見出觀花人的神傷。以花喻人,詩情纏綿凄切:“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是她自我的哭訴與寫照,也是對自己命運的預期。

寶玉看了,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淚來。 “東風有意揭簾栊”,花亦“欲窺人”,但簾偏就“不卷”,于是,簾便成了一種象征,一種阻隔簾内人享受春之幸福溫馨勢力的象征。

透過詩句,不難感受到作者對于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向往,對于阻礙她追求自由幸福的封建正統勢力的抗議。

《桃花行》與《葬花吟》相比确實充滿了哀音,而且是更進一步的悲哀。寶玉并不稱贊,是因為領會了這“哀音”,所以再也說不出稱贊的話了。隻待“一聲杜宇春歸盡”,群芳都将以不同的方式憔悴,而最早凋零的就是黛玉。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詩。林黛玉的形象不會這麼立體,這麼豐滿。林黛玉絢麗又短暫的人生即将結束的時候,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的詩稿。詩,才是她悲情的命運中不朽的源泉!

作者:柳桐,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