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3:19:1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論語講吧做客。在我看來,《論語》可以提升智慧,淨化心靈,無半點封建專制思想,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本文所要與大家分享的是《論語》的第一篇第三章: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參考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僞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楊伯峻·《論語譯注》

自己給出的譯文,則是:孔子說:“花言巧語、面目僞善,近乎奴才般地恭維與獻媚,這類人很少能夠達到仁的心境。”

本章字數不多,除去标點和“子曰”,僅有七個字。盡管如此,本章在《論語》中一字不差地出現過兩次,一次見于《學而》篇,一次見于《陽貨》篇;另外在《公冶長》篇有“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在《衛靈公》篇有“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足見,《論語》的編者對本章的重視程度。因此,本章同樣值得深入讨論:什麼樣的言語屬于巧言?什麼樣的面目屬于令色?為什麼“巧言令色”之徒“鮮矣仁”?兩者有無内在的聯系,還是僅為單純的說教?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1

和珅便是典型的巧言令色之徒(王剛飾)

巧言令色

有的網友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如果不去“巧言”,不去誇瓜有多好多甜的話,而是沉默寡言,那麼路人又怎麼注意到這些瓜,這些瓜又如何能夠被順利地賣出去?有的網友說,如果劉備不“巧言”,三顧茅廬,而是一開始便聽從張飛建議,将孔明綁下山去,那麼諸葛亮還會不會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托孤白帝城,病故五丈原?有的網友還說,如果兩位求職者,都很優秀,筆試成績都很突出,但面試時,一個“巧言”,一個“木讷”;就算這位“木讷”的面試者,其筆試成績還要好些,面試官也極可能會錄用那位“巧言”者,因為“巧言”者在面試的那一刻,更能抓住面試官的内心。這便是面試的意義所在。由此得出結論,“巧言”隻要能夠把握住分寸,或許便是走向成功的鑰匙。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2

不誇瓜甜,又如何能賣得出去呢?

如果單從論證的角度而言,這個結論并沒有錯;錯就錯在論據上,上述舉例中提到的言語,其實是“能言”,或者說是口才,屬于一種藝能,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巧言”。如果将“能言”和“巧言”混為一談,那麼彼此木讷寡言地将就生活好了,以免讓人誤會居心不良。

那麼什麼樣的言語才能算是“巧言”呢?《詩經·小雅》中便有一篇專門以“巧言”為題的篇目: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大幠,予慎無辜。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奕奕寝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顔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為猶将多,爾居徒幾何?

“盜言孔甘,亂是用餤”便定義了“巧言”的性質:它如同甜蜜的毒品,能給人帶來眼前的虛幻的快感,一旦沾染,便漸漸使人産生依賴感,最終為其所害。“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顔之厚矣”,則道出了巧言者陰險、虛僞的醜陋面目:表面上花言巧語、卑瑣溫順,或“蛇蛇碩言”,或“巧言如簧”;而實際上卻有着險惡用心,往往為一己之私利置公義于不顧。簡單來說,所謂“巧言”,便是并非發自肺腑的虛僞之言。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3

“巧言”也像這些毒品,當盡可能地遠離之

由此不難推斷,“令色”亦非真情實感的和顔悅色,以及相應的舉動。比如上一篇文章上提到的、齊桓公的那位三位寵臣,桓公想嘗人肉,易牙便将自己的兒子蒸熟,做成肉菜,獻給桓公;豎刁,為了留在桓公身邊伺候,竟然揮刀自宮;公子開方,為了跟随齊桓公而放棄了衛國公子的位置,甚至連父母雙亡亦不回去奔喪。這些自虐卻又刻意讨好的舉動,其實也都算作“令色”。或者說,這才是真正高級的“令色”。因為往往隻有這樣“令色”,才能更容易讓對方為之動容,欺騙性當然也就更大。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4

易牙蒸子:如此“令色”,隻怕欺騙性更大

鮮矣仁

南懷瑾先生在解讀“憲問恥”這一章時,曾說“中國文化所标榜的仁的道體,就像道家、佛家所謂‘得道’那樣,不可知、不可測,是非常高,不可思議的一個境界”。那麼什麼是“仁”,“仁”真的有這麼神秘莫測嗎?其實上一篇文章,對“仁”已作了探讨,如果是著作的話,建議大家參看就好。然而,現在是彼此獨立的文章,故不妨在本文亦來簡單地介紹下“仁”。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5

南懷瑾先生和他的次子

仁”,并不為孔子首創;“仁”的學說,卻因孔子而發揚光大。不過,在孔子的眼中,“仁”并不神秘,亦不遙遠,“仁”就在身邊,隻要願意,便可擁有:“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事實上,即便是普通的大衆,“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篇)隻要努努力,同樣可以做到“欲仁”,則“斯仁至矣”。“仁”說穿了,便是指良好的心态。

正如孟子所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離婁上》);“安宅”雖然無法安人身,但可以安人心,且“安宅”是一個立體的概念;因此,自己更願意用“心境”來替代“心态”:“仁”即“人的良好心境”,是“心之淨土與樂園”,是“心之桃花源”。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6

仁,心之淨土與樂園

弄清楚“仁”即是良好的心境,那麼“巧言令色,鮮矣仁”,也就好回答了:相由心生。由于“巧言”“令色”并非自然而是刻意,非但不是由衷地敬佩,而且很可能是“匿怨而友其人”(《公冶長》篇);這便意味着“巧言”“令色”的狀态難以長久持繼,一旦被讨好的對象失去了被讨好的價值,讨好者便有可能立即停止對其的“巧言”與“令色”,甚至有可能還會落井下石、背後一槍。同時喜歡“巧言”、“令色”的人,往往易遷怒于人,即在讨好甲的同時,亦希望為乙讨好;在被甲奴隸的同時,亦喜歡奴隸乙。在這種情形下,心境被太多的外部因素所左右,又怎麼能真正地做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淵》篇)呢。

巧言令色和高智商區别(巧言令色有怎樣的危害)7

“巧言”“令色”,活脫脫勾勒出一幅奴才相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楊伯峻先生在譯文中,将“仁”與“德”,連在一塊,我個人認為是不妥的。因為孔子說過:“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在孔子心目中,“德”與“仁”是并列關系,而非從屬關系。如果說“道”是腦袋的話,那麼“德”與“仁”便是它的左膀右臂。所謂依據,就是依靠、依托,也就是說,“道”的實現,要依托于“德”與“仁”,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況且,“鮮矣仁”的人,也并非全是不好之人,因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憲問》篇),君子中亦有心境不好之人,比如孔子的弟子,就不見得個個都能天天都能達到“仁”境,“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盡管如此,他們算得上是君子。當然,“鮮矣仁”的人,雖然可能是君子,是好人;但畢竟心境不好,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的刺激,變壞的可能性便會增大。因此,努力培養仁的心境,對于每個人來說,依然是至關重要的。這便是本章帶來的生活啟示吧。至于什麼樣的心境才能稱得上仁境,又該如何培養自己的仁境。這裡請允許留下一點懸念,到講解《裡仁》篇時,再來共同讨論去。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