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
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
稱為“法寶節”
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于此日行持戒殺、戒淫、食素、施食、供養、布施、誦經、念佛、印經等等諸多善事,其功德都會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上百千萬倍,祈願衆生皆得解脫。
【歌曲:臘八節的故事】
——天天養善根,日日長智慧——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将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将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僧衆在這一天除吃臘八粥外,還有攜衆生操度八苦,佛教中的“八苦”是:生、老、病、苦、恩愛、别離、憂悲、怨恨。
佛門弟子為了紀念佛祖苦行修道,會在這一天煮臘八粥救濟窮人。每年到了臘月初七,寺廟的僧侶,都要将新鮮的幹果、豆類、米類、雜糧放在大鍋熬煮,直到天明,先用煮好的臘八粥供奉佛祖,然後向善男信女施舍臘八粥,這臘八粥也叫“福粥”、“壽粥”、“佛粥”,傳說吃了這粥,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臘八節這一天各地寺院廣施福粥,祈求豐收和吉祥。
施粥是與衆生的親近和互動,隻是一種形式,目的是向人們傳達一個宏願:佛與衆生心體是一; 佛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度脫衆生為懷,了無人我彼此之心;盛世和諧,佛家首倡;佛心大自在,我心即佛。
施舍臘八粥的功德
食粥五(善)事:善除饑,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調适,除風患。
粥有五事利身:除饑,除渴,下氣,祛臍下冷,消宿食。
粥有十種功德:施粥者施壽,施色,施樂,施力,施辯;飲粥者滅饑,除渴,順氣,淨腹。
飲粥有五種功德:斷饑,斷渴,斷風,消宿食,未熟令熟。
有病無病,常服粥有五事益于身體:除饑,不渴,無風寒病,腸胃通利,生食病熟。
臘八的含義與習俗
臘八,“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又曰“臘者,逐疫迎春”,(《荊楚歲時記))中記載)。
臘八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據說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習俗,人們籍此來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保佑國泰民安,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确實能增福增壽。
現今城市人愛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國人如此鐘情臘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學道理。
從營養功效看,臘八粥具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之功,并有禦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補佳品,故能傳承百代而不衰。
對于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其實,何止是臘八,平素喝粥,對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種也相當多,可因人而異,按需選擇,酌情食用。
蟬友圈佛旅網十年專注佛教文化旅遊
行程特點:
★緣起學佛發心,十年專業品牌;
★自培專業領隊,從不外聘導遊;
★全程特色素食,規範專車酒店;
★行程清淨圓滿,嚴禁購物加點;
★專項講解引導,學修實踐體驗;
★同行同求忏悔,消解累世業障;
★共願共祈加持,積集福慧資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