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花,不是雲南人的專屬标志(野生菌才是……)
但春夏季節的菜市場,每個菜攤子上花都開得紛繁茂盛,你簡直分不清到底是花市還是菜市。
菜市場裡的花
以花入馔,其實在中國久有曆史,起初多出于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花馔譜也散見于本草學、食學與文學書籍中,江南地區尤甚,比如桂花藕、桃花魚片蛋羮、廣寒糕……可謂是東方之風雅文化代表。
但,雲南人不走這條路。
也許得益于“植物王國”的天然資源優勢,雲南人吃花,也透着一股子少數民族的“蠻”勁,田間地頭、山野林間,随手摘取,簡單烹饪,就是一道佳肴。
由于地域和習俗的稍有區别,不同地域又稍有區别,比如:
滇西北的菜式鹽料更厚,也更為油膩,比如海棠豆豉炒韭菜、黑車矢菊炒菇、木棉炒醬、百合酸腌菜湯等一堆。
滇南河谷德宏版納喜食酸辣,傣味辛而清爽,從他們炮制花的方法上也可看出,好比涼拌海棠花、水煮芭蕉花、山茶花糯米飯,傣族人喜愛的撒撇裡也時常可以見到大白花(即杜鵑)的蹤影。
而滇東南的紅河州,最愛的還是這幾種——
1.菊花過橋米線
在雲南最有名的菊花米線要數蒙自的菊花過橋米線。
蒙自菊花過橋米線是以新鮮米線、雞、三層肉、後腿肉等為主料,新鮮菊花、生姜、花椒、草果、豌豆尖、小蔥、韭菜、豆芽菜、香菜、草芽等為輔料的美食。清清爽爽的米線和雞湯,加上色彩鮮豔的菊花,既增加了過橋米線的色彩,又提升了口感,還能起到藥用價值。
2.清明必備:黃花粑粑(一年隻吃一次,鄙人最愛)
黃花粑粑是清明家宴裡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點心,掃墓歸來,路邊一溜的小黃花散落在田間地頭,成簇而開,渺小卻挺立的無比醒目,诠釋着春天裡另一份堅韌的生機。
黃花,學名鼠耳草,又名清明草,因其“葉如鼠耳,花開如曲”,屬菊科植物。 有祛風止咳、清熱利濕之功效。
童年時,家裡五個孩子下山時就負責摘黃花,一樓走一路摘,不知不覺就忘記了山高路遠走到了家,大人們第一時間清洗,和面,往往孩子們剛清洗完鞋上的泥濘,身上的灰塵,一盤熱氣騰騰的黃花粑粑就上桌了,粑粑入口軟糯,黃花獨有的清香在蒸汽的作用下全然釋放,那便是妥妥地把春天吃進嘴裡、留在肚裡。
黃花粑粑
如今,黃花粑粑這口鄉間的淳樸滋味逐漸演化為一道春天的時令小吃,帶着春意,流着思念,卷着鄉愁,讓人重溫舊時的味蕾記憶……
3.爆炒棠梨花
棠梨花一上市,春天就算是來了。去山間看見棠梨花,多半會錯認作桃、李、櫻甚至梅花,都是類似的花瓣五出的薔薇科,往往容易弄混。
棠梨花即薔薇科野生灌木棠梨的花朵,棠梨花斂肺、澀腸、消食。
吃棠梨花,要挑還沒開的骨朵,用白酒泡過,再焯一遍水,去掉苦澀氣,才适合下鍋爆炒、煮湯……
爆炒棠梨花
棠梨花清甜的口感,不斷咀嚼後留存于齒間的回甜讓人難以忘懷。雲南人如此珍惜這道美食,源于它的季節性。過了這個季節,就再無棠梨花的身影。想要再品一品它的回甜隻有等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4.苦刺花炒蛋
摘苦刺花也是清明掃墓歸來必備的一件事,孩子們低頭摘黃花,大人們就一路摘苦刺花。
苦刺花是苦刺樹的花朵,白色的,每年3月就開花了,一直到清明之前,苦刺花都很嫩,可以盡情采摘,過了清明之後,氣溫一天比一天高,苦刺花的苦味越來越濃,不再适合食用。
苦刺花,分布于海拔1300~2500m的山坡、路旁
苦刺花中帶着苦字,的确,它的味道有點苦,需要先用水煮,然後撈出放涼水中搓揉,去再用清水再泡上兩天,三步之後,苦味去掉大半,才可以用來入菜。最家常最香的做法就是用它來炒雞蛋,其實很多野菜都無需精細的烹饪,用雞蛋一炒就非常美味了。
苦刺花炒雞蛋味道很香,入口微苦帶甜,口感柔嫩,可以品嘗到平時很難吃到的山野之味,至于有多好吃,你去看看當地的菜市場上,苦刺花有多好賣就知道了。
苦刺花炒雞蛋
除了野花,我們常吃的還有石榴花、芋頭花、南瓜花、茉莉花等等等等,雲南有豐富的關于花食的講究,各族民衆深谙這門藝術,吃法不勝枚舉,每一道都有其獨特的口感,每一種做法都能打開一種全新的味蕾體驗。
南瓜花湯
清炒石榴花
茉莉花炒雞蛋
其實,剛才說到的很多花不止雲南有,在福建、四川、貴州等地也有生長,隻是除了雲南之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也能吃,相信來雲南吃過一次之後,你會喜歡上它。
但這一類應季而生的美食,隻能是且吃且珍惜,歡迎遠方的你踏春而來,共享這一盛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