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薛寶钗真實人生

薛寶钗真實人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20:58:15
我們說,在《石頭記》中,薛寶钗是作者着力刻畫、着力描寫的一個人物。她自然是集衆美德于一身的人物。也是整部《石頭記》唯一的一個沒有任何瑕漬的人物。這自然是一個寄托着作者全部理想與信念的人物。 一、薛寶钗是健康美麗之人 第五回裡薛寶钗來到賈府,就對她進行了描寫: 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1

淑女典範薛寶钗

作者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雖然評論者說寶钗、黛玉兩個人,一個為“姣花”,一個為“纖柳”,她們兩人是各有其妙,是各有千秋,但是從作者用的詞“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來看,的确是林黛玉難以企及的。我們知道,清代封建士大夫所崇尚的是那種病态的“西施美”,是不該喜歡楊貴妃似的大度、豐滿美的,作者、批者也是對林黛玉是有着偏愛的,而在這種意識形态作用之下,還能夠從作者嘴中說出“人多謂黛玉所不及”這樣的話來,看來薛寶钗的容貌是美麗的,是具有健康之美的。因為她是跟黛玉截然不同的或者說是對立的兩種形象,一者是病态,另一者自然是健康。當然,在這裡隻是概寫。那麼,薛寶钗的容貌到底是怎樣的呢?第八回賈寶玉去梨香院探望薛寶钗病情的時候,對她進行了正面的詳細的描寫。 薛寶钗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绫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2

粉樹卧橋穿麗水

你看,她頭上挽了個小髻,穿着蜜合色的棉襖,玫瑰紫色的披肩,蔥黃的棉裙。更妙的是對她的容顔的描寫,“嘴唇”是不加修飾的自然地“紅”,“眉毛”是不加裝飾的自然地“黑”,臉是白色的臉,眼睛呢,是如水杏一般的晶瑩水靈的大眼睛,都是透露着自然的美麗,真是像李白說的那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通體來看,薛寶钗打扮得體端莊,穿着樸素大方,容顔自然美麗,是世間絕無僅有的美人坯子,也自然怨不得賈寶玉“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 二、寶钗是藏愚守拙之人 第八回在描寫了薛寶钗的外貌以後,适時的還對寶钗的性情特征進行了概括,用筆者的話說就是 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随時,自雲守拙。 作者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說,薛寶钗是少言少語,安于本分,随分從時的,人們都她說藏愚,她自己卻說自己是“守拙”。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薛寶钗就是這樣一位具有大智大慧之人,卻同時又是個善于“守拙”之人。她是“藏巧于拙,用晦以明”之人。如果說,林黛玉是聰明的話,那薛寶钗就是智慧。林黛玉是無法跟薛寶钗相比的,聰明,是耳聰目明,反映的隻是聽覺靈敏、明察事理,或者天資高、智力強,如果說是一種能力的話,那麼,智慧則是一種品質。而“藏愚守拙”,正是老子所說的理想人性的至高境界,是人通過修為所能達到的最高的境界,這樣的境界自然不是一般的聰明人所能達到的了。這樣的人,返璞歸真,歸真于道,一切無為而又“無不為”,應該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品質。林黛玉可謂聰明,作詩作詞,冠絕一時,自然是大觀園衆女子之中的絕無僅有的聰明之人。但也正是這樣的聰明之人,言語尖刻,鋒芒畢露,遇事搶進風頭,多愁善感,到最後成為人之衆矢之的,自然不是智慧之人,也不是“藏愚守拙”之人。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3

綠樹卧橋穿麗水

其實,作者在第五回的時候,已經在跟林黛玉性情的對比中,點出了這種品質。 寶钗行為豁達,随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钗去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钗卻渾然不覺。 正是因為寶钗是藏愚守拙,故而她的行為是豁達的,大方大度的,是随分從時的,她會審時度勢,也因此她就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也正是因為是一種品質,一種修為,故而,她自己是渾然不覺的。而林黛玉性情孤高,目中無人,故而,她不得人心。這應該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聰明與智慧的分别處。 三、寶钗是安分而賢達的 書中幾次提到寶钗的“安分”,安分,應該是指她安于大家閨秀的本分。那麼,大家閨秀的本分是什麼呢?一是做女工。在第四十五回寫寶钗每年秋天夜裡的事情。原來,每年到了天氣涼爽、夜裡時間變長的時節,她都要跟母親商議做些什麼針線活來。因為,白天裡要到賈母、王夫人那裡去省侯問安,還要到園中的姐妹那裡去走動走動,是不得空閑的。她每天夜裡做女工做到三更的時候才能休息。她作女工做得是很辛苦的。 二是照顧好老人。上面提到,她每天要到賈母、王夫人處去問安,還要到母親處去問安。晚上,還要跟母親商議家裡要做的事情。這應該是做子女的本分。正像批者所言,“商議”二字,是“将寡母訓女多少溫存活現在紙上”的,這樣的批語,一則表明了薛夫人教女有方,二則也表明了寶钗的懂事,知道分擔母親的家務,也表明了寶钗是安于自己做女兒的本分的。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4

粉樹卧橋繞木屋

三是不該做的事情不做。比如讀書,在四十五回就寫了她的一些精辟的言論—— 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是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起,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着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着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丢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隻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隻該做些針造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了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這段文字,指出了一下幾個問題:一是寶钗家裡是藏有很多世情小說的,是個讀書人家。二是怕看正經書,也喜歡讀一些寫人的性情的諸如《西廂記》之類的作品。三是大人管教的嚴格。家族大,兄弟姊妹多,也都是非常淘氣的孩子。兄弟姐妹們,也自然是喜歡填詞作詩的,自然也是喜歡看如《西廂記》這樣的世情小說,但是因為大人們管教的非常的嚴格,對子女嚴加管教,把書也都給燒了。沒有造成影響。四是讀書是為了明白道理,輔助國家,治理百姓。如果讀書不能明白道理的話,就不如不讀書。五是讀世情小說誤人子弟。讀一些撰寫世情的小說,是會使人改變自己的性情的,産生不好的影響,成為無可救藥之人。我們說,她的這些觀點都是非常正确的。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5

綠洲麗水繞木屋

在這段文字中,她還指出了作為女子不應做得兩件事情。一是不該認識字。二是不該作詩填詞。她的這種思想雖然傳統守舊,但是站在“讀書不能悟理”、“讀書壞了性情”的角度來講,還是有些道理的。其實,賈寶玉、林黛玉又何嘗不是因為讀了一些世情小說而沉入了“性情”的泥潭之中呢,這實際上指出了“世情小說”的危害。 至于說到“賢達”,表現之一就是,賈母因為喜歡薛寶钗的穩重和平,竟然想為薛寶钗親自操辦生日。二是在三十四回,當花襲人被賈寶玉無意裡踹了一腳之後,寶钗主動地拿着一粒藥丸給襲人送來,讓襲人敷上。更加重要的是,在對待林黛玉的态度上,就得到了體現。 衆所周知,自從薛寶钗來到賈府以後,林黛玉就把薛寶钗當作情敵一般的看待了。尤其是“金玉良緣”的說法傳播開來以後,林黛玉對待薛寶钗就更是變本加利地防範、挖苦甚至于打擊了。可是薛寶钗并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她每一次都是尋找合适的理由借故離開是非之地,避免了她與林黛玉之間的正面沖突,也保存了賈寶玉的臉面。每當林黛玉有什麼大的不是的時候,她總還是動之以理,曉之以情。每當林黛玉每次病症來臨的時候,她總是真心地去探望林黛玉的病情。她用真心對林黛玉進行勸導,最後,連林黛玉這樣的情敵也被感動了,林黛玉竟然也真誠地向薛寶钗袒露了自己的過錯——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6

沙洲麗水卧慘雪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隻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 “素日待人極好”,從與自己朝夕作對的情敵的嘴裡說出,應該不是阿谀奉承之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她真誠待人的結果,自然也是她善良地對待每一個人的結果。王熙鳳待她好,探春待她好,史湘雲也待她好,王夫人待她好,上下仆人丫環稱贊她,這自是薛寶钗賢達的結果。也自是她藏愚守拙的體現。 四、薛寶钗是睿智而知理的 薛寶钗是通曉情理的,這些具體表現在: 一是明人倫。上面已經提到,她孝敬老人,尊重老人。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7

紅樹卧橋繞木屋

二是知進退。在二十七回寫本來要找林黛玉,就逶迤地往潇湘館走來。當她忽然看見賈寶玉進去的時候,她就想到,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塊長大的,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的地方,是嘲笑、喜怒無常。他也深知,林黛玉素來是愛猜忌,好弄小性兒的。她想如果她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于是她就轉身回來了。其實,前文說過,每當賈寶玉、薛寶钗單獨相處的時候,不管是林黛玉來,還是史湘雲來,寶钗都是主動地走開的,她是知道自己的該進該退的。

關于薛寶钗的這樣的品質,批者曾站在書中通體安排的藝術角度做過這樣的評論。在二十回“史大姑娘來了”之後,批到:

凡寶玉、寶钗正閑相遇時,非黛玉來,即湘雲來,是恐曳漏文章之精華也。若不如此,則寶玉久坐忘情,必被寶卿見棄,杜絕後文成其夫婦時無可談舊之情,有何趣味哉?

這自然是薛寶钗知全身而退的表現。

三是明詩理。在三十七回裡,衆才女成立詩社,商量決定以白海棠作為吟誦對象的時候,薛寶钗說到,“不過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見了才作。古人的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寫情耳。若都是等見了作,如今也沒這些詩了。”在她看來,吟詩作賦,沒有必要一定親自看見才把它們作為吟詩作賦的對象,詩賦的本質隻不過是為了“寄托興緻、抒寫情感”,這是她對詩賦本質的認識。我們說,站在文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很有見地的。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8

綠樹木屋繞麗水

在四十二回衆人把畫大觀園的任務交給惜春以後,關于如何畫,薛寶钗提出了自己的認識——

“如今畫這園子,非離了肚子裡頭有幾幅丘壑的才能畫成。這園子卻是象畫兒一般,山石樹木,樓閣房屋,遠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這樣。你就照樣兒往紙上一畫,是必不能讨好的。這要看紙的地步遠近,該多該少,分主分賓,該添的要添,該減的要減,該藏的要藏,該露的要露。這一起了稿子,再端詳斟酌,方成一幅圖樣。第二件,這些樓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劃的。一點不留神,欄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門窗也倒豎過來,階矶也離了縫,甚至于桌子擠到牆裡去,花盆放在簾子上來,豈不倒成了一張笑‘話’了。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帶,手指足步,最是要緊;一筆不細,不是腫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臉撕發倒是小事。依我看來竟難的很。……” 這段話的總體思想是在畫畫前,要有總體安排,要胸有成竹,要有整體構思。然後具體地講了三點意見,一是布局得當。具體來講,就是根據紙張的大小,要解決好多少(對題材的删減)、主賓(主要材料與次要材料的确定)、添減(藝術上的加工)、藏露(涉及到主題的問題),這些自然是在畫畫前應該解決的問題。二是要用“界劃”。三是要插入人物。這些站在藝術上來說,是很有見地的。 四是知情理。上面已經提到過的薛寶钗對“讀書”的看法,就是例證。在七十七回,為了給王熙鳳看病,她主動從自己家裡拿來了上好的人參。在王夫人跟前,寶钗表明了自己的物理觀,她說,“這東西雖然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衆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這表明,在親情面前,寶钗是知道物盡其用的道理。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9

墨山墨樹加墨水

至于說到寶钗的“睿智”。二十七回就可以得到例證。紅玉暗戀上了賈芸,紅玉與墜兒在談論這件事情。寶钗外面正好聽見她兩人的談話,就大吃一驚,想到——

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盜的人,心機都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裡,他們豈不臊了。況才說話的語音,大似寶玉房裡的紅兒的言語。他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鑽古怪東西。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如今便趕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看來,她是深知奸淫狗盜之人的心計的,她也深知紅玉的性格的,她也知道人急了會造反、狗急跳牆的,于是,她就聰明地使用了個“金蟬脫殼”的方法,擺脫了這場是非之争。

總的來講,薛寶钗是作者贊揚的唯一的一個人物,是集諸多美好品質于一身的一個人物。批者在第三十七回也提出了這個問題,批語是“薛家女子何貞俠,總因富貴不須誇。發言行事何其嘉,居心用意不狂奢。世人若可平心度,便解雲钗兩不暇。”(蒙回末總批)

意思是說,寶钗是非常堅守貞操和俠義的,她的說話、行事是非常值得人們贊揚的,她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但是,她是不嬌狂,也是不奢嗜的。如果世人能夠用平常之人的心态去對待、揣度的話,就可以知曉湘雲、寶钗兩人是沒有瑕漬的。這應該是對薛寶钗的最大的肯定和贊揚。

薛寶钗真實人生(紅樓解密薛寶钗)10

老樹新枝卧漁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