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情隐藏在景物中,這一類詩我們見得太多了。
而一首議論詩,也追求含蓄,這卻很少見。
晚唐詩人陸龜蒙的《别離》,就是這樣一首詩。
詩人看似在表明觀點,其實隐藏了很深的感情。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别間。
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顔。
蝮蛇一蜇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别何足歎。
嗨,這首詩也太簡單了,不就是表明大丈夫應該有建功立業的志向嘛。
您是不是也這樣理解?
那我們一句句來讀,看看詩人是不是表達這種感情。
陸龜蒙,号甫裡先生,圖為陸龜蒙之墓
- 1、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别間。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大丈夫不是沒有眼淚,隻是不願在離别的時候流淚。
您感覺奇怪嗎?
這裡有兩個問題:
(1)離别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流淚?
古人離别,肯定很傷感,流淚很正常啊,幹嘛大丈夫就不能落淚。
(2)那麼,大丈夫要在什麼時候才能流淚?
這個問題很隐晦,讀者一般容易忽略。
詩人悄悄地用了“非無淚”三個字,這說明大丈夫是有眼淚的嘛!
有一句話很類似:“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我們帶着這兩個問題往下讀。
陸龜蒙
- 2、杖劍對尊酒,恥為遊子顔。
杖劍,就是持劍。
遊子顔,指離别時愁苦的容顔。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大丈夫喝離别酒的時候手持長劍,以滿臉離愁為恥。
喝離别酒的時候為什麼要手持長劍?
可以想象,這是一邊喝酒一邊舞劍。
您看,大丈夫是不是很潇灑?
喝離别酒,不僅沒有愁容,而且還要舞劍,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這裡回答了前面的一個問題:離别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流淚?
因為流淚不是大丈夫所為,大丈夫應該以滿臉離愁為恥。
簡單點說:離别時,你如果流淚了,那麼你就不是大丈夫!
緊急聲明:這是詩人的邏輯,不要罵我,和我沒關系!
既然大丈夫在離别時不能流淚,那麼什麼時候才能流淚?
接着看後兩句。
蘇州保聖寺,陸龜蒙曾居于此
- 3、蝮蛇一蜇手,壯士即解腕。
一旦被蝮蛇咬傷手腕之後,當斷手臂就要斷,壯士決不躊躇。
這很奇怪。
剛才不是說離别嗎,怎麼突然又說被蛇咬了?
很多人認為,這裡用了比喻或者比興的手法。
其實并沒有。
詩人是用一根“隐線”把整首詩串起來的。
這根隐藏的線就是我們提的問題:大丈夫什麼時候才能流淚?
大丈夫被蝮蛇咬了,可以流淚嗎?
不能!
大丈夫不會猶豫,更沒有流淚的時間,而是要果斷斬斷手臂。
大家看,詩人連續用了兩次鋪墊:
(1)即使離别,大丈夫也不會流淚;
(2)即使被蝮蛇咬傷,大丈夫也不會流淚。
那麼,大丈夫要在什麼時候才流淚呢?
我們接着往下讀。
重修後的陸龜蒙墓
- 4、所志在功名,離别何足歎。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大丈夫的志向在建功立業,離别有什麼值得歎息的?
看起來很簡單,好像就是說:大丈夫要有建功立業的志向,不能被兒女情長所羁絆。
您也是這樣理解的,對吧?
其實這隻是表面。
這兩句話隐藏了很深的感情!
關鍵就在“歎”字!
既然離别不值得歎息,那麼“什麼”才值得歎息?
詩人告訴我們了,“所志在功名”!
也就是說,詩人認為“功名”才值得大丈夫歎息。
很奇怪,建功立業不是大丈夫的志向嗎?
這是好事啊!為什麼大丈夫還要歎息?
您可以想一想:大丈夫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為建功立業而歎息?
是不是隻有這一種情況?
壯志未酬!
隻有大丈夫沒有實現建功立業的志向,他才會歎息!
這,才到了男兒的傷心之處!
這,才是大丈夫流淚的時候!
陸龜蒙紀念館
我們回頭來看這首詩。
首先,詩人先設定了一個條件:大丈夫是有淚的,隻是沒有到流淚的時候;
其次,詩人巧設一次鋪墊:離别雖然很痛苦,但不是大丈夫流淚的時候;
然後,詩人再設一次鋪墊:被蝮蛇咬,這也很痛苦,但仍然不是大丈夫流淚的時候;
結尾,詩人再和離别對比,委婉地表明大丈夫隻為功名而歎息,這才是大丈夫流淚的時候。
您現在應該明白了吧!
詩人其實是想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之情!
但他把這種感情隐藏得很深。
他是這樣來隐藏的:
(1)先點明自己有痛苦之情;
(2)再分别用“離别的痛苦”和“被蝮蛇咬的痛苦”來做鋪墊,把自己的痛苦之情“堆”得非常高;
(3)結尾,再巧妙地和離别作對比,“無意”中向讀者透露出他正在“為功名而歎息”,還讓讀者自己思考歎息功名的原因。
這首詩的感情夠不夠含蓄?
一首議論詩,能寫得如此耐人尋味,非常少見!
我認為這首詩構思新穎而且嚴謹,很值得我們學習。
您認可我的觀點嗎?
歡迎留言一起讨論哦。
我是沉于古詩,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