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簡稱青藏線,是一條連接青海省西甯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國鐵Ⅰ級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青藏鐵路由西甯站至拉薩站,線路全長1956千米,其中西甯至格爾木段814千米,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千米;共設85個車站,設計的最高速度為160千米/小時(西甯至格爾木段,現實際運行速度為140千米/小時)、100千米/小時(格爾木至拉薩段)。
青藏高原交通閉塞,物流不暢,高原人隻能長期固守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直至1949年,整個西藏僅有1千米多便道可以行駛汽車, 水上交通工具隻是溜索橋、牛皮船和獨木舟。美國現代火車旅行家保羅·索魯在《遊曆中國》一書中寫道:"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20世紀50年代,中央決策:要把鐵路修到拉薩。
青藏鐵路一期工程長約846千米,東起高原古城西甯,穿過崇山峻嶺,越草原戈壁,過鹽湖沼澤,西至昆侖山下的戈壁新城格爾木,鐵路沿線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國第一條高原鐵路。1958年分段開工建設,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車。國家用于西藏發展的重點物資絕大部分是通過這條鐵路轉運至西藏的,沿線各族人民譽為團結線、運輸線、幸福線、生命線。
随着國民經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不斷加快,這條鐵路的運輸能力已遠遠不适應需求。經過鐵道部組織的精心論證,國家計委于1999年11月,對青藏鐵路西格段擴能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作了批複,2000年年初,随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上萬名建設者彙聚于此,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擴能改造工程建設。青藏鐵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為格拉段入藏鐵路的修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詳實的技術資料。
青藏鐵路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當年完成投資11.877億元,格爾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線改造完成,2002年完成投資53.258億元,6月29日開始鋪軌,年底順利到達昆侖山。
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币;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53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16萬延長米;涵洞2050座、37662橫延米;隧道七座、9074延長米。2006年7月1日9:00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2014年8月15日,青藏鐵路重要支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開通運營。
青藏鐵路采用了我國研制的世界首列高原高寒動車,車上辦公、急救及生活設施齊全。該車設計安全、可靠、舒适、環保,可在高寒、缺氧的環境下正常運行。列車配有高原供氧系統,采用整倉加氧,該系統可根據車内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自動控制制氧機的運作,使空氣中氧氣的濃度始終保持在人體舒适的水平上,克服旅客的高原反應。對突發、急症病人,該車還設有醫療急救室,可及時進行診療。為保護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環境,該車設有真空集便裝置和污水、污物箱,所有廢水、污物均統一收集,統一排放。進氣系統為全新結構,可防風雪風沙的進入,非電器件均采取了防紫外線措施。車内設有會議室和配餐室,配餐室内設有微波爐、飲水機、電冰箱等現代化的廚房設施。該車還加裝了先進的故障診斷、檢測系統、GPS電子地圖、攝像、影視系統、路軌情況檢測裝置等。
青藏鐵路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最高的火車站,最高的鋪架基地,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最高的高原凍土隧道,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高原凍土鐵路最高時速,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 。
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對改變青藏高原貧困落後面貌,增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促進青海與西藏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有利于促進西藏在工業、旅遊業等産業的發展,優化西藏的産業結構,實現中國地區經濟的平衡、協調發展;有利于西藏礦産資源的開發,發揮資源優勢;有利于降低進出西藏貨物的運輸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對外開放,加強與其他地區及國外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場機制的發育和人們市場意識的增強,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進中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有利于中國邊疆的穩定和國防的加強;有利于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體現和國家政權的鞏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