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文章,小野講了登山杖的使用,探索魚去買登山杖,結果鬧出個“烏龍”,一起來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Part.1
小 野 談 裝 備
登山杖和健走杖有什麼差異?
二者主要在起源功用、外觀設計、使用方法三方面有差異,其中外觀設計是最直觀明顯的。
起源功用:健走杖又叫北歐健走杖,起源于北歐滑雪,它為健身健走設計;
登山杖是登山攀爬時使用的輔助器械,手杖、拐杖等很早就被人們使用,後被引入登山界在山友中廣泛流行。
健走杖主要應用于海拔3500米以下平坦的路面或山地使用;
登山杖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減輕身體負荷、保護膝蓋,多應用于高海拔缺氧、低溫冰雪、各種堅硬的岩石、石礫的地面。
外觀設計:登山杖采用簡單的環形腕帶;健走杖是穿戴式腕帶,并以按壓式紐扣裝置與杖頭連接。
登山杖底部金屬杖尖配有圓形減震頭,采用多節可調節設計,并帶有泥托、雪托;
健走杖配備“小靴子”式的減震頭,因大多在平坦路面使用,基本取消了杖托設計,采用整根不可調節結構。
使用方法:登山杖的使用以抓握手柄為主,在平地行走、上下陡坡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詳見徒步、爬山,為什麼都要用登山杖?)。
健走杖使用方法與其不同,它要求使用者肩關節能夠前後擺動,加大擺臂的幅度,以增強健身效果和防護作用。
平路行走,後腿蹬直,前腿後腳跟着地,雙臂擺開,手杖的支撐點在身體兩側稍靠後的的地方,杆體斜着推動身體大步前行。
Part.2
小 野 談 裝 備
登山杖的結構和類型是怎樣?
登山杖結構簡單明了,通常它由手柄、腕帶、杖杆、杖托、杖尖、杖尖套幾部分組成。
需重點說明的是杖托。它是杖底一個“碗裝”結構部件,雖不起眼,但不可或缺。它增大杖尖受力面,防止登山杖插入雪中、岩石中難以拔出情況的發生。
根據不同的分類标準可将登山杖分為不同類型。
按手柄類型可分為軟木、EVA泡綿、橡膠、塑料5個材質,每種材質有各自優缺點。
EVA和軟木手柄用于中高檔登山杖,而橡膠或塑料手柄用于低端入門級登山杖,它們雖然不吸汗,但耐磨有彈性。
使用者應根據應用場景選擇不同手柄的登山杖,如果野外長途跋涉,為防止手掌磨出水泡,貼合性和耐用性要優先考慮,這時選擇EVA泡棉或軟木材質較好。
杖杆類型:杖杆是登山杖的核心支撐,其材質直接決定登山杖的重量和耐用性。常見的材質有鋁合金、碳纖維、钛合金。
钛合金輕便耐用,缺點是貴,市面總量偏少;碳纖維杖杆輕便有韌性,主要成分為碳元素,有燃點低、耐熱性差的缺點;鋁合金的價格便宜,結實耐用,但相對較重。
按鎖定方式可分為内鎖、外鎖、混合鎖三種類型。
内鎖:通過旋轉使内部部件膨脹,進而在内部鎖死登山杖,優點重量輕,但存在易被沙粒卡住的風險。
外鎖,通過外部箍緊來鎖緊登山杖,操作簡單結實耐用。已成為市場主流鎖死系統。
混合鎖一般用于折疊杖,主體部分采用旋鈕式内鎖,在手柄處采用外鎖将伸縮杆鎖死。這樣的設計便于攜帶,但支撐性和強度差一些。
Part.3
小 野 談 裝 備
登山杖的選擇: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價格最貴的登山杖可能是最好的登山杖,但最好的登山杖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登山杖。它的選購可從個人體型、使用的場景,品牌、及購買預算等進行考量。
比如你是個子較高、較重就選擇杖杆長、承重力大的登山杖;如果是長途山地徒步,就要選擇貼合性好的EVA泡棉手柄、碳纖維登山杖,如果僅是一般性的休閑徒步,普通手杖就能滿足需求。
國外品牌:LEKI德國著名手杖品牌,70多年的曆史,走的是高端路上,主要供應賽事。其産品涉及登山、滑雪、多個領域,全世界有超過300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最出色的速度賽滑雪隊都在使用LEKI的雪杖。
▲老鷹杖--已停産
▲黃金杖(右)--耐用 親民
Black Diamond黑鑽,它從後院裡簡單的一塊鐵砧和鐵錘發展成橫跨美、歐、亞三大洲的跨國公司。它産品不僅限于登山杖,還有滑雪杖、滑闆、頂燈、戶外服裝等。
國内品牌:比較知名的登山杖有探路者、開拓者、魯濱遜、MBC等。
探路者:成立于1999年,是本土品牌,它專注于戶外領域,走大衆路線,主要以男裝、女裝、鞋子、背包、裝備、配件等。
開拓者,國産品牌,專注登山杖,品類衆多,主要覆蓋徒步、露營、旅行、休閑等多個系列,産品暢銷全球三十多個國家。
關于登山杖的結構、類型和選購就分享到這,之後我們會對市面銷售的登山杖品牌進行盤點,歡迎您繼續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