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思維是什麼?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萬個産品經理有一萬個想法。用戶觀察、觀察用戶是鍛煉産品思維的好方法。
目錄:
産品思維是什麼
- 産品思維是什麼;
- 如何鍛煉産品思維;
- 一個小故事來做栗子。
産品思維是什麼?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萬個産品經理有一萬個想法。
搜狗CEO王小川在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說過,産品經理是站在兩個十字點交叉線上,一條線是科技和人文的交彙點;另一條線是要用戶和技術實現的交叉點,這兩條線是互相沖突的,産品經理需要平衡好用戶的需求和實現的能力,不是通過中庸解決,而是兩條線都要做到,這就是産品思維。
1. 定義
我認為産品思維的核心是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全流程閉環,不斷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平衡用戶需求、商業利益、技術實現。
專注于發現問題的可能是QA(測試),深入分析的可能是數據挖掘,解決問題的可能是研發,但全流程閉環的是産品經理。
工作内容的完整性可提升幸福感~
産品思維的四要素是用戶、場景、目标、任務,總的來說就是什麼樣的用戶,在什麼場景下,産生什麼目标,需要通過哪些任務來完成這個目标。
圍繞着問題的解決方案,用戶、場景、目标、任務互相管理,互相影響。通過産品、運營、數據分析小夥伴們的良好協同,可高效高質的落地噢。待會通過一個栗子,我們來再熟悉下。
2. 産品思維的重要性
良好的産品思維,幫助産品經理們不斷了解、滿足用戶需求,在滿足的過程中持續叠代、改進産品,借由産品創造更多的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
互聯網創業者一般要過“三關”:産品關、市場關、管理關,通常來說,産品是一,市場和管理是零。一如果立得住,可以把它變成一百萬、一千萬,但一如果立不住,所有事情都等于零,所以産品是互聯網創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産品決定了很多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前阿裡大文娛董事長俞永福
生活之中産品思維可以幫我們擺脫迷茫,尋找方向。不要一直問為什麼受傷害的是我,要想「出了問題怎麼解決」。
通過産品思維的一點一滴積累,讓我們身邊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如何鍛煉産品思維産品思維,可以是先天就有,也可以是後天習得,終身成長在堅持不放棄。
鍛煉産品思維的方法,簡單說三種吧。
- 理論先行–跟随行業大牛的腳步,書書本本的精讀一些,為後期實踐積累經驗;
- 推薦蘇傑的《淘寶十年産品事》,大樹非一天長成,透過淘寶成立十年來經曆的重大變化,核心産品設計以及背後思考,深挖産品思維精髓;
- 持續深入–選擇一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并有适當實踐,比如運營一個公衆号,維護一個社群等;
- 用戶觀察–把自己當作用戶,了解用戶,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體驗、多一些思考。
發現需求、發現問題的過程并不容易,需要足夠多耐心并能夠承受挫折,才能敏銳的抓到用戶需求和找到好的解決辦法,有耐心并承受挫折的過程,其實也是鍛煉産品思維的過程。
一個小故事來做栗子這個小故事改編自我的親身經曆,讓我明白了「把自己當用戶」和「忽略用戶」所帶來的用戶觀察巨大差别。
1. 通過栗子來實踐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坐标北京,新入職場的小藍,小綠,沒有垃圾分類常識的互聯網産品汪萌萌,打醬油的是他們的前輩小黃、小灰。
昵稱來源及背景介紹:
存放廚餘垃圾的綠色垃圾桶(具體分類看下方),昵稱小綠。
存放可回收垃圾的藍色垃圾桶(具體分類待會揭曉),昵稱小藍。
存放日常垃圾(紙張、筆、塑料袋等)的灰色垃圾桶,昵稱小灰。
存放餐餘垃圾(餐盒、一次性筷子、果皮)的灰色垃圾桶,昵稱小灰灰。
故事一:
周一中午12點,萌萌帶着美味的飯菜前往茶水間加熱。微波爐設置好時間,萌萌趁着這個空隙發現了顔色靓麗的小藍、小綠,看起來是顔值很高的新夥伴呢。
午飯過後,萌萌帶着隻剩雞骨頭的飯盒前來茶水間洗碗。以前茶水間隻有小灰和小灰灰,那骨頭肯定放進小灰灰裡就好。今天小灰灰不見了,出現的是小綠、小藍、小灰。一時間萌萌真是懵圈了,是選擇小綠,還是選擇小藍?
咦,小藍、小綠好像有自我介紹。小藍小綠身高1.2米,萌萌身高1.6米,鬥大的「廚餘垃圾、可回收物」看到了,下方貌似還有詳細說明,站着看不清楚,彎個身子試試,原來是這樣:
小藍:可回收物,包括玻璃類、紡織類、金屬類、塑料類、廢電器電子産品、廢紙類。
小綠:廚餘垃圾,包括殘枝落葉、菜梗菜葉、果皮、茶葉渣、骨骼内髒、剩菜剩飯。
啊,這下清楚了,萌萌快速地把雞骨頭丢給了小綠。
故事二:
下午四點陽光正好,萌萌帶着廢紙和擦桌子的衛生紙,路過茶水間。啊,廢紙和用過的衛生紙,該選擇小灰,還是小藍,小綠呢?
第一感覺是小藍,但又帶着些不确定。萌萌再次彎腰,盯着圖文并茂的說明好一大會兒,抱着循環利用為環保的美好願望,略有疑惑的小藍和小灰之間,最終選擇了小藍。
經過一天的适應與學習,萌萌對垃圾分類依然懵圈,每次都要猶豫三分才好像能選個貌似正确的垃圾桶。
2. 分解四要素
用戶:互聯網産品汪,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缺乏垃圾分類知識——簡稱小白;
場景:室内、時間充沛、陽光充足;
目标: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争做環保達人;
任務:通過學習逐步牢固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快速将垃圾各歸其所。
3. 産品優點&問題
透過故事和靓照分享,讓我們看看小藍小綠有哪些優點與不足。
看見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優點噢,彩虹屁時時走起~~
優點:
- 對比無分類說明的桶子們(下圖),小藍小綠自帶分類說明,圖文結合,門檻降低些;
- 對比下方,手可能會接觸到垃圾桶,小藍小綠底部有踩踏闆,輕松完成一次抛物運動;
- 小藍小綠們自帶大輪子,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移動性、自由度More,保潔阿姨們的最愛~
圖片源自網上
不足:
産品的信息架構不完善,造成新手用戶獲取信息困難,處理時間過長,具體有以下内容:
- 最重要的子類明細的圖和字過小,蹲着貼近20公分才能看清楚,學習成本過高;
- 品牌名稱、分類标識、子類明細在桶面布局過于緊湊,信息量過大影響閱讀;
- 品牌名稱與分類标識有中英文,子類明細隻有中文無英文,信息形式不統一。
運營側,從2個明确分工的桶子變成3個略帶重複的桶子,對于新手入門有點南上加南啊。
如果用戶群體有新手有老手,得多照顧下前者嘛,學習才能更快樂~
3. 解決方案
問題已經确認,讓我們來掰開一片片洋蔥,分析下為什麼。
垃圾分類對于大家、對于社會是一件大好事,但對于不分類、扔完即走的日常習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改變用戶習慣需要宣導、逐漸培養(疫情期間全民帶口罩屬于特殊事件); 垃圾分類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需要百年之後才見證,對不少人缺乏吸引力、成就感; (最難)垃圾分類的學習成本比較高,有些分類存在一定的歧義和難度,百度搜索小龍蝦是什麼垃圾,有1180萬條數據。
4. 解決方案
為了滿足小藍小綠的願景「給子孫後代留一片藍天」,為了更快更簡單地幫助新手入門,平衡商業利益,解決方案是:
産品側:
- 調整桶的信息布局,将品牌名稱加大字号、去除英文名稱後,以簡約方式置于底部,保障品牌曝光。如果想加英文名,建議修改為10個字符以内的英文單詞,簡潔好記。
- 分類标識、子類明細上移,且兩者保持間距,各自突出,既能方便專家老手,也照顧新手小白。
- 子類明細的文字說明加大字号。同時在垃圾桶上方增加圖文/電子說明,方便高個子人群從上方查找關鍵信息,降低學習成本。
運營側:
- 參考類似消消樂的分類連連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熟悉垃圾分類知識;
- 參考駕考寶典的垃圾分類寶典,加強訓練幾天;
- 保持垃圾桶的清潔衛生,保持高顔值,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改變世界,可以從身邊事一點一滴做起來~~~
以上
本文由 @涼涼Lx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