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府的書房内,趙匡胤手執《烈祖開基錄》,聚精潛讀。這是南唐滁州刺史王顔(似乎就是趙匡胤攻讨滁州時的那位刺史王紹顔)所撰的史書。書房外,仆人們正将一個個沉甸甸的竹箱擡進屋内。箱子裡裝的并非金銀珠寶,而是滿滿的幾千卷書。
南唐烈祖李昇
這些年來,趙匡胤重新撿起讀書的習慣,即便在軍中也手不釋卷。三次讨伐淮南,在征戰之餘,他還特意令人收集當地的書籍,《烈祖開基錄》就是其中一部。
烈祖,乃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廟号。這部史書記述了整個吳國和南唐建國初年的曆史,是當時的東南地方“現代史”。從南吳到南唐,從楊行密到徐溫再到李昪,江南地區由武人立國到揚文抑武,其恢複秩序、遏制叛亂的經驗,其矯枉過正導緻南唐武力不振的教訓,在那個時代真可謂發人深省。
趙匡胤從小對咬文嚼字毫無興趣,但從辛文悅、王樸、窦儀、趙普身上,他似乎明白了書的另一種讀法。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随着閱曆的積累,對亂世治平的思考,對救世良方的尋覓,迫使他重新回到書叢中。他希望從前人的軌迹裡,尋找到國家的出路和前途。
趙匡胤正看得津津有味,忽聽書房外一陣吵鬧。他趕緊起身而出,隻見幾名宮中使臣正在張牙舞爪。他們奉了郭榮之命,特來檢查趙匡胤帶回的箱子裡,到底裝了什麼玩意。
趙匡胤心頭一緊,看來自己低調運回的幾車箱子,早就被人盯上,向主上打了小報告。
使臣蠻橫地掀開一個個竹箱,可裡面除了書,連半個銅子兒都沒找到。大失所望的使臣惡狠狠地瞪了趙匡胤一眼,怏怏而去。
武将時期趙匡胤(劇照)
萬歲殿裡,郭榮聽完使臣報告,陰鸷的臉上露出一絲莫名其妙。從千裡之外費這麼大力氣,就運回幾大車書?!郭榮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他急忙把趙匡胤召入宮中,大惑不解地問道:“卿是朕的禁軍将帥,又是封疆大吏,當務之急乃是整備堅甲,訓練利兵,運這些書回來做什麼!”
趙匡胤咧嘴一笑:“臣沒有奇謀良策來輔佐陛下,卻擔當如此重任,所以臣總是怕把事情搞砸了。這次特地運了一堆書回來,就是想開闊一下眼界,長長見識。”
聽了回答,郭榮若有所思,看似贊許地點點頭,說了一個字:“善。”
武夫趙匡胤讀書廣智,郭榮感到欣慰,更感到安心。
郭榮雖然費盡心思扶持毫無背景的趙匡胤,以制衡禁軍諸位大佬;但還是怕終有一天,他會起來造反。這并不是郭榮小心眼,而是在“權反在下,下淩上替”的年代,每位皇帝不得不防範的問題。
柴榮
現在趙匡胤要讀書,太好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趙匡胤早晚會被書本裡的忠義所道德羁絆。這樣他就不會造反了吧……
郭榮長長松了一口氣。
出了宮城正門明德門的趙匡胤,卻在一邊走一邊擦汗。
幸好運回來的是書,要是别的東西,搞不好這會兒腦袋都搬家了。趙匡胤又想起李景送來的三千兩白金。現在想想,别說三千兩,就是自己私扣三兩,郭榮也早治罪了。
伴君如伴虎!趙匡胤領略了其中滋味。他本來感激郭榮的知遇之恩,如果沒有郭榮,現在的自己還不知在哪裡混飯吃。可一切溫情都被吓醒了。趙匡胤又想到編練殿前諸班時,自己上下其手扶植勢力,越想越後怕,擦汗的手隐隐發抖。
突然一陣寒氣襲來,有人重重地拍了趙匡胤的肩膀一下。趙匡胤吓得一個激靈,趕忙回頭。來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現在最想見的人——節度推官趙普。
趙普
——表忠。趙普給趙匡胤出的這個主意,道理很明白:高平一戰,您忠心耿耿,才幹出衆,所以得到主上的信任和重用。這幾年,您編練殿前諸班,從征淮南江北,才幹倒是日益顯露,可是忠心呢?對主上而言,如果不夠忠誠,才幹越出色反而威脅越大。
如果威脅過大,不用等到狡兔死,走狗也要烹。
趙匡胤默默點了點頭。确實,這兩年自己統兵在外,威風八面,可是真正在郭榮面前表忠的機會反倒越來越少。如今該怎麼辦?
趙普微微一笑,用手向東北方向指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