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奧斯卡頒獎季的熱門影片,《JOJO的異想世界》以小朋友JOJO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在納粹德國,他眼中所見親身經曆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二戰背景下,十歲男孩jojo和母親生活在一起。jojo是一個擁護希特勒的狂熱份子,在他想象的世界裡,希特勒是他的朋友,陪伴他幫助他和他一起做很多無厘頭的事情,像他一樣天真可愛。而事實上,jojo的媽媽(斯嘉麗 飾)秘密為抵抗軍工作,而且在家中偷偷藏着一個猶太小女孩......
小說改編的電影《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Jojo Rabbit)明刀明槍地以“反憎恨(的)諷刺劇”作為宣傳标語,明顯地是在搭時事課題和當今好萊塢主流意識的便車。影片推出後,大體上評價不錯,不少人将之視為來屆奧斯卡熱門電影之一,但也有批評的聲音。雖是以二戰時期充滿種族仇視的納粹德國(也或許是德國占領下的奧地利德語區)為背景,但因為以兒童為視點,及大體上采取描繪小男孩喬喬的内心世界與外在環境和事件的互動的手段,因而一定程度架空了戰時的肅殺氛圍與克難生活。所以首先不要将對嚴肅的戰争正劇片的要求(通常着力于描寫戰場上或戰時平民生活的殘酷現實,和/或對戰争及驅動或包裝戰争的權力、貪婪、偏見與仇恨的深刻審辨)強加在此片,以為故事不夠慘,批判不夠兇,就浪費了其題材。跟多數德意志民族小孩一樣,他自小就被洗腦,崇拜希特勒及反猶太人。但影片沒有把他的相關精神面貌、言語及行為描寫成“小大人”的模樣,而是從兒童的邏輯和世界觀出發,營造出整部電影的奇幻、童話式的風格――即兒童對世界的認知的具象化。其中,電影作者對原著小說最重要的改動,就是安插由導演本人飾演的老天真、滑稽版希特勒。這就是片中喬喬的小腦袋瓜裡幻想出來的人物,其言論和觀點其實是喬喬對納粹思想和政策的孩子氣理解。
這位希特勒甚至可以被視為喬喬内心世界裡的替代父親。在小男孩的成長過程中,他渴望一個能作為自己的模仿對象的父親,來引導自己去認識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因為他所接受的教育,領袖成了父親的替代形象,盡管那是用自己的童知童趣來塑造的一個怪裡怪氣的形象。
可是,在這幾乎每個出場的主要成年男性角色都是納粹分子(包括那個已經開始暗中懷疑納粹思想而兩度暗助喬喬的德國軍官)的片中世界裡,最終讓喬喬跨過成長的門檻的,是兩個主要女性角色――暗中支持地下反抗組織的母親,和躲在家裡令喬喬從又懼又恨,到心旌搖曳的猶太少女,以女性的溫柔和堅韌,開啟了喬喬心中的“第三把聲音”――家、良心和自由的呼喚。
“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會感覺肚子裡有蝴蝶在飛舞。”
戰争時代,愛能教你宇宙星河和人心萬物。
“Find a lover,make him suffer,and trust without fear."
很感慨電影的最後,導演呈現給觀衆的話。
”Just keep going, no feeling is final."
如果電影有意義,那這就是它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