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開展兒童參與式活動?明确自我角色定位,不管在策劃活動還是帶領活動中,放下自己“專業”的帽子,清晰自己身份,明白自己隻是孩子的同行者,那麼從策劃到帶領,都會從服務對象出發,對他們多一些認可、接納如此一來,看待問題的角度、處理的方式或許截然不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設計開展兒童參與式活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明确自我角色定位,不管在策劃活動還是帶領活動中,放下自己“專業”的帽子,清晰自己身份,明白自己隻是孩子的同行者,那麼從策劃到帶領,都會從服務對象出發,對他們多一些認可、接納。如此一來,看待問題的角度、處理的方式或許截然不同。
從服務需求出發,而需求又分為規範性、比較性、表達性和感受性需要。通常兒童青少年的成長需要聚焦在社交、情緒、行為等方面,依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成長細化服務主題和内容,從而選取合适的介入形式。
注重服務形式與帶領方式,策劃活動形式時要注重兒童青少年的參與。學習吸收率金字塔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其中被動學習包括聽講、閱讀、聽與看、示範和展示,這種學習留存率大概在5% -30% 之間。而主動的學習方式比如小組讨論、實作演練、教授别人、立即應用,這種形式留存率大概在50% -90% 之間。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應盡量選擇能夠讓兒童青少年主動參與學習的方式,比如情景模拟、小組讨論、辯論賽、曆奇、小老師等,一方面形式新穎有趣,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度和吸收度高。
精心進行環境設置,很多時候可能會忽視活動現場、環境道具等布置,以為拉個橫幅擺個桌椅就能開展活動。其實如果想要更好地達到活動效果,還需要精心準備設置環境。比如安全隐患的排除、留言牆的設置、空調的開放、牆面資料的張貼、讨論環節大白紙的準備等,都能夠影響到服務對象的投入感。
評估方式多樣化,比如角色扮演、現場問答、遊戲中測驗等。現場分享屬于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社會工作者需要通過分享的技巧,引導參加者将活動體驗與主題相聯系,促使參與者之間相互學習,以更高的熱情投入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