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正街模式開創者

漢正街模式開創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8:33:24

漢正街模式開創者?查看: 0 調整字體 昨日,武漢市漢正街多福路上,車來人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漢正街模式開創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漢正街模式開創者(1.2萬商戶頑強堅守)1

漢正街模式開創者

查看: 0 調整字體

昨日,武漢市漢正街多福路上,車來人往。

顧客在漢正街布匹店看貨、洽談生意。

熊偉工作室的設計師正在設計男裝。

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井然有序。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洋 盧平川 通訊員朱玲萍 圖片攝影記者梅濤

窄窄的巷子縱橫交錯,人潮湧動,“扁擔”肩挑背扛,“面的”來回穿梭。

這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漢正街常見的場景。

昨日,記者來到漢正街,眼前的一切大為改觀。主幹道利濟路、多福路、友誼南路交通通暢,沿線商家門面整潔,井然有序。

2011年元月17日的一場大火後,武漢市痛下決心:對漢正街進行綜合整治、整體搬遷。

近5年,随着大批傳統市場關閉搬遷,武漢市三環線以内全面“禁貨”,全國電子商務風起雲湧,漢正街的經營空間、物流手段、交易渠道等面臨重重沖擊,傳統的“三現”(現場、現貨、現錢)交易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武漢市漢正街管委會最新統計顯示:自2011年啟動整體搬遷改造以來,在漢正街1.67平方公裡的核心區,經營面積從200萬平方米萎縮至110萬平方米。原先的2.7萬商戶,一大半遷往漢口北和漢川等地。目前,仍有1.2萬商戶留在漢正街打拼,其中八成從事服裝及相關行業。

在困境中拼搏,在堅守中創新。如今,漢正街靓仔男裝在全國異軍突起,“天下第一街”正在涅槃中轉型升級。

倉庫設在三環外

臨街隻設旗艦店

多福路龍騰第一大道紅寶石座29号,是彭東山、付臘英夫婦的“維多利”布匹行。

這是去年9月新開的旗艦店,兩層,300多平方米,做靓仔男裝布料的二批代理,涉及湖北、廣東、江蘇、福建4個省的業務。

旗艦店臨街,不時有客商進來,夫婦倆笑臉相迎,引進展示間看樣品,在洽談間喝茶、聊天,一樁生意就敲定了。

倉庫設在三環外的東西湖,客戶要貨,彭東山一個電話打過去,那邊立即裝車,發往指定地點。“這樣省了不少事。”付臘英介紹,現在物流和倉庫全部外遷,旗艦店用來展示和交易。

1990年,外地來漢的彭東山、付臘英在漢正街相識,合夥做生意、結婚,1998年開始在金昌商業城經營男裝布料批發,就近在大夾街租下一間倉庫。“那些年,将布料弄進來很不容易。”付臘英回憶,淩晨5點,大貨在江邊下貨,先用闆車拖到大夾街,再請“扁擔”一點點運到金昌商業城,如同螞蟻搬家。與客戶成交後,還要請“扁擔”和闆車搬出去,物流成本大大增加。

如今,在龍騰第一大道,像“維多利”這樣的旗艦店有10家。

随着物流倉儲陸續搬離,“肩挑背扛”的生意越來越差。在漢正街做了20多年“扁擔”的紅安人鐘思利說,“扁擔”最多時有2萬人,現在僅剩千餘人。

采用“訂單模式”

20餘品牌擁有設計工作室

一年賣500萬套成衣,交易額約7000萬元,“煜品格”靓仔男裝在全國小有名氣,是近幾年殺出的一匹黑馬。

龍騰服飾常務副會長、煜品格總經理熊偉說,服裝行業已經過剩,隻有采用“訂單模式”來規避風險:讓客戶先看樣品,确定需要的款式、版型,再根據需求生産。

“訂單模式”的前提,是樣品足夠多。這對服裝企業設計創意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熊偉今年37歲,老家洪湖,父母都是裁縫,曾在西安做二級批發,經常來漢正街采購服裝,後留下來發展。

2013年,是熊偉謀求轉型的關鍵節點。這一年,他将企業組織結構作了調整:在龍騰第一大道藍寶石座的店面,作為銷售窗口,主要用于展示和洽談;生産車間建在漢川,倉儲設在古田。在翡翠座寫字樓内成立工作室,聘請了多名服裝設計師。

“之前主要做仿版,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仿版無法吸引核心客戶。”熊偉意識到原創設計的重要性,開始帶領設計團隊去廣州、杭州、上海等地尋找靈感,甚至去日本、韓國參觀。

原創設計,讓熊偉嘗到了甜頭。最近幾年,“煜品格”每年銷售增長20%以上。随着多名設計師的加盟,“煜品格”上架的版型越來越多:從2013年80多個,到2015年200多個。原創設計的品種越多,客戶選擇的空間越大,也更願意給高價錢。

熊偉透露,“煜品格”批發單價較同等檔次的男裝約高5%。

漢正街經營靓仔男裝的商戶共2000餘家,目前有20多家成立設計工作室。

大批80後接班

8000餘商戶上網

服裝行業包括成衣、面料、輔料(含鈕扣)等類别。據估算,漢正街每年批發、零售的鈕扣銷售額就達5億元。

去年4月,漢正街首個行業标準化電商平台——“壹鈕扣”上線運營,當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這一平台由雷志雄、黃麗娟夫婦創辦,經營者、廠家、消費者可直接在線上完成訂貨、發貨、結算等。

2001年,黃麗娟從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後,随丈夫雷志雄來到漢正街,紮根做實體店十餘年,年銷售額一度達1000萬元。服裝輔料是勞動密集型産業,近年來工資大幅上漲,人力成本太高,他們将目光投向互聯網。

2012年,黃麗娟搭建自己的服裝輔料平台,制定行業标準,組建運營團隊。為了讓平台體驗更好,他挖來阿裡巴巴、騰訊等巨頭的技術人員。2015年上線不到半年多,銷售額達到線下的3倍。

黃麗娟說:“漢正街服裝輔料商近千家,我正在做的,就是把他們的産品賣向全國。”目前,“壹鈕扣”已入駐輔料批發商170餘家,服裝廠500多家。

最近,黃麗娟正籌劃建設廣州、杭州等地體驗店,打通最後1公裡的配送和售後服務。她今年的目标是,簽約520家客戶,銷售額達1.5億元。

黃麗娟認為,漢正街商戶目前多為80後接班,他們思想更活躍,更熱衷發展電子商務。

2014年7月,硚口區政府投入3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建設阿裡巴巴漢正街産業帶,目前已有8000餘家商戶入駐。除了“壹鈕扣”,還有“漢購網”、“翠園禮業”等,它們與政府主辦或推動的平台一起,共同組成“網上漢正街”。

主動進軍高端業态

禮品批發商改行賣珠寶

除了服裝行業,漢正街還擁有數量龐大的禮品、鞋帽等商戶。

位于漢正街618号的東升珠寶城,最近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團購、促銷活動,人氣爆棚。

這是漢正街第一家較大規模的珠寶店,由婚慶禮品批發商談東升2014年夏天開辦。開業時,僅限于一樓,二樓以上堆滿各種婚慶禮品,如今庫存消化完了,騰出空間全部做珠寶生意,經營面積超過600平方米。

有人不解:“漢正街是打貨的地方,開店賣珠寶,不倫不類!”

談東升回應:“别人覺得做不好的事,我偏要去試一試。”他的理由是:政府将漢正街定位為武漢中央服務區,這是大方向。作為商戶,不能坐等政府引進高端業态,而應主動朝這個方向轉型。

談東升的珠寶店初期客戶群體鎖定為漢正街的老闆,“他們既識貨,又精明。”去年,珠寶店銷量在前年基礎上翻了4倍。

在漢正街摸爬滾打30多年,談東升曾遭受3場大火——

2008年春節前後,大雪飄進老化的電路導緻失火,大貨蔓延至他的店面,損失10餘萬元。

2009年2月5日,漢正街大火,他的商鋪所在整棟樓過火,一樓門面以及二樓5個倉庫全部燒毀,損失500多萬元。

2010年元月的一天,利濟路客運站附近突發大火,消防緊急撲救,地下倉庫淹水,他的80萬元貨品毀壞。

經過多次火劫,為什麼不離開漢正街?

談東升老家四川廣安,24歲時,拿着27元錢來到漢正街,買了一條當時很流行的皮背帶,轉手賣32元,賺了5元。後來偶遇老鄉,用賺來的5元錢做起清潔條生意,3年賺3萬元,這也是創業的“第一桶金”。談起這些經曆,他的眼裡閃爍着淚花:“漢正街,是我發家地方。”

在談東升看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氣。漢正街旺盛的人氣背後,是完整的産業配套。以服裝為例,盡管很多傳統市場關的關,搬的搬,但主力市場通過提檔升級保留下來,産業鍊條并沒有斷裂。布匹、拉鍊、鈕扣等仍在漢正街紮堆聚集,反觀其他市場,遠遠沒有形成這樣的氣候。“漢正街從來不缺人氣,如今仍是這樣。有了人氣,就有錢賺”。

新聞背景

漢正街搬遷改造進展

記者 黃磊

2011年至今,漢正街實施整體搬遷改造已5年,進展如何?

1.67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分為建成區和改造區。建成區1600畝,分布着老三鎮服裝市場、多福路商城、漢正街中心商城、漢正街品牌服飾廣場、龍騰第一大道等大型專業商城17家,以提檔升級為主,共有54家單位實現消防隐患摘牌。改造區900畝,需征收拆遷面積150萬平方米,已完成80萬平方米,其中銀豐片引進複地正在開發建設,漢正街東片即将挂牌。

通過搬遷改造,老鼠街、十三行等41家傳統市場徹底消失。多個市場遷至漢口北,依附于這些市場的部分作坊大量外遷,在武漢新城區乃至武漢市城市圈内,一個個挂着“漢正街”牌子的服裝基地誕生、發展、壯大,如盤龍城佳海工業園、東西湖中小企業城、漢正街永安服裝工業園、漢川漢正服裝工業城、漢正街雲夢商貿工業園、應城漢正街服裝輔料工業園等。

漢正街前三輪改造

記者 汪洋

硚口區漢正街黨工委副書記羅俊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漢正街曾曆經3輪較大規模改造。

1988年,政府通過集資形式新建商業大樓,這是第一次大規模改造,原有馬路市場取締、臨街鋪面拆除,商戶進店經營。

1993年前後,開始第二輪大規模改造。這一時期,建起多福大廈、老三鎮、漢正街中心商城等住宅、商業混用的大樓。

2004年前後,以龍騰第一大道為标志,開始第三輪大規模改造,在多福路兩側建成金座、銀座、藍寶石座、紅寶石座、翡翠座、鑽石座等。改造持續至2007年,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場建成開業。

留住“漢商之根”

記者 黃磊

500多年繁華,漢正街留下了諸多珍貴文物和老建築。

随着整體搬遷改造的推進,曆史記憶會不會消失?

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保留漢正街核心區域内的1.4公裡老街區,留住武漢商業之根。在拆遷改造中,将保留老漢正街垂江式街巷,恢複新安會館徽派建築風貌,找回葉開泰、謙祥益、汪玉霞等老字号的根脈。

今年3月,在銀豐地塊,考古人員經過局部發掘,已有350餘年曆史的保壽橋重見天日,橋下曾經淤塞的玉帶河再現流水潺潺。

本月5日,漢正街百年老建築——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向東滑行70米,整體平移就位。這是武漢首次平移地面文物建築,根據規劃,該大樓将修舊如舊,結合周邊綠地,打造消防主題公園。

責編:漢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