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筆談】
近日,一篇宣稱啄木鳥的“啄木”行為其實是破壞樹木、加速樹木死亡的自媒體文章廣泛傳播,大有企圖颠覆長久以來啄木鳥在公衆心目中“森林衛士”“森林醫生”的正面形象之嫌。筆者曾在我國東北地區對啄木鳥開展過專題研究,在此想對這一不妥說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角度看,鳥類沒有好壞之分。1956年,因影響糧食産量,麻雀被列為農業“四害”之一,在全國範圍内被圍殲。麻雀數量急劇減少後,雖然糧食産量有所增加,但因為缺少天敵,果園内的害蟲也開始泛濫,最終,麻雀于1960年從“四害”名單中被剔除。人們往往喜歡根據是否造成經濟損失、是否有利于農林業生産經營等,将鳥類劃分為“益鳥”或“害鳥”。然而,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角度看,不論是啄木鳥還是麻雀,所有鳥類都是生态系統的組成部分,在食物鍊和食物網中都扮演着特定角色,相互影響、制約,環環相扣,使整個生态系統處于動态穩定狀态,為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啄木鳥對于增加生物多樣性、維持森林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啄木鳥屬于初級洞巢鳥,自己開鑿樹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鳥類沒有啄洞的本領,需要利用啄木鳥的舊洞或天然形成的樹洞進行繁殖,我們稱之為次級洞巢鳥,如大山雀、灰椋鳥、貓頭鷹等。一般來說,如果某區域沒有初級洞巢鳥,那麼次級洞巢鳥也很可能消失。筆者通過控制性實驗研究發現:一定區域内初級洞巢鳥越多,啄洞就越豐富,相應的鳥類多樣性也較高;通過布設人工巢箱人為增加洞巢密度,可以顯著提升該區域的鳥類多樣性,尤其是次級洞巢鳥的數量。另外,啄木鳥的啄洞不僅能被次級洞巢鳥所用,還能為鼯鼠、花鼠、貂等哺乳動物以及爬行動物、無脊椎動物提供繁殖栖息場所。可以說,啄木鳥在整個森林生态系統的群落組織方面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基石物種”。
啄木鳥偏好在“生病”的樹上覓食。野外觀察研究發現,啄木鳥喜歡在枯樹或者死樹上覓食,而在健康的樹上停留時間一般較短。健康的樹材質緻密,食物較少,啄取食物比較費力,對啄木鳥而言投入多、産出少;而枯樹或死樹一般質地疏松,有的甚至已經腐敗中空,很多昆蟲隐藏其中,在枯樹或死樹上覓食相對容易。在繁殖期,星頭啄木鳥等體型較小的啄木鳥偏好在枯樹甚至伐木剩下的矮小樹樁上啄洞築巢;大斑、白背、灰頭等一些體型較大的啄木鳥偏好在相對健康的樹上啄洞。筆者連續三年的野外觀察發現:這些啄洞确實會為某些病菌、害蟲的滋生提供入口,有的啄洞周圍因此長出大型真菌,但基本不會導緻樹木死亡;即使啄洞會導緻少量樹木死亡,對于整個森林生态系統而言也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森林本身就是一個動态系統,樹木有生有死,整個森林生态系統才會健康運轉。此外,由于洞巢資源稀缺,這些啄洞第二年就會成為次級洞巢鳥眼中的“搶手貨”——為争奪有限的洞巢資源,次級洞巢鳥之間甚至會發生激烈競争。可見,啄木鳥對于森林生态系統的貢獻總體上利遠遠大于弊。
啄木鳥作為“森林醫生”名不虛傳。據《中國動物志》記載,山東省泰安林科所(今山東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畝加拿大楊樹林中連續開展3年實驗,發現大斑啄木鳥對天牛、柳瘿蟲、黃刺蛾等害蟲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光肩星天牛由原來100株樹80個幼蟲降低至0.8個幼蟲,大部分越冬柳瘿蟲幼蟲被啄食,控制了瘤瘿蔓延。日本的相關研究也表明,每隻紅頸啄木鳥每天可食松褐天牛64頭,這意味着對于500株/公頃的林分,如樹木被害率為1%及以下,一隻紅頸啄木鳥就能有效防控天牛蟲害。
在為啄木鳥正名的同時,筆者還想借此機會呼籲:由于生境破碎化、人為幹擾、森林采伐等原因,部分啄木鳥的生存面臨很大威脅。以曾在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的黑啄木鳥為例,筆者在3年的野外研究中僅遇見兩次,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亟須加強保護。
“啄木鳥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理念早已經深入人心,這個“鳥設”并非一兩篇文章就可以推翻。即便如此,筆者還是要強調:不論從經濟角度還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角度來看,啄木鳥真的是好鳥,值得大家攜手保護。
(作者:周大慶,系生态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