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生産者與市場效率
消費者剩餘:買方願意為一種物品支付的量減去其實際為此支付的量。市場總體的消費者剩餘反映了經濟福利。
生産者剩餘:賣者出售一種物品得到的量減去其生産成本。
市場總剩餘=消費者剩餘 生産者剩餘
=(消費者意願-實際支付量) (實際支付量-生産者成本)
=消費者意願-生産成本
市場是完全競争的這是一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有時非完全競争,一小群賣者或買者控制市場價格,這種影響價格的勢力為市場勢力會使價格與數量背離供求均衡,市場結果不隻影響買賣雙方,更有可能影響第三方。
國際貿易
世界價格:一種物品在世界市場上所通行的價格。
當國内價格低于世界價格時,國内價格會上升至國際價格,會導緻消費者剩餘減少,而生産者剩餘擴大,由于出口部分會導緻總剩餘增加。
當國内價格高于世界價格時,國内價格會降低至國際價格,會導緻消費者剩餘增加,而生産者剩餘減小,由于進口部分會導緻總剩餘增加。
因此貿易會使一國的經濟福利增加。
關稅的影響:
關稅一般指進口關稅,降低或提升外來品進入國内市場的門檻,而且主要是針對進口物品,進口物品又意味着國内價格要高于國際價格,因此增加關稅會增加購買成本,影響消費者,同時關稅的增加會導緻價格的增加,同時影響國内生産者,提升了國内生産者的剩餘,因此關稅增加,不利于消費者,有利于生産者,反之。
自由貿易的觀點
工作崗位論:某個行業商品的進口國,會導緻本行業減産,工作機會減少,短期會帶來危險,但是利于勞動力轉移至本國内出口産品行業,整體利益會上升,但對于短期個人來講如不追求向上突變,則是較大的損失。對離岸外包來講,将國内部分業務轉移至低人力成本的國家進行生産,有利于提升産業利潤。對于美國來說,目前離岸工作是藍領則不會成為熱點政治問題,但是到了白領會使得的一個自信的社會階層感受到威脅。
國家安全論:目前的芯片,半導體、5G,在美國以國家安全論對中國的壓制與打壓。
幼稚産業論:當某個新興産業在國際市場不具備競争力,但是長期将是一個好行業,短期的維護與支撐,保護某些特定産業,若後續的發展是可期的,則是有價值的,否則也是會被國際頭部企業壓榨,目前中國的芯片,半導體就是處于這樣的産業中。
不公平競争論:國家退稅補貼以支持某些産業内銷外銷的發展,是有利于消費者,但是對另一個國家的生産者是壓制的,同時出口國的退稅壓力是壓在納稅人身上。
自由貿易會使一個國家變富,并沒有說明自由貿易會使每個人都變富,對于缺乏競争力的人來說更是一場經濟利益的壓榨與打壓。
生産成本
總收益:企業出售産品或勞務所得到的貨币總量。總成本:企業用于生産投入品的市場價值,利潤=總收益-總成本。
生産函數:投入量與産出量之前的關系;邊際産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入所引起的産量增加,邊際産量遞減:邊際産量随着邊際增加而減少的特征。邊際效用遞減在心理學上普遍存在,如雙方關系的邊際效用遞減。
固定成本:不随産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如生産廠房的租金;
可變成本:如生産過程中的電力和按件計費的人工費;
競争市場上的企業
競争市場:市場上有許多賣者與買者,買賣雙方單獨無法影響市場價格,各個賣者提供的物品大體上是相同的。
壟斷
壟斷企業:沒有相互替代品的産品的唯一賣者企業
形成壟斷的三個主要原因:
壟斷資源:生産所需關鍵資源被單個企業占用;
政府管制:政府給予單個企業生産物品或勞務的權利;
生産流程:某個企業能以低于大量生産者的成本生産産品;
壟斷行業的供需曲線,隻有需求曲線,沒有供給曲線,壟斷行業作為價格的制定者,價格并不随數量而進行波動。
壟斷市場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因此通過法律增強競争,反壟斷法,通過政府價格管制對電力、供水行業進行價格制定,如收益小于成本,采取政府補貼形式進行平衡。
壟斷競争
在壟斷與完全競争之間的不完全競争,寡頭:隻有幾個提供相似或相同的賣者市場結構,如電信市場,石油市場;
壟斷競争:許多企業出售相似但不相同産品的企業的市場結構。
關于廣告的争論:
廣告的批評者:許多廣告是心理性的,而不是信息性的,商業廣告創造了一種本來就不存在的欲望。廣告抑制了競争,向消費者誇大了各産品之間的差别。通過增加産品差别意識來促進産品的忠誠度,廣告會使買者不太關心相同産品的價格差,每個企業的出售價格都要包含産品廣告的價格成本。
廣告的辯護者:企業用廣告向客戶提供信息,價格、存在、途徑,提高了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使新企業更容易進入市場,搶占現有企業市場。
寡頭市場雙頭,隻有2個企業,如果2家企業就生産的産量與銷售的價格達成一緻就是勾結,并形成一個聯合行事的集團卡特爾。寡頭希望形成卡特爾并賺到壟斷利潤,但現實中卡特爾集團對于如何 瓜分利潤及反壟斷競争法律的限制是很難形成勾結。
寡頭維持壟斷利潤有困難,壟斷結果對寡頭整體來講是理性的,但每個寡頭都有違背協議的激勵,利己使寡頭難以維持低産量高價格的合作結果。
生産要素市場
勞動、土地和資本是最重要的三大生産要素;
勞動市場也受供求力量所支配。是什麼會引起勞動需求曲線的移動?
産品價格:如目前的大宗商品漲價會刺激産品的出售需求量,為追逐利潤,企業會擴大生産規模而增加對勞動就業市場的需求量。
技術變革:技術變革會減少勞動需求,增加資本需求從而導緻勞動就業市場的轉移與向更高深的專化業方向發展。
勞動供給曲線的移動:
1、工作與閑暇時間的取舍;
2、嗜好變動:女性職業化的發展;
3、可供選擇的機會:有更高利潤的就業機會;
4、移民:美國控制移民進入,避免過多的勞動供給影響本國的就業市場。
黑死病的經濟學
14世紀的歐洲,鼠疫的流行使得在幾年内失去了1/3的人口。我們看看這場災難幸存者的影響。
人口減少會使得勞動供給減少,同步社會需求也會減少,但總體提高了工資水平,由于勞動供給減少,用于耕種土地的工人減少,土地的供應量增加,土地租金減少,勞動産量增加,農民階級的工資收入增加,土地階級收入減少。
收入與歧視
補償性工資差别:煤礦工人得到的工資高于其他有相識教育水平的工人的工資;工人夜班的工資要高于同類白班工人的工資,高出部分用于補償所承擔的風險。
人力資本:對人的透支的積累,如教育與在職培訓。為什麼教育提供了工資,因為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作有關較高的邊際生産率,教育程度高度的工資差可看作是受教育程度的補償性工資差别。另外能力、努力與機遇也會決定收入差。
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會與前期的農業發展趨勢相似,随着技術變革,生産率的提高,所需要的工人會逐步減少,就業機會減少,低生産率勞動力會被無情的壓榨與轉移,會遭受陣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觀察今天的經濟,兩類工作正處于上升階段,第一類工作涉及确定并解決新問題:研發、設計、工程、高水平銷售、廣告、創作家、律師、銀行家、金融家、醫生等;第二類工作涉及私人服務:電腦、機器人不能從事這類工作,這類工作要求關注與關心如護士、理療師、保安、醫院護理人員,這類工作由于産業的轉移,大量制造業勞動力湧入這個市場,從而造成第一類與第二類的收入差距擴大,解決方案就是使國人獲得更好的教育來刺激向上的流動性。
恐怖分子的人才資本
恐怖分子一般都是具備高端受教育能力的人而不是窮人,人隻有被滿足了基本物質需求才會去考慮私人理念的實現,受過教育的工作更能勝任各種工作,即使是毀滅性的工作。9.11事件中的恐怖分子不是沒有受過教育的窮人,而是擁有高學曆,受過西方教育的人。
工資的差别:歧視
對僅僅由于種族、宗教、性别、年齡或其他個人特征不同的相似個人提供不同的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