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程馬拉松、半馬拉松,簡稱半馬、21K、21.1K、13.1邁,是路程為21.0975公裡的長跑比賽。半程馬拉松是馬拉松比賽路程的一半,比馬拉松難度低,更容易上手,因此受到新長跑者的歡迎。半程馬拉松賽通常與馬拉松比賽同時舉行,使用相同的出發點,晚開始,早結束。
延伸閱讀:馬拉松(英語:marathon)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一般指全程馬拉松,簡稱全馬。這項運動的名稱來自公元前490年古希臘時代雅典與波斯之間的馬拉松戰役。相傳希臘在這場戰役中擊敗波斯軍隊,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為了傳達獲勝訊息,由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報捷,随後力竭而死。馬拉松在1896年的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已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之一,但長度并沒有精确固定。前幾屆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長度大約是40千米(25英裡),大緻是從馬拉松到雅典的距離。直到1921年,馬拉松的長度才被嚴格規定為42千米195米或26英裡385碼,而這個标準一直沿用至今天。在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設立馬拉松比賽的想法,來自于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布雷亞爾(法語:Michel Bréal)。這個想法得到了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顧拜旦的大力支持。希臘人斯皮裡宗·路易斯(Σπυρίδων "Σπύρος" Λούης)以2小時58分50秒赢得了第一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冠軍。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把男子馬拉松比賽放在最後進行就成為了一項傳統,而且終點都設在主體育場内。在最初4屆奧運會的馬拉松賽比賽當中,其距離都是由組織者随意制定的。1896年雅典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距離不足40千米;1900年巴黎奧運會,距離大約是40千米;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距離大約是41千米。直到1908年倫敦奧運會,這屆馬拉松的起點設在溫莎城堡,終點設在白城市(White City)運動場内。賽道全長42.195千米,此後的奧運馬拉松賽事均以此長度為标準。2004年夏季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重新還原了第一屆奧運會的路線,從馬拉松鎮到雅典,終點在帕那辛納克體育場(Παναθηναϊκό στάδιο),并把頒獎儀式安排在閉幕式上舉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