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踢”了一腳的位移。
“氫原子的尺寸大約是10的負10次方米,也就是說,這個位移之于氫原子,就像氫原子之于我們。”MIT卡弗裡天體物理和太空研究所的科學家Lee McCuller表示。
作為一種精妙的微觀現象,量子漲落還是首次在與人體同等量級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們隻觀察到量子漲落移動了納米級别的材料。這多虧了鏡子裝置設計得足夠靈敏:正是這面鏡子,參與了2015年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的成果。
相關論文于北京時間7月1日晚間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上。
量子漲落
與我們日常的視角不同,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裡的機制,它們往往會颠覆我們的宏觀世界觀。例如,量子力學認為真空非空,無數粒子會瞬時誕生,又瞬時湮滅,如海上潮水一樣漲落,構成了一種量子背景噪音。
我們的身體,也浸泡在這樣起起伏伏的量子場中,時時刻刻經受“潮水”的侵襲。隻不過,人體本身的熱能和運動幅度太大了,量子漲落這點影響就像蜉蟻撼樹。
然而,這次實驗證明,“大樹”并非紋絲不動,而是在量子漲落效應下移動了10的負20次方米。
若非是位于LIGO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台的鏡子,難以得到如此精确的數字。
靈敏的鏡子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重要推論,被形象地比喻為“時空的漣漪”。時間和空間會在質量面前彎曲,時空在伸展和壓縮的過程中,會産生振動傳播開來,這些振動就是引力波。
LIGO激光幹涉引力波天文台設計了兩條呈L形的真空管道,長4公裡,末端各放置一面鏡子。L中間的拐點處有個激光源,沿兩條管子各同時發射一束激光。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它們應該同時被鏡子反射,回到中間點相遇。但如果遇到引力波的擾動,就會出現時間差。
顯然,為了确定是引力波造成的結果,實驗裝置需要排除各種外界噪音。在成功測得引力波後,MIT的這個團隊進一步打開腦洞:LIGO能不能探測到更微小的波動,例如裝置内部的量子漲落?
通過加裝一種“量子壓縮器”來持續調節LIGO裝置中的量子噪音,研究人員得以排除其他常規噪音的影響,得出鏡子有10的負20次方米的位移來自于量子漲落。
同時,他們也從測量量子噪音出發,探索出了降低量子噪音的方法,有助于進一步提高LIGO的靈敏度,聆聽來自宇宙更深處的微弱引力波。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