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綠皮火車一個時代的記憶

綠皮火車一個時代的記憶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8 16:37:03

綠皮火車一個時代的記憶(開好慢火車)1

乘客在7266次列車上聊天。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綠皮火車,曾是中國鐵路客運的主力,深綠色的車身,低廉的票價,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綠皮車”價格便宜,是農民工、低收入者出行的首選。如今,綠皮火車依然能夠獲得大家的青睐,有人專門去坐綠皮火車,感受曾經的出行記憶。綠皮火車并不僅僅代表一種情感和過去歲月的一種象征,而是有着更深的含義。

“慢火車”是鐵路部門為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開行的票價低、站站停的具有公益屬性的非盈利旅客列車。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奇迹。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在“慢車經濟”的推動下,不斷滿足沿線居民的剛性需求,是全面實現小康的真情表達,更是鐵路全方位保障山區交通運力的時代表達,在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防貧返貧,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益性“慢火車”架起脫貧橋梁,讓百姓奔向緻富路。在高速鐵路網四通八達的今天,我國仍保留着81對公益性“慢火車”,覆蓋20餘個省區市,大多處于偏遠地區。與一日千裡的高鐵相比,悠悠“慢火車”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獨特的節奏為山區的鄉村振興帶來無限生機。例如,7266次列車,從2006年起奔跑在常德澧縣和懷化之間,幾乎每隔10分鐘就會停靠一站,就像一列加長版的公交車,為沿線鄉鎮村莊的群衆出行提供便利,讓老百姓喜在臉上、甜在心頭。因為“慢火車”是沿線群衆走親訪友、求學就醫、趕集賣貨、外出務工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實現脫貧攻堅、實現小康的過程中發揮着獨特作用。一些上了年紀的乘客還記得,沒有鐵路的歲月裡,吃鹽都是問題,出門隻能騎馬,火車不僅帶他們離開大山,也帶來了希望。一些地區的公益性“慢火車”在車廂打造扶貧文化牆,懸挂當地特色農産品照片、電商二維碼,充分利用站車資源,開設扶貧專櫃,對貧困地區農産品進行宣傳,設立“惠民助農”農副産品展區,為山區百姓帶貨……慢火車,不僅方便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群衆出行,還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和助力脫貧攻堅,讓沿線百姓享受改革發展的紅利。同時,也達到了“客補”與“貨補”的協調發展。

以創新的理念,堅持票價低廉、服務優質、安全便捷,有效發揮鐵路運輸在扶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使慢火車真正成為老百姓的“緻富車”“便民車”。2020年結束了脫貧攻堅戰的長跑,2021年迎來了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局,工作任務重,雖說慢火車速度不快,但在脫貧緻富的道路上,公益性慢火車跑出了一條條緻富路。有了“慢火車”,人們可以把山裡的水果、蔬菜、家禽等土特産運到山外售賣。曾經,在素有“魚米之鄉”“瓜果王國”的美譽的懷化麻陽,要将水果賣往臨近的貴州銅仁得花4個小時車程,且車費昂貴,而在列車開通後,去往銅仁的時間費用大大縮短,水果也賣上了比在當地更高的價錢,四季銷售興旺,為當地農民的脫貧緻富帶去了新希望。這一列列載着時光與溫情的慢火車穿梭于許多山脈的腹地,這些沒有軟座、沒有空調的火車,區間裡程短、停靠站點多、運行時間長,有的最低票價隻要一元,以“溫情”的速度穿梭于一些偏遠的山區角落,為沿線的百姓搭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也讓他們實現走出去、富起來的夢想。

慢火車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也是一縷慢行的情懷,它承載着鄉村的希望,串起了大山深處的詩和遠方。公益慢火車多穿行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偏遠貧困山區,它既是沿線村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工具,又是貧困百姓脫貧緻富的希望之舟,這些火車為沿線的菜農、果農、村民、學生日日慢行,這慢,是等一等,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緻富車,傳遞的是奮進路上的扶貧責任,助力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惠的是民生,順的是民意,所蘊含的意義已經不僅隻是交通工具,它傳遞的更是一種暖心正能量。

公益性的“慢火車”跑出了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的情懷,也跑出了增收緻富新願景。隻要老百姓需要,慢火車就不會停步;隻要給百姓帶向幸福方向,慢火車就繼續向前奔跑。慢火車見證了鄉村的變化,見證了百姓從貧困到奔小康。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為了百姓生活更美好,我們相信,一列列開行的小慢車将成為一顆顆閃亮的七彩石,将惠民之路修築得更加美好,讓“公益”走得更遠,讓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