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科普螞蟥與人類健康

科普螞蟥與人類健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1 11:13:13

科普螞蟥與人類健康(螞蟥搖身變網紅)1

“花田村農特産品博覽會”用豐富的産品撐起一個“博”字。

科普螞蟥與人類健康(螞蟥搖身變網紅)2

鄉村新聞官登台講述家鄉特産故事。

科普螞蟥與人類健康(螞蟥搖身變網紅)3

水蛭幹。

南粵鄉村在振興

廣州日報英德訊 (全媒體記者曹菁 攝影報道)村裡辦博覽會,你見過嗎?水蛭幹品、食用睡蓮、泥鳅、麻竹筍、老樹紅茶、百香果、皇帝柑……6日一早,清遠市英德省定貧困村花田村辦起了農特産品博覽會,40餘種特色農産品令人目不暇接。

昨天,花田村村頭的小廣場聚集了十裡八村的鄉親和遊客,博覽會上展示的農産品豐富多樣。比如,奇特的水蛭(俗稱螞蟥)幹品、食用睡蓮竟然是滋補佳品;藏香豬、竹林走地雞、花田農家土鴨等禽類用五谷飼養……記者在現場見到,當天還有民宿展位。據介紹,當地正打造花田民宿之“賴屋人家”,展示不一樣的鄉村風景線。

據了解,2015年底,清遠市開展精準扶貧摸底調查工作,花田村因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微薄,确定為新時期精準扶貧對象。在清遠市委宣傳部的幫扶下,花田村目前已形成韭菜種植、苗圃基地、水蛭養殖、光伏發電等多個扶貧産業項目。

據介紹,花田村已初步嘗到特色産業扶貧的甜頭。以“合作社 公司 貧困戶”的模式建立起來的“百畝蔬菜種植基地項目”,去年純收入達到27.6萬元。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模式建立的扶貧産業項目鴻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貧困戶占50%股份,經過前期的運營和管理,公司已初顯規模,建有多個農産品基地,并建成一個農産品加工廠。

昨天,花田村農特産品博覽會上,肩負“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扶助村民緻富”的鄉村新聞官們各備“法寶”推廣農産品。

鄉村新聞官徐永菲别出心裁地現場邀請一位戴鬥笠的老農将老黃牛牽上台,為神秘嘉賓——“睡蓮”特産鋪墊氣氛,“這睡蓮的花多漂亮,這有賴于我們當地的優良水質,老黃牛的主人最有發言權。”據說,睡蓮可入藥,有美容功效,更可以做菜,清炒、涼拌、火鍋等都非常好吃。徐永菲還現場邀請大家品嘗涼拌睡蓮。除了鄉村新聞官的推薦,昨天還有網紅主播到場感受當地物産和風俗,對鄉村博覽會進行直播。

長見識:水蛭變“軟黃金” 營養豐富制八珍酒

在博覽會現場,鄉村新聞官林旺花一手抓起一把黏糊糊的水蛭,“一般來說,大家見到它就跑!但花田村的水蛭不吸血,隻‘吸金’,大家不要怕。”據介紹,花田村在2017年5月引進水蛭養殖,一年産量4000多斤,銷售額超10萬元,“消腫解毒,活血通筋,水蛭大有作為,我們不僅有濕品,還有幹品,如今還在研制水蛭酒,以後請大家來品嘗。”

在村前的小廣場,花田片區黨總支書記張樹有特地向來賓們介紹了難得一見的水蛭加工特産。看到黑黢黢的水蛭幹,一些女遊客感到很驚訝,紛紛表示還是頭一次見識到,對“吸血蟲”還能做成八珍酒等滋補營養品感到不可思議。

“吸血的螞蟥為何可搖身變為農民至愛的水中人參?”張樹有告訴大家:近年來随着科技進步,水蛭食用及藥用深加工方式很豐富。英德市西牛鎮花田片區駐村扶貧工作隊在2017年5月引進了有實力的農業企業,在花田村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的模式,由公司與合作社各投資100萬元,雙方按出資比例享受利潤和承擔風險,建成了水蛭養殖基地。

據花田駐村的農業專家介紹,由于深處大山,周圍無工業,水源由水庫灌溉,花田村有得天獨厚的優質水資源,結合農業科技,花田村養殖的水蛭存活率超過70%,在全國名列前茅。

清遠市委宣傳部派駐花田片區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段周偉笑稱:“我們養的螞蟥不僅不吸血,還要讓它‘吸金’。”現如今每公斤幹水蛭市場售價達到900元以上,每畝水塘收益可達3萬元,被譽為“軟黃金”和“水中人參”。

記者看到,村裡水蛭養殖區的三個池塘并排而列,每個池塘各有分工。第一個池塘專門用來養田螺,給養殖的水蛭提供美味食物,中間一個用來養育水蛭種苗,最裡面的一個才是水蛭養殖塘。段周偉介紹,水蛭通過網箱來養殖,每個網箱裡養殖水蛭的數量大概在5000到10000條,整個池塘裡安放了100個網箱,整體數量在50萬條以上。每年可以養殖兩批。這種水蛭的品種叫寬體金線蛭,除了個頭較大外,這種水蛭并不吸血,最愛吃的是田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