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20:47:47

假設有三種人,付出者,獲取者和互惠互利者,這三種人,那種人最容易成功,那種人最容易失敗呢?答案你可能都想不到,後面會給你答案。今天的内容應該會對你很有啟發,請耐心看完。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道家思想無為的兩層境界)1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道家思想經典《莊子》,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莊子·刻意》這一篇。這是《莊子》一書的第十五篇,這一篇比較短,隻有三個小段,其實就講了一個核心:什麼樣的人是得道之人?他們有什麼共同點?今天我來聊聊道家思想中“聖人之道”的兩層境界。

第一個道家思想的核心“無“。在道家思想中,擁有至高德行的人,有很多稱呼,聖人、真人、神人、至人都是得道之人。在莊子《莊子》和老子的《道德經》中,對得道之人有過很多的描述。比如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得道之人,可以忘記自我、而且淡泊功名利祿。其實莊子很多思想都是來自于老子,而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用具體的寓言故事,進行了生動的闡釋。而在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裡面,其實得道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道家的核心思想:無。“無”字在老子五千多字的《道德經》中出現了上百次, “無”有很多内涵,比如無欲、無為、無名、無功、無争等等。可能你會覺得道家的“無”顯得過于低調保守,顯得過于清心寡欲,這聽起來有點消極呀?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道家思想無為的兩層境界)2

但其實在這些“無”的背後,是道家思想所推崇的,對欲望的克制,也是對自然之道的一種領悟,因為大自然本身就是按照一種“無為”的方式而運行的,就像之前莊子說的“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莊子問,天地萬物有一個什麼主宰者嗎?是誰在主導這一切嗎?顯然并沒有,所以,莊子說:天道就是無為。“無”的對立面就是“有”,在佛學中說“起心動念”是一個人欲望的開始,也是一個人煩惱的開始。在道家思想中其實類似,如果一個人抛棄“無”開始去追求“有”,那就是違背了天道。

天道無為,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刻意為之,這其實也是這一篇《莊子·刻意》的主題,莊子列出五種人,他們所追求的分别是“亢、修、治、無、壽”。莊子說,那些刻意追求高尚品行,試圖超越現實的人,是山林之士;那些滿口仁義道德,行為恭儉辭讓的人,隻是追求修身而已;那些貪圖功名,制定君臣禮儀的人,隻是追求治國而已;那些整天依傍在山澤,栖身于曠野,整天悠閑自得無所事事的人,隻是江海之士,是逃避世俗的人;那些像熊一樣站立,像鳥一樣展翅的人,隻是追求長壽而已。這些都是刻意為之的表現。如果不刻意就顯得高尚、不講究仁義就能修身、不追求功名就能治國、不置身江海而能閑遊、不練習引導就能長壽。這看似什麼都沒有,卻是什麼都有。淡泊一切到了極點,而一切美好卻會随之而來,這是天地的大道,是聖人的表現。

在這一段描述裡面,莊子闡釋了聖人之道,在于“不刻意”,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也是類似的意思。所以,道家思想并不是主張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做什麼,不勉強去做什麼。所以,這是我們對“無為”的第一層理解。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道家思想無為的兩層境界)3

第二次理解是:為而不争。老子說“聖人之道,為而不争”,其實這裡就說了,并不是不去做,而是做了但不争,這其實也是一種“無為”的境界,這裡的“不争”體現了一個态度,之前我們聊過,為而不争,其實是讓我們不要太在乎結果,而隻是關注過程就好,争的是結果,如果對結果太關注了,甚至想操控目的和結果,這就是有為了。老子說,為而不争的這種态度就像“水”一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所以真正厲害的人,真正得道的人,真正的“不為”,在于“為而不争”。這是道家思想中“無為”的第二層境界。

對于道家思想的“無為”和“為而不争”,每次讀到都有不同的感觸。其實我們順着“為而不争”的思想,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老莊”要主張“不争”呢?這其實很值得深思,這裡我結合一本書談談其中的道理。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這本書聽起來有點“雞湯”,但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的,這本書中講了一個非常反常識,也非常深刻的道理。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道家思想無為的兩層境界)4

假設有三種類型的人:一類是無私的人,我們稱之為“付出者”;一類是自私的人,我們稱之為“獲取者”;一類是互惠互利的人,我們稱之為“互利者”。現在問你一個問題,這三類人中,哪一種人最有可能獲得成功?哪一種人最有可能失敗?作者對各行各業進行了大量的調研,發現,在成功階梯最底端的,或者說最下面的是“付出者”,也就是那些很無私的人,這其實不意外,因為在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社會,無私的人經常犧牲自己的時間和機會去幫助他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付出者不容易成功也合情合理。但在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呢?答案還是“付出者”!,所以,最可能成功和最可能不成功的人,都是善于付出的人,這就很奇怪了。

我們常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獲取者和互惠互利者,一般可以通過一些手段獲得短暫和小的成功,我們常說“小人得志”就是類似的道理。這樣的人在身邊不在少數,他們以自我的利益為中心,将獲得回報作為第一目标,所以,在絕大部分時間可以獲得足夠的回報。

那成功的付出者和失敗的付出者有什麼根本的差異呢?他們的差異在于,成功的付出者常常着眼于将蛋糕做大。付出者、獲取者、互惠互利者都可能獲得成功,但獲取者和互惠互利者獲得的成功,是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的。而付出者獲得成功時,他們的成功可以擴散到别人身上,也就是說,付出者的成功并不是以犧牲别人的利益為代價。換句話說,善于付出的人,利他的人,有兩種極端情況,要麼你就成為别人的獵物,最可能失敗,要麼你就可能成為最成功的人,區别在于你的付出,是不是有利于把蛋糕做大。

道家思想七種境界(道家思想無為的兩層境界)5

作者說,一個獲取者的成功,通常意味着另外一個人的失敗。然而,人們會嫉妒成功的獲取者,并想盡辦法把他們拉下來,但有一些成功的人,人們并不會嫉妒他們,這些人就是成功的付出者,因為他們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作者調研了,在學校、在公司、在其他社會團體中,那些最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把蛋糕做大的付出者。

那“付出者”和我們今天講老子和莊子的聖人之道有什麼聯系呢?付出者成功的關鍵其實就是“為而不争”!最具智慧,最成功的人,成功都不是“争”來的,他們的成功是與别人合作,産生新的價值,把蛋糕共同做大的結果。想想你身邊是不是經常有這種人,他們經常急功近利,争強好勝,每次都不服輸,凡事都要争個輸赢。經常以犧牲别人的利益為前提,讓自己獲得利益,比如以貶低别人,來獲得升職加薪的機會;搶了别人的客戶,來提升自己的業績等等。

這種人往往個人能力強,但攻擊性也很強,不善于合作,是身邊人眼中那個既讨厭,又嫉妒的人。不過,沒辦法這種人能力還強,時常表現搶眼,成為團隊的明星。每個團隊中幾乎都有這樣的人,這樣人可以靠着一時的聰明和手段,可以獲得短暫的成功。但時間長了,他身邊的人都會慢慢離他,失去了别人的合作和幫助,一個人能力再強也很難獲得大的成功,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分工如此細化的今天,一個人很難靠一己之力獲得很大的成功。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合作能力,而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為而不争。

老子說: “聖人之地,為而不争”,這裡的“不争”是一種不刻意為之,我們也可以看出一種,以不傷害别人為前提的有為,也是一種付出者和利他的态度,也是一種合作的态度。“聖人之道,為而不争”,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價值,希望對你有啟發。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