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1:42:31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1

延津,隸屬河南省新鄉市,總面積886平方公裡,總人口51萬。是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全國優質小麥産業化示範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标準化生産基地、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園林縣城、河南省衛生縣城。

一、曆史沿革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2

戰國時期的酸棗邑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3

秦朝時的酸棗縣

1、西周為胙國和燕國(又作南燕)。春秋為胙國、燕國和廪延、棗邑。戰國為燕邑和酸棗邑。秦置燕縣(治今延津縣東北大城村)、酸棗縣(治今延津縣西南),均屬東郡。西漢改燕縣為南燕縣,酸棗縣改屬陳留郡。東漢改南燕縣為燕縣。西晉末改燕縣為東燕縣,屬濮陽國。北齊廢酸棗縣。

2、隋開皇六年(586年)又置酸棗縣(治今延津縣城西),十八年改東燕縣為胙城縣,治今延津縣東北,二縣均屬滑州;大業初胙城縣屬東郡,酸棗縣屬荥陽郡。唐武德二年(619年)于胙城縣置胙州,四年廢,酸棗、胙城二縣屬滑州。

3、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酸棗縣為延津縣,治延州店(今屬原陽縣),屬開封府。金泰和八年(1208年)胙城縣移治華裡店,即今延津縣北胙城。貞廞二年(1214年)升延津縣為延州;胙城縣移治宜村(今胙城西),為衛州治。元至元九年(1272年)廢延州為延津縣,屬汴梁路;大德年間移治今延津縣城,泰定元年(1324年)胙城縣還治華裡店,屬衛輝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廢胙城縣入汲縣,十三年複置胙城縣,屬衛輝府;延津縣改屬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延津縣改屬衛輝府,五年廢胙城縣入延津縣。

4、1913年屬豫西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9年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69年屬新鄉地區,1986年屬新鄉市。

二、地名來曆

1、酸棗縣:《元和志》 卷8: “以地多酸棗,其仁入藥用,故名。”

2:胙城縣:胙國故地得名。

3、延津縣:是因為縣境内有黃河渡口延津渡,知名度很高。《讀史方輿紀要》載:“黃河橫亘萬裡,其間可渡處,約以數十計,而西有陝津,中有河陽,東有延津。”

三、風景名勝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4

1、大覺寺·萬壽塔。大覺寺位于延津縣城溫州商業街中段西側,原名“上乘寺”,始建于唐朝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5年)。寺院面積1621.75平方米,院内前偏右側有萬壽塔,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前有元朝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書《長明燈記》碑頗為珍貴。寺院紅牆灰瓦,雕梁畫棟,格調古樸,環境優雅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5

2、陳玉成紀念館 。 位于新鄉市延津縣城關西街口,沿古城牆南行數百米,可見城牆東側有一六角涼亭,亭内挺着一通方柱形石碑,這裡便是太平天國将領、英王陳玉成就義紀念地。為弘揚烈士精神,1958年,延津縣人民政府在墓地立碑,以志紀念。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6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7

3、酸棗閣。延津縣城北二十裡,石婆固村東頭,有一片沙丘,沙丘上有一棵雙臂合抱不住的古酸棗樹,據說,延津古時被稱為酸棗縣就是以此而得名。酸棗樹幹位于閣之正中,宛如怪石壁立,雖屢遭刀砍斧削,胸圍仍有1.92米,唯新株痕迹無存。1966年4月,修葺加固,并劃定保護範圍,樹立标志。

全國糧食産量最大縣(河南省延津縣古稱酸棗)8

4、森林公園。以延津林場為基礎,1993年建立,面積63000畝,分布有大面積的濕地、沙丘等,森林覆蓋率近90%,1995年被定為省級森林公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