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夫之曾經在《姜齋詩話》中說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确如此,很多大詩人大詞人,都喜歡用這種手法。但是,如果用的不好,效果未免大打折扣,而好的詩詞用這種手法,卻讓人看不到雕琢的痕迹,反而更顯真情。比如大詞人辛棄疾下面這一首《鹧鸪天》,便是用了這種手法。
鹧鸪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辛棄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态,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小注:青裙缟袂(gǎo mèi),是指青色的布裙、素色的衣裳,這裡是貧民女的服飾裝扮,借指農婦,貧婦。如蘇轼曾經有一首《于潛女》詩:“青裙缟袂于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屦”。
這首詞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鄉下村中恬靜和充滿了生機的春日景象,白色的荠菜花開滿了山頭,土地已經播種完畢,恰好春雨落下,一群鴉在土地上尋找着食物。寥寥十幾字便将一幅春日的景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辛棄疾一向對這種平凡的荠菜花有着很大的感情,例如曾經在另一首《鹧鸪天》詞中贊美荠菜花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荠菜花”。
接下來兩句,卻筆鋒一轉,心情陡然變化,将剛才那種令人心情放松的春色美景,瞬間變成了白頭滿面的愁容狀态,“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辛棄疾泛起了郁悶,于是便走到小酒館喝酒。這裡“多情”二字,用得十分幽默诙諧,将那種略帶苦味的無奈寫了出來。
可是我們不禁要問,春色既然如此美好,那你愁從何來?如果考察一下當時寫這首詞的狀态我們或許便能了解一二了。這首詞是詞人在鵝湖醉酒後寫下的,而此時的辛棄疾,正是被罷官閑居,退居田園的時候,當時的辛棄疾隻有四十二歲,正值壯年,卻隻能在這裡感歎歲月流逝,這對于壯志雄心的辛棄疾來說,如何不愁?
下片開始寫村民們的生活,他們生活的悠閑自在、有條不紊,牛欄附近的田地上種滿了桑麻,春天的播種即将開始,繁忙的春忙就要來臨了,在這時候,不知道是誰家的女子,穿着白衣青裙,來到了娘家省親!但是,越是寫這麼閑暇的生活,越是能讓我們感受到辛棄疾的無奈,他本不該做這些事情的!這種對比,是一種隐形的對比,手法高超,令人細品之下,更顯無奈之情。
整體來看,這首詞其實是表現了辛棄疾的苦悶之情,而在這苦悶的背後,怕是英雄的無奈吧!上片寫春景,以樂景寫哀情,下片寫農村生活,和上片的哀情形成對比,讓人感受到更深的感情。這首詞無疑是辛棄疾非常出色的一首抒情小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